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技术 > > 一种薄膜电池机构和新能源汽车辅助续航装置独创技术41095字

一种薄膜电池机构和新能源汽车辅助续航装置

2021-01-31 20:39:01

一种薄膜电池机构和新能源汽车辅助续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薄膜电池机构和新能源汽车辅助续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的污染排放已经受到了十分严格的规定,而目前政府在大力倡导新能源汽车,从而通过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车。目前的新能源车主要是电动车、氢能源动力汽车等,氢能源动力汽车目前还未普及,而电动车目前已经获得大大规模的普及。电动车虽然不会排放污染物,但是由于电池技术目前并没有实质性突破,一般续航里程很难突破400公里,部分低端车型续航里程不到280公里。这种续航能力虽然可以满足市区的交通要求,但是一旦需要远程续航就成为了非常大的问题,如自驾游、每天集中行程较多(出租车)等。而就目前的技术来看,要在安全范围内提高电池续航里程是十分困难的,那么就需要外部的辅助设备辅助电池续航。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刹车是不可避免的,刹车一般分为急刹、点刹,一般车速较快时(如在高速上)遇到紧急情况则需要急刹,在急刹时会通过刹车系统对轮毂进行紧急制动,从而消耗汽车动能以降低车速。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动能损耗很大,也就是实际产生的耗电量偏高。如果能够将这部分能量转换为电能返回存储在电池中,那么势必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续航能力。另外在汽车下坡时,为了控制车速,一般需要进行刹车、挂入抵挡,这就使得汽车下坡过程中产生的势能被白白消耗。虽然目前有在汽车下坡时发电以回收势能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还是无法无效降低车速,从而还是需要刹车的介入,也就是势能转化效率不高。

  而一般在进行郊区自驾游时,是很难找到充电桩的,而且在郊区活动中很多时候需要用电,比如用电烤炉进行烧烤、用电灯照明等,这无疑会大大降低电池的续航能力。而在郊外,日照充足、风能也可能充足,如果能够将太阳能、风能部分转换为电能存入电池中,那么势必可以有效增加电池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电池机构和新能源汽车辅助续航装置,其薄膜电池机构可通过薄膜电池进行太阳能发电;其新能源汽车辅助续航装置能够回收刹车的动能、且还可以太阳能发电,从而可有效提高电池续航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电池机构,包括侧门,侧门可与设置在外壳上的侧门框卡合、密封装配,外壳内部安装有两块竖隔板,所述侧门上分别设置有侧门铰接块、侧门安装块,所述侧门安装块与薄膜电池一端装配固定,所述薄膜电池另一端固定在收卷辊上,且侧门未打开时,薄膜电池收卷在收卷辊上;

  所述侧门安装块通过第一薄膜销分别与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中间部分通过第三薄膜销铰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另一端与下一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一端铰接,如此往复直到装入外壳内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与一块连杆驱动块通过另一第一薄膜销铰接,两块连杆驱动块均套装在连杆丝杆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两块连杆驱动块与连杆丝杆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收卷辊套装固定在收卷轴上。

  优选地,所述连杆驱动块底部安装有连杆驱动滑块,所述连杆驱动滑块卡装入连杆驱动滑槽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连杆驱动滑槽设置在连杆驱动滑座上,所述连杆驱动滑座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连杆丝杆与两块竖隔板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且连杆丝杆一端穿出其中一块竖隔板后与螺杆齿轮装配固定,所述螺杆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主动齿轮套装固定在展开电机的展开输出轴上。

  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还与中转齿轮啮合传动,中转齿轮与收卷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中转齿轮、收卷齿轮分别套装在中转轴、收卷轴上,所述中转轴与与之靠近的竖隔板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收卷轴与两块竖隔板可圆周转动装配。

  优选地,所述收卷轴上套装固定有第二带轮,第二带轮通过皮带与第一带轮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带轮套装固定在两根第二清洗筒的其中一根上,两根第二清洗筒分别与两块竖隔板可圆周转动装配,且两根第二清洗筒上还分别套装固定有一个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二清洗齿轮,其中一个第二清洗齿轮与两个第一清洗齿轮的其中一个啮合传动,两个第一清洗齿轮相互啮合且分别套装固定在第一清洗筒上,所述第一清洗筒、第二清洗筒上还分别套装固定有第一清洗辊、第二清洗辊,薄膜电池穿过两根第一清洗辊、两根第二清洗辊之间。

