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土层钻进> 泵下掺液搅拌装置及其管柱独创技术8914字

泵下掺液搅拌装置及其管柱

2023-05-30 10:40:24

泵下掺液搅拌装置及其管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稠油举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泵下掺液搅拌装置及其管柱。

  背景技术

  将稠油从井底举升至地面的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逐步降低,原油流动性变差,会出现油稠卡泵等问题,导致举升管柱失效。油田现场效果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经过套管向井底掺入稀油或降粘剂,掺入的稀油或降粘,剂与井底原油在泵下混合,使原油粘度降低,并一起进入抽油泵,经过油管举升至地面。在原油粘度特别大时,稀油与原油混合不均,会出现抽油泵泵漏或进液困难问题;对掺降粘剂(特别是水基降粘剂)降粘的情况,原油与降粘剂很容易出现混合不均,导致降粘效果变差,出现入泵困难、泵漏失、软卡等故障。现有的泵下掺液混合装置一般是静态搅拌装置,没有使掺入液与原油强制搅拌的运动部件,搅拌效果达不到预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下掺液搅拌装置及其管柱,以达到提高混合及掺液降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泵下掺液搅拌装置,包括:油管组件,在油管组件内设置有抽油杆组件,抽油杆组件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于油管组件运动;搅拌驱动装置外筒,与油管组件的一端连接;中心管,能转动地设置在搅拌驱动装置外筒内,中心管内设置有径向延伸的限位销;螺杆,设置在中心管内,螺杆的一端与抽油杆组件的一端连接,螺杆能够随抽油杆组件相对于油管组件运动,螺杆外周设置有螺纹凹槽,螺纹凹槽能够与限位销配合;搅拌轴,与中心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

  进一步地,中心管与搅拌驱动装置外筒之间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地,搅拌轴通过接箍与中心管连接,接箍上设置有过油孔。

  进一步地,油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管本体、上延长筒、空心泵壳体和下延长筒,下延长筒与搅拌驱动装置外筒连接。

  进一步地,抽油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抽油杆本体、拉杆和延长杆,延长杆与螺杆连接。

  进一步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打捞头,抽油杆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与打捞头对应配合的脱接器。

  进一步地,在空心泵壳体内设置有空心泵柱塞,套设在拉杆外,空心泵柱塞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孔,空心泵柱塞的另一侧设置有游动阀座,拉杆外周还设置有游动阀,位于拉杆远离抽油杆本体一侧,游动阀能够与游动阀座配合。

  进一步地,空心泵壳体内设置有固定阀座,拉杆外周还设置有于固定阀座配合的固定阀。

  进一步地,上延长筒内设置有轴向限位座,拉杆上设置有与轴向限位座配合的限位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管柱,包括上述泵下掺液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掺入液及原油在抽油泵下端强制搅拌混合,达到提高混合及掺液降粘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油管本体;2、上延长筒;3、空心泵壳体;4、下延长筒;5、搅拌驱动装置外筒;6、抽油杆本体;7、脱接器;8、打捞头;81、限位环;21、限位座;31、空心泵柱塞;32、出油孔;33、拉杆;34、游动阀座;35、游动阀;36、固定阀;37、固定阀座;41、延长杆;51、中心管;52、螺杆;53、轴承;54、限位销;55、接箍;56、搅拌轴;57、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泵下掺液搅拌装置,包括油管组件、搅拌驱动装置外筒5、中心管51、螺杆52和搅拌轴56。在油管组件内设置有抽油杆组件,抽油杆组件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于油管组件运动。搅拌驱动装置外筒5与油管组件的一端连接。中心管51能转动地设置在搅拌驱动装置外筒5内,中心管51内设置有径向延伸的限位销54。螺杆52设置在中心管51内,螺杆52的一端与抽油杆组件的一端连接,螺杆52能够随抽油杆组件沿轴向方向相对于油管组件运动,螺杆52外周设置有螺纹凹槽,螺纹凹槽能够与限位销54配合;搅拌轴56与中心管51的一端固定连接,搅拌轴56上设置有搅拌叶片57。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掺入液及原油在抽油泵下端强制搅拌混合,达到提高混合及掺液降粘效果的目的。

  本实施例由于设计了搅拌叶片57,为动态搅拌装置,搅拌效果好,并且利用抽油机动力驱动搅拌叶片57,比无动力的搅拌叶片搅拌效果好。

  优选地,中心管51与搅拌驱动装置外筒5之间设置有轴承53。轴承53相对于搅拌驱动装置外筒5固定,中心管51通过轴承53设置在搅拌驱动装置外筒5内,可以使中心管51相对于搅拌驱动装置外筒5转动,同时还能保证二者不会发生轴向位移滑动。优选地,轴承53为两个,间隔设置在搅拌驱动装置外筒5内,以保证支撑稳定。

  本实施例中,搅拌轴56通过接箍55与中心管51连接,接箍55上设置有过油孔。设置接箍能够保证搅拌轴56与中心管51稳定连接,同时在接箍55上设置有过油孔可以保证掺入液及原油通过。

  如图1所示,油管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油管本体1、上延长筒2、空心泵壳体3和下延长筒4,下延长筒4与搅拌驱动装置外筒5连接。抽油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抽油杆本体6、拉杆33和延长杆41,延长杆41与螺杆52连接。

  具体地,拉杆33的一端设置有打捞头8,抽油杆本体6的一端设置有与打捞头8对应配合的脱接器7。在抽油杆本体6轴向移动时,可以通过脱接器7与打捞头8连接,从而实现抽油杆本体6与拉杆33的连接,实现二者的轴线运动。

  在空心泵壳体3内设置有空心泵柱塞31,套设在拉杆33外,空心泵柱塞31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孔32,空心泵柱塞31的另一侧设置有游动阀座34,拉杆33外周还设置有游动阀35,位于拉杆33远离抽油杆本体6一侧,游动阀35能够与游动阀座34配合。

  进一步地,空心泵壳体3内设置有固定阀座37,固定阀座37设置在空心泵壳体3的下端,拉杆33的外周还设置有于固定阀座37配合的固定阀36。固定阀36位于固定阀座37与空心泵壳体3之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上延长筒2内设置有轴向限位座21,拉杆33上设置有与轴向限位座21配合的限位环81。限位环81位于打捞头8下方并置于空心泵壳体3之前。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管柱,包括上述动态掺液搅拌装置。

  本实施例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当抽油杆本体6带动拉杆33下行时,此时螺杆52也下行,螺杆52迫使中心管51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片57转动;当抽油杆本体6带动拉杆33上行时,此时螺杆52也上行,向上移动的螺杆52迫使中心管51发生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搅拌叶片57反向转动,抽油杆本体6上下行时搅拌器均可以工作,从而起到强制搅拌混合的作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掺入液及原油在抽油泵下端强制搅拌混合,达到提高混合及掺液降粘效果的目的。

  本实施例由于设计了搅拌叶片,为动态搅拌装置,搅拌效果好,并且利用抽油机动力驱动搅拌叶片,比无动力的搅拌叶片搅拌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泵下掺液搅拌装置及其管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