  优选地,收卷轴远离收卷齿轮一端与电滑环的转子装配固定,电滑环的定子固定在与之靠近的竖隔板上,薄膜电池的输出电线接入电滑环的转子,电滑环的定子线路接入车载充电电路的进电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清洗筒内部中空且其侧壁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导湿孔,所述第一清洗筒内部填充有第一导湿轴,所述第一导湿轴通过导湿凸起与第一清洗辊连接、导湿,所述第一导湿轴一端与吸湿部分一端连接、导湿,所述吸湿部分安装在挤压块内且其底部与水箱的内箱底部接触,所述挤压块上还设置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内安装有卡压块,卡压块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挤压槽内且吸湿部分穿过卡压块,卡压块一端穿出挤压块后与挤压滑槽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挤压滑槽设置在挤压驱动块上,挤压驱动块固定在挤压块上,且挤压驱动块、挤压滑槽侧壁上还设置有挤压驱动槽,所述挤压驱动槽由上至下、逐渐向远离挤压块的方向倾斜设置;挤压驱动槽与挤压驱动销卡合、可滑动装配,挤压驱动销固定在卡压块上;

  所述挤压驱动块顶部安装有浮块,浮块可漂浮在液面上,且浮块与第四弹簧底部装配或接触,第四弹簧顶部安装在弹簧块上,弹簧块固定在挤压块上;所述水箱安装在与之靠近的竖隔板上,且内箱内部存储有水或绝缘的清洗液体。

  优选地,第一清洗辊为圆台体,其一端直径较大,且其表面设置有沿着其轴线分布的螺旋槽,两根第一清洗辊之间形成一个由一端向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的清洗夹槽,薄膜电池从清洗夹槽内穿出。

  优选地,所述清洗夹槽最低处下方安装有杂物箱,杂物箱内部为中空的杂物腔,使用时,清洗夹槽最低处排出的杂物进入杂物腔内存储;所述杂物箱安装在横隔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过载组件,所述过载组件包括设置在收卷齿轮内侧的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可与插接套一端插接装配,插接套内侧为中空的插接滑孔,且插接套另一端装入第二插接滑槽内且与插接限位环装配固定;所述插接滑孔与插接滑杆一端可轴向滑动装配,插接滑杆另一端穿过插接弹簧后与插接调节块装配固定,插接调节块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插接滑槽内;所述插接调节块上设置有插接调节槽,所述插接调节槽贴紧在插接调节杆外壁上,所述插接调节杆装入插接螺纹孔内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插接调节杆与插接调节块装配处设置有圆台体部分,圆台体部分由靠近插接螺纹孔封闭端向插接调节的直径逐渐变大;插接弹簧两端分别顶紧在插接调节块、插接限位环上;插接螺纹孔、第一插接滑槽均设置在收卷轴上。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其应用有权利上述薄膜电池机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刹车时第一惯性块、第二惯性块的惯性分别打开前风门、后风门,从而使得气流进入叶轮腔内以驱动第一叶轮转动,从而将刹车过程中的风能、动能部分转换为对气罐内气体的压缩势能,然后可以通过这个势能驱动第三叶轮转动以使发电机发电。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地起到辅助刹车、提高刹车性能的作用,还回收了能量,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续航能力。而在刹车后、车速恢复平稳时,第一惯性块、第二惯性块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自动复位,从而自动关闭前风门、后风门,整个过程均是通过汽车车速变化实现,没有多余电能消耗。而在汽车下坡时,可以通过开门电机打开前风门、后风门,从而辅助刹车、回收下坡过程中的势能和风能,以增加续航能力。

  2、本发明通过自动开关门机构的设计,能够实现前风门、后风门通过自动开闭,从而既能够有效回收刹车动能,又能够及时降低汽车正常行驶时的风阻。

  3、本发明通过薄膜电池机构的设计,能够通过展开薄膜电池,从而使得薄膜电池通过太阳能发电,这种设计比较适合于汽车停车状态,从而通过太阳能对电池进行补电,以增加续航能力。而薄膜电池机构在不使用时均收缩在外壳内部,外壳采用流线型设计,从而不会带来较大的风阻。一般外壳放入高度可以尽量压低,从而进一步降低风阻。根据实际测试,在复杂的高速路段(频繁刹车)、下坡居多的路段,加装外壳后,外壳风阻消耗的电能仅为通过第一叶轮转动发电量的1/5以下。在水平、且路况较好的路段、路况较好的高速,由于红绿灯、礼让行人、测速、中途停车降速等,稍微剧烈的刹车是不可避免的,这个场景中外壳风阻消耗的电能不超过通过第一叶轮转动发电量的1/2,因此这个过程中本发明还是能够有效回收能量。特别是停车后展开薄膜电池机构,通过薄膜电池可以有效地补充电能,在远程行车的过程中,停车休息是必须的,因此本发明的实际辅助续航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图14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图7为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图10分别为第二齿轴轴线所在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面处剖视图;图9为导向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剖视图;图11为图10中F1处放大图;图12为第一门销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图13为第一气管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图14为增压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去除外壳、前风门、后风门等)。

  图16-图20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图22是第一惯性块、第二惯性块处结构示意图。

  图23-图24是薄膜电池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5-图26是浮块、挤压块处结构示意图。

  图27-图28是过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7、图28是插接孔轴线所在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29为两根第一清洗辊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图29,本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回收及辅助续航装置,包括外壳110、底板150,所述外壳110内部中空且其两端分别设置有风口112,两端的风口分别通过两道前风门120、两道后风门130可开闭式封闭。所述外壳110固定在底板150上,底板150安装在汽车车顶的行李箱位置(小轿车)或汽车车上的其他合适位置。所述前风门120所在的风口112面向车头一端、后风门130所在的风口面向车尾一端,从而使得前风门120、后风门130打开后能够使气流进出外壳,从而利用风能。前风门120、后风门130分别通过一个合页210与外壳铰接。

  两个前风门120内侧分别设置有前风门安装块121,两块前风门安装块121分别通过第二门销轴A562与门连杆A550一端铰接,两根门连杆A550另一端通过同一根第一门销轴A561与连杆铰接部分A543一端铰接,连杆铰接部分A543另一端通过齿条连接部分A542与齿条A540一端连接固定,齿条A540上设置有齿槽A541;

  两个后风门130内侧分别设置有后风门安装块132,两块后风门安装块132分别通过另一第二门销轴A562与另一门连杆A550一端铰接,两根门连杆A550另一端通过另一根第一门销轴A561与另一连杆铰接部分A543一端铰接,连杆铰接部分A543另一端通过另一齿条连接部分A542与另一齿条A540一端连接固定,齿条A540上设置有齿槽A541;

  两根齿条A540远离与之对应的连杆铰接部分A543一端分别穿过与之对应的竖隔板A110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齿条A540上还固定有齿条块A544,所述齿条块A544底部设置有齿条滑块A545,齿条滑块A545卡装入齿条滑槽A151内且与之卡合、可滑动装配,齿条滑槽A151设置在齿条滑座A150上,齿条滑座A151固定在底板150上;两块竖隔板A110分别固定在外壳110内部。在齿条移动时,通过齿条滑块A545与齿条滑槽A151的配合可以有效地多齿条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限位。

  齿条A540在齿条块A544与靠近其连杆铰接部分A543的竖隔板A110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二弹簧A612,第二弹簧A612用于对齿条A540产生向远离其连杆铰接部分A543一端的推力。从而使得两根齿条分别通过与之对应的第二弹簧保持前风门120、后风门130的关闭状态。所述后风门130上还设置有排风孔131,排风孔131用于排出外壳110内部的气流。

  两根齿条A540的齿槽A541分别与第三齿轮A430两侧啮合从而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第三齿轮A430套装在第二齿轴A520上,第二齿轴A520上还分别固定有第一离合盘A441、第二齿轮A420,所述第二齿轮A420可与第一惯性齿条A311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第一惯性齿条A311固定在第一惯性块A310上,所述第一惯性块A310上还固定有第二惯性齿条A312,所述第二惯性齿条A312与第一齿轮A410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第一齿轮A410套装固定在第一齿轴A510上,第一齿轴A510穿过电机托板A140后与开门电机A75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固定,开门电机A750通电后能够驱动第一齿轴A510圆周转动,从而驱动第一惯性块A310移动。

  两块竖隔板A110还分别与导向轴A530装配,导向轴A530贯穿第一惯性块A310且第一惯性块A310可在导向轴的轴向上滑动,所述导向轴A530位于第一惯性块A310与两块竖隔板A110之间的部分上还分别套装有第一弹簧A611,所述第一弹簧A611的两端分别与竖隔板A110、第一惯性块A310顶紧,从而为第一惯性块A310的滑动提供弹性阻力、缓冲。

  在汽车刹车时,第一惯性块A310通过惯性向前风门120方向滑动,从而驱动第二齿轮A420转动,第二齿轮A420带动第二齿轴A520圆周转动,第二齿轴A520通过第三齿轮A430分别驱动两根齿条A540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齿条驱动与之装配的连杆铰接部分分别向前风门120、后风门130移动,从而通过门帘杆A550分别将前风门120、后风门130以合页为中心向外转动打开,也就使得两个风口连通,外部气流可以依次穿过两个风口。

  两块竖隔板A110之间固定有横隔板A130,所述横隔板A130上固定有过风箱A120,过风箱A120内部设置有中空的叶轮腔A121,叶轮腔A121内、由靠近前风门一端向后风门一端依次安装有第一个支撑轴盘A620、至少一个第一叶轮A630、第二个支撑轴盘A620,两个支撑轴盘A620分别与叶轮轴A580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第一叶轮A630套装固定在叶轮轴A580上,当气流从前风门一端向后风门一端流动时,气流会驱动第一叶轮A630圆周转动,从而驱动叶轮轴A580圆周转动。叶轮轴A580上还套装固定有第一斜齿轮A461,第一斜齿轮A461与第二斜齿轮A462啮合传动,第二斜齿轮A462套装固定在增压轴A640上,增压轴A640一端穿过过风箱A120后进入增压腔A344内且与第二叶轮A480装配固定,增压腔A344设置在中间隔块A340内且增压腔A344位于第二叶轮A480的两侧分别与增压进气道A346、增压排气道A343一端连通,所述增压进气道A346、增压排气道A343分别设置在中间隔块A340内,所述增压进气道A346、增压排气道A343另一端分别与增压进气管A250、增压排气管A260一端连通,所述增压进气管A250另一端与叶轮腔A121连通,所述增压排气管A260另一端与第三单向阀A733串联后装入气罐A740内,气罐A740内部为中空的储气腔A741,储气腔A741为密封状态且其与第二气管A232一端密封连通,第二气管A232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A731串联后与第一气管A231连通,第一气管A231一端接入发电驱动腔A721内且轴线(气流方向)在第三叶轮A470的切线方向上,第一气管A231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A732串联后与进风通道A122一端连通,进风通道A122与叶轮腔A121靠近前风门120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气管A232与第一气管A231位于第二单向阀A732和发电驱动腔A721的部分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A731的流向为由储气腔A741向第一气管A231,所述第二单向阀A732的流向为由进风通道A122向发电驱动腔A721,所述第三单向阀A733的流向为由增压腔A344向储气腔A741。第三叶轮A470套装固定在发电轴A590上,发电轴A590穿出发电箱A720后与发电机A710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固定,发电驱动腔A721设置在发电箱A720内,且发电驱动腔A721还与排气管道A240一端连通,排气管道A240另一端与叶轮腔A121靠近后风门一端连通。所述排气通道A240接入靠近后风门一端,在叶轮腔内有气流时,会对排气通道A240形成抽吸负压,从而可以加快发电驱动腔内的气体排出。优选地,中间隔块A340上固定有隔块顶板A350,所述过风箱A120安装在隔块顶板A350上。

  在叶轮腔A121内气流流动时,气流会驱动第一叶轮A630圆周转动,从而驱使叶轮轴A580圆周转动,叶轮轴A580通过第一斜齿轮A461、第二斜齿轮A462驱动增压轴A640圆周转动,从而使得增压轴A640带动第二叶轮A480在增压腔A344内圆周转动,第二叶轮A480与增压腔A344构成增压气泵的结构,从而在第二叶轮A480转动时能够将叶轮腔A121内的气流从增压进气管A260吸入增压腔A344,然后进行挤压后输入增压排气管A260内,气流穿过第三单向阀A733后进入储气腔A741内,并随着第二叶轮A480的不断运行而不断对储气腔内充气,使得储气腔内存储加压空气。然后加压空气从第一单向阀输出,并进入第二气管A232、第一气管A231中,最后在发电驱动腔A721内向第三叶轮A470吹出,从而驱动第三叶轮A470圆周转动,第三叶轮A470带动发电轴A590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的输入轴同步转动,以使得发电机A710发电,发电机发出的电经过稳压、车载充电电路的进电端输入,从而向车载电池充电,以实现补电续航。而驱动第三叶轮转动后的气流从进入排气通道A240内,然后沿着排气通道A240排入叶轮腔A121内,最后从后风门处排出。而在叶轮腔内进风时,由于第一叶轮起到阻挡气流的作用,气流会在靠近前风门一端形成高压区域,而进风通道就位于此区域内,此时气流会从进风通道A122进入第一气管A231,最后向发电驱动腔输送以驱动第三叶轮转动,从而增加第三叶轮的驱动力,以获得更大的发电量。在前风门、后风门关闭后,储气腔内还有加压空气,此时加压空气会逐渐进入发电驱动腔内以驱动第三叶轮转动发电,而发电后的空气从排风孔排出。通过压缩空气提供发电动力的方式,主要是因为急刹时存在进入叶轮腔的气流量大、流速快、时间断的特点,如果全部直接用于发电,那么发电机的发电量很低,甚至还不如外壳的风阻消耗的能量,而通过将第一叶轮转动的动能转换为压缩空气的势能,首先能够快速实现压缩空气的压缩,而且通过压缩空气驱动第三叶轮能够使得第三叶轮转动趋于平稳,从而延长发电机的发电时间,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电能,这样产生的电能至少是外壳风阻所消耗能量的3倍。而且发电机运行平稳,可以有效防止发电机过载,降低发电机损耗,也就能够延长发电机的寿命。

  在刹车时,第一惯性块A310通过惯性沿着导向轴向车头滑动,从而打开前风门、后风门,而在汽车车速趋于平稳时,第一弹簧A611、第二弹簧A612分别通过自生的弹力驱动第一惯性块A310、齿条A540反向移动直到复位,从而自动关闭前风门、后风门。这种设计只要是为了避免前风门、后风门长时间打开,从而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因为汽车在正常行驶时,风阻越小越节能,而打开前风门、后风门显然会造成很大的风阻,因此需要在汽车车速平稳时关闭前风门、后风门。当然在刹车时,前风门、后风门的打开能够增加风阻,也就能够增加对汽车动能的消耗,从而增加刹车性能。在下坡时,可以通过启动开门电机A750,开门电机A750将第一惯性块A310向车头方向驱动,从而打开前风门、后风门,此时不仅能够通过风能发电,还能够产生较大的风阻,从而降低刹车的介入量,以降低刹车片的磨损,同时还有效回收了风能(汽车下坡时的势能)。所述开门电机A750选用未通电时其输出轴可以自由转动,通电后其输出轴可以锁定(刹车)的电机,这样在通过惯性驱动第一惯性块时,开门电机A750不会影响第一惯性块的运动,而在开门电机打开前风门、后风门后可以通过锁定其输出轴以防止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驱动齿条、第一惯性块复位。

  优选地,由于弹簧的的弹力释放是非线性的,因此在第一惯性块A310刚将前风门、后风门打开后,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就很容易瞬间驱动前风门、后风门再次关闭,但是此时,刹车还在继续,只是力度略有降低,从而严重影响动能回收效果,对此申请人进行如下改进:

  增加第二离合盘A442,所述第一离合盘A441、第二离合盘A442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离合凸起A401,第一离合盘A441、第二离合盘A442可通过离合凸起实现在圆周方向上卡合并相对固定,从而实现第二离合盘A442对第一离合盘A441的锁位。所述第二离合盘A442固定在离合轴A370上,离合轴A370套装第三弹簧A613后穿过横隔板A130,所述第三弹簧A613用于对第二离合盘施加向第一离合盘推动的弹力,从而使得离合轴A370没有限位时第二离合盘保持与第一离合盘在轴向上压紧,也就是对第一离合盘圆周方向上进行锁位。所述离合轴A370与横隔板A130可轴向移动、不可圆周转动装配,且所述离合轴A370穿过横隔板A130的一端还穿过开关块A330的开关滑槽A331,离合轴A370穿过开关滑槽A331一端上安装有滚轮轴A371,所述滚轮轴A371上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滚轮A450,所述滚轮A450底部压紧在开关块A330上,所述开关块A330上与滚轮A450接触的顶面上还分别设置有上锁面A332、解锁面A333,所述解锁面A333在离合轴轴向上的高度大于上锁面A332,且初始状态时解锁面A333与滚轮A450接触,从而使得离合轴克服第三弹簧的弹力向上移动,也就使得第一离合盘、第二离合盘分离,此时第一离合盘在圆周方向上没有锁位。而上锁面A332与滚轮A450接触时,第三弹簧驱动离合轴下移,从而使得第一离合盘、第二离合盘压紧,从而对第一离合盘在圆周方向上锁位。

  所述第一离合块A310上设置有第一离合滑块A313,所述第一离合滑块A313穿过离合滑槽A131后分别与第一推动块A314、第一拉回块A315装配固定,所述第一推动块A314、第一拉回块A315之间设置有开关驱动板A334,所述开关驱动板A334固定在开关块A330上。在第一惯性块A310向车头移动时,会带动第一推动块A314向开关驱动板A334移动,直到与开关驱动板A334接触然后通过推动开关驱动板A334驱使开关块A330与第一惯性块同步移动,此时第一拉回块A315与开关驱动板A334之间有移动的间距。直到第一惯性块移动到位,此时上锁面A332与滚轮A450接触,第一离合盘在圆周方向上被锁位。也就是前风门、后风门不会马上关闭。当汽车车速趋于稳定或第一惯性块惯性降低时,第一弹簧会驱动第一惯性块反向移动直到复位,在此过程中,第一拉回块A315会向开关驱动板A334移动,直到第一拉回块A315与开关驱动板A334接触,然后通过将开关驱动板A334反向推动以驱动开关块A330反向移动复位,使得解锁面A333恢复至与滚轮接触,此时第一离合盘的锁位消失,第二弹簧驱动齿条复位,从而驱动前风门、后风门复位。整个过程中,通过第一推动块A314、第一拉回块A315与开关驱动板A334的配合,从而可以有效延长前风门、后风门关闭时间,使得惯性降低时第一惯性块即使马上复位也会给前风门、后风门留出一定的时间,再关闭。可通过多次测试进行尺寸、行程、受力优化设计,实现汽车减速后、车速稳定时,正好关闭前风门、后风门,从而能够更好地回收动能。

  优选地,由于只通过第一惯性块A310单侧驱动开关块A330很容易造成开关块A330受力不均而造成偏转、卡死,申请人还增加了第二惯性块A320,所述第二惯性块A320套装在另一导向轴A530上,此导向轴A530固定在两块竖隔板A110上,且此导向轴A530位于第二惯性块A320和两块竖隔板之间的部分上分别套装有另一第一弹簧,第二惯性块A320上设置有第二离合滑块A321,第二离合滑块穿过设置在横隔板上的另一离合滑槽A131后分别与第二推动块A322、第二拉回块A323装配固定,所述第二推动块A322、第二拉回块A323之间安装有另一开关驱动板A334,此开关驱动板A334固定在开关块A330另一侧。第二推动块A322、第二拉回块A323、此开关驱动板A334的结构、运行规则、运行轨迹与第一推动块A314、第一拉回块A315、另一侧开关驱动板A334的方式一模一样,从而可以使得开关块A330在移动时受到平稳的推力,以防止其跑偏或卡死。

  优选地,中间隔块A340上设置有第一隔块滑槽A341、第二隔块滑槽A342,所述第一隔块滑槽A341位于第二隔块滑槽A342两侧,因此有两个第一隔块滑槽A341,其中一个第一隔块滑槽A341分别与第二推动块A322、第二拉回块A323、开关驱动板A334卡合、可滑动装配;另一个第一隔块滑槽A341分别与第一推动块A314、第一拉回块A315、另一侧开关驱动板A334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二隔块滑槽A342内安装有离合轴A370顶部、滚轮A450。这种设计能够为开关块A330的移动提供更好的、稳定的导向作用。

  在汽车停车后,一般是停在露天环境中,特别是户外自驾游时,基本上都是停在露天,此时如果是白天,那么阳光照射基本上是十分充足的,而户外很难找到充电桩进行充电续航,再加上可能利用车载电池的电量进行娱乐、烧烤等,因此对电池进行及时补电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个过程中汽车没有惯性,如果户外风不大的前提下也无法太浓过第一叶轮发电,因此采用太阳能进行补充发电就显得十分重要。

  优选地,为了对进入外壳内的气流进行最大化利用,申请人还设计了第一导风管A210、第二导风管A220,第二导风管A220有两根,且分别安装在叶轮腔A121的两端,第二导风管A220由靠近叶轮腔一端向另一端截面逐渐变大;

  所述第一导风管A210两端分别与前风门处的风口112、靠近前风门120的第二导风管A220连通,从而能够将进入前风门处的风口112的气流全部引入第二导风管A220内,也就是叶轮腔内。第一导风管A210上设置有导风管缺槽A211,导风管缺槽A211用于不影响门连杆A550的运行。

  对此,申请人还设计了薄膜电池机构,所述薄膜电池机构包括侧门140,侧门140可与设置在外壳上的侧门框111卡合、密封装配,所述侧门140上分别设置有侧门铰接块141、侧门安装块142,所述侧门安装块142与薄膜电池(太阳能薄膜)B110一端装配固定,所述薄膜电池B110另一端固定在收卷辊B230上,且侧门140未打开时,薄膜电池B110收卷在收卷辊B230上。所述侧门安装块142通过第一薄膜销B411分别与第一连杆B311、第二连杆B312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B311、第二连杆B312中间部分通过第三薄膜销A413铰接,第一连杆B311、第二连杆B312另一端与下一第一连杆B311、第二连杆B312一端铰接,如此往复,直到装入外壳内的第一连杆B311、第二连杆B312分别与一块连杆驱动块B330通过另一第一薄膜销B411铰接,两块连杆驱动块B330均套装在连杆丝杆B460上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两块连杆驱动块B330与连杆丝杆B460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这就使得连杆丝杆B460圆周转动时两块连杆驱动块B330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移动;收卷辊B230套装固定在收卷轴B450上。

  所述连杆驱动块B330底部安装有连杆驱动滑块B331,所述连杆驱动滑块B331卡装入连杆驱动滑槽B321内且与之可滑动装配,所述连杆驱动滑槽B321设置在连杆驱动滑座B320上,所述连杆驱动滑座B320固定在底板150上。所述连杆丝杆B460与两块竖隔板A110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且连杆丝杆B460一端穿出其中一块竖隔板A110后与螺杆齿轮B570装配固定,所述螺杆齿轮B570与主动齿轮B560啮合传动,主动齿轮B560套装固定在展开电机B120的展开输出轴B121上,所述展开电机B120启动后能够驱动展开输出轴圆周转动;所述主动齿轮B560还与中转齿轮B550啮合传动,中转齿轮B550与收卷齿轮B540啮合传动,所述中转齿轮B550、收卷齿轮B540分别套装在中转轴B470、收卷轴B450上,所述中转轴B470与与之靠近的竖隔板A11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收卷轴B450与两块竖隔板A110可圆周转动装配,且收卷轴B450远离收卷齿轮B540一端与电滑环B130的转子装配固定,电滑环B130的定子固定在与之靠近的竖隔板A110上,薄膜电池B110的输出电线接入电滑环B130的转子,电滑环B130的定子线路接入车载充电电路的进电端,从而使得薄膜电池收放卷时不影响其导线、电流的输出。

  所述收卷轴B450上套装固定有第二带轮B532,第二带轮B532通过皮带B530与第一带轮B531连接并构成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带轮B531套装固定在两根第二清洗筒B430的其中一根上,两根第二清洗筒B430分别与两块竖隔板可圆周转动装配,且两根第二清洗筒B430上还分别套装固定有一个相互啮合传动的第二清洗齿轮B520,其中一个第二清洗齿轮B520与两个第一清洗齿轮B510的其中一个啮合传动,两个第一清洗齿轮B510相互啮合且分别套装固定在第一清洗筒B420上,所述第一清洗筒B420、第二清洗筒B430上还分别套装固定有第一清洗辊B210、第二清洗辊B220,薄膜电池B110穿过两根第一清洗辊B210、两根第二清洗辊B220之间,所述第一清洗辊B210、第二清洗辊B220分别采用吸湿材料制成,如海绵。所述第一清洗筒B420、第二清洗筒B430结构一样,所述第二清洗筒B430内部中空且其侧壁上设置有数个贯穿的导湿孔B431,所述第一清洗筒B420内部填充有第一导湿轴B440,所述第一导湿轴B440通过导湿凸起B212与第一清洗辊B210连接、导湿,所述第一导湿轴B440一端与吸湿部分B441一端连接、导湿,所述吸湿部分B441安装在挤压块B720内且其底部与水箱B710的内箱B711底部接触,所述挤压块B720上还设置有挤压槽B721,所述挤压槽B721内安装有卡压块B740,卡压块B740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挤压槽B721内且吸湿部分B441穿过卡压块B740,卡压块B740一端穿出挤压块B720后与挤压滑槽B731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挤压滑槽B731设置在挤压驱动块B730上,挤压驱动块B730固定在挤压块B720上,且挤压驱动块B730、挤压滑槽B731侧壁上还设置有挤压驱动槽B732,所述挤压驱动槽B732由上至下、逐渐向远离挤压块B720的方向倾斜设置;挤压驱动槽B732与挤压驱动销B480卡合、可滑动装配,挤压驱动销B480固定在卡压块B740上。初始状态时,挤压驱动销B480与位于最上方的挤压驱动槽B732卡合装配。

  所述挤压驱动块B730顶部安装有浮块B810,浮块B810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且浮块B810与第四弹簧B820底部装配或接触,第四弹簧B820顶部安装在弹簧块B722上,弹簧块B722固定在挤压块B720上;所述水箱B710安装在与之靠近的竖隔板A110上,且内箱B711内部用于存储水或绝缘的清洗液体,如绝缘的润滑油等,浮块可以漂浮在这些液体的液面上。

  图1是侧门未打开的状态,图3为侧门打开的状态,在图1-图3的过程中,展开电机B120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驱动连杆丝杆B460、收卷轴B450、第一清洗筒B420、第二清洗筒B430圆周转动,从而使得两块连杆驱动块B330沿着连杆丝杆B460轴向相互靠近移动,从而对第一连杆B311、第二连杆B312施加向外转动的推力,多根第一连杆B311、第二连杆B312向外同步展开、伸出,从而将侧门140向外推出。在此过程中,收卷轴反转释放薄膜电池,而第一清洗辊、第二清洗辊转动以清洗薄膜电池表面,直到侧门移动到位后展开电机停止运行,此时通过薄膜电池进行太阳能发电。不使用薄膜电池时,只需要展开电机反转,从而驱动侧门复位即可。

  一旦内箱B711的液面较高,浮块会通过浮力克服第四弹簧B820的弹力上浮,从而驱动挤压驱动块B730上移,挤压驱动块B730通过挤压驱动槽B732驱动挤压驱动销B480向远离挤压槽B721的方向移动,从而驱动卡压块B740向远离挤压槽B721方向同步移动,卡压块B740会与挤压槽B721的侧壁配合对吸湿部分B441施加剪切力,从而挤压吸湿部分B441,使得吸湿部分B441的导湿截面降低。从而降低吸湿部分B441向第一导湿轴B440的导湿量,以避免第一清洗辊B210过湿,严重影响薄膜电池的寿命和发电效率(表面被遮挡)。而随着页面的下降,第一导湿轴B440被卡压块B740的挤压逐渐降低,从而增加第一导湿轴B440的导湿截面,以保证第一导湿轴B440对第一清洗辊B210的稳定导湿。第一导湿轴B440、导湿凸起B212均采用能够快速吸收、引导液体的材料制成,如海绵。

  使用时,通过两根第一清洗辊B210、两根第二清洗辊B220不断在薄膜电池B110两端面上滚动、摩擦,从而对薄膜电池B110进行清洗,以防止薄膜电池B110表面被遮挡而影响其发电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一清洗辊B210、第二清洗辊B220结构一样。

  参见图29,优选地,第一清洗辊B210为圆台体,其一端直径较大,且其表面设置有沿着其轴线分布的螺旋槽B211,两根第一清洗辊B210之间形成一个由一端向另一端向下倾斜设置的清洗夹槽B201,薄膜电池从清洗夹槽B201内穿出。这种设计使得第一清洗辊B210清洗薄膜电池时,其吸附的杂质能够沿着清洗夹槽B201、螺旋槽B211逐渐移动,直到达到清洗夹槽B201最低处后排出。所述清洗夹槽B201最低处下方安装有杂物箱B340,杂物箱B340内部为中空的杂物腔B341,使用时,清洗夹槽B201最低处排出的杂物进入杂物腔B341内存储。所述杂物箱B340安装在横隔板A130上。

  由于电池薄膜B110不能受到较大的牵拉力,否则容易造成撕裂、损坏,对此,申请人设计了过载组件,所述过载组件包括设置在收卷齿轮B540内侧的插接孔B541,所述插接孔B541可与插接套B640一端插接装配,插接套B640内侧为中空的插接滑孔B641,且插接套B640另一端装入第二插接滑槽B453内且与插接限位环B660装配固定,插接限位环不能穿出第二插接滑槽B453;所述插接滑孔B641与插接滑杆B650一端可轴向滑动装配,插接滑杆B650另一端穿过插接弹簧B630后与插接调节块B620装配固定,插接调节块B620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插接滑槽B452内;所述插接调节块B620上设置有插接调节槽B621,所述插接调节槽B621贴紧在插接调节杆B610外壁上,所述插接调节杆B610装入插接螺纹孔B451内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插接调节杆B610与插接调节块B620装配处设置有圆台体部分B611,圆台体部分由靠近插接螺纹孔B451封闭端向插接调节杆B610的直径逐渐变大;插接弹簧两端分别顶紧在插接调节块B620、插接限位环B660上。插接螺纹孔B451、第一插接滑槽B452均设置在收卷轴B450上。

  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插接调节杆B610与插接螺纹孔B451的装配深度以调节插接调节块B620在第一插接滑槽B452内的安装位置,从而调节插接弹簧的压缩程度。在收卷轴B450所受到的阻力较大时,插接孔B541可以通过挤压插接套B640的方式使得插接套B640克服插接弹簧的弹力缩进收卷轴B450内,从而使得收卷齿轮B540与收卷轴发生相对转动,也就可以防止收卷辊B230对薄膜电池过度牵拉造成薄膜电池的损坏。而收卷齿轮B540与收卷轴的相对转动阻力可以通过插接调节杆B610与插接螺纹孔B451的装配深度进行调节。这种设计主要是因为侧门140展开后、需要复位时,在侧门140装入侧门框111的过程中,薄膜电池B110会反向向侧门140拉出,但是此时连杆丝杆还是驱动收卷齿轮以使得收卷轴进行收卷,这就会对薄膜电池造成牵拉。而通过设计过载组件后,可以通过收卷齿轮与收卷轴相对转动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可以有效地保护薄膜电池。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薄膜电池机构和新能源汽车辅助续航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