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铁路建筑> 一种升降式桥梁转体系统独创技术8257字

一种升降式桥梁转体系统

2023-01-08 00:16:21

一种升降式桥梁转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升降式桥梁转体系统。

  背景技术

  桥梁转体法施工是指在偏离设计位置将桥梁浇筑或拼装成形,然后借助动力将桥梁转动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方法能够克服地形限制,施工不影响交通,方便预制,施工迅速,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在现有技术中,桥梁转体拼接时,相邻桥梁之间需要预留极大的间隙,在转体结束后需要重新费时费力的进行水泥浇筑封闭,极大的延长了工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式桥梁转体系统,以解决相邻转体桥梁端部之间间隙过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式桥梁转体系统,包括下桥墩与上桥墩,下桥墩的顶端固定有矩形的固定柱,上桥墩的底端开设有空腔,上桥墩通过空腔滑动连接固定柱上;下桥墩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四个圆形阵列的升降腔,升降腔内均设置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输出端与上桥墩的底端相抵;上桥墩顶端上转动连接有带牵引索的绞盘,上桥墩顶端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绞盘的转体驱动装置;绞盘顶端固定有承重台,承重台上固定有桥梁;桥梁的一端设置有梯形的梯形槽,桥梁的另一端固定有与梯形槽外形对应的梯形部。

  可选地,下桥墩侧壁上周向阵列分布有四个凹槽,凹槽分别与对应的升降腔连通;空腔内壁上均设置有竖向的连接槽,上桥墩侧壁上均开设有与连接槽连通的灌浆槽;下桥墩顶部端面开设有四个横槽,横槽的两端分别连通连接槽与对应的升降腔;所述空腔底部固定有若干竖向的钢筋结构,固定柱顶端开设有若干容纳钢筋结构的容纳槽,且固定柱的顶端与空腔顶部之间存在间隙。

  可选地,转体驱动装置包括四个圆形阵列分布的牵引座,绞盘上的牵引索为四根,且牵引索为圆形阵列分布,牵引索分别穿过对应的牵引座;绞盘侧边固定有圆形阵列分布的固定杆,上桥墩顶端上还设置有四个圆形阵列分布且水平设置的助推液压器,助推液压器的输出端与固定杆相抵。

  可选地,梯形部、梯形槽与桥梁三者中心线重合,且相邻桥梁之间设置有减震阻尼器,减震阻尼器位于桥梁的两侧。

  可选地,梯形槽的端点处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梯形部表面对应处设置有红外发射器。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通过固定柱与空腔的配合,加上液压系统的推动,使上桥墩与桥梁可上下运动,使两个桥梁之间的出现高度差,在桥梁转体的过程中,相邻桥梁的端部不会出现碰撞,桥梁之间所预留间隙可极大的缩小,仅需采用橡胶等填补间隙即可,无需再进行水泥浇筑,可极大的缩短工期。

  2.本方案中,桥梁转体结束后,液压系统带动高处的桥梁运动至初始水平高度,通过梯形部与梯形槽的配合,使桥梁之间无法转动,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

  3.本方案中,在桥梁拼接结束后,通过凹槽将液压系统拆卸回收利用,封闭凹槽的同时通过灌浆槽灌入水泥,使水泥顺着连接槽、横槽灌满空腔、容纳槽以及升降腔内,配合钢筋结构增强上桥墩与下桥墩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加强桥梁整体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中桥梁转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中桥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施中绞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下桥墩1、上桥墩2、液压系统3、升降腔4、固定柱5、横槽6、连接槽7、灌浆槽8、钢筋结构9、绞盘10、助推液压器11、承重台12、桥梁13、梯形部14、梯形槽15、凹槽16、固定杆17、牵引座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一种桥梁13升降式转体系统,包括下桥墩1与上桥墩2,下桥墩1的顶端一体成型有矩形的固定柱5,上桥墩2的底端开设有空腔,上桥墩2通过空腔滑动连接固定柱5上;下桥墩1的顶端均匀开设有四个圆形阵列的升降腔4,升降腔4内均设置有液压系统3(如电动千斤顶),液压系统3的输出端与上桥墩2的底端相抵;下桥墩1侧壁上周向阵列分布有四个凹槽16,凹槽16分别与对应的升降腔4连通;空腔内壁上均设置有竖向的连接槽7,上桥墩2侧壁上均开设有与连接槽7连通的灌浆槽8;下桥墩1顶部端面开设有四个横槽6,横槽6的两端分别连通连接槽7与对应的升降腔4;空腔底部固定有若干竖向的钢筋结构9,固定柱5顶端开设有若干容纳钢筋结构9的容纳槽,且固定柱5的顶端与空腔顶部之间存在间隙;上桥墩2顶端上转动连接有带牵引索的绞盘10,上桥墩2顶端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绞盘10的转体驱动装置;绞盘10顶端固定有承重台12,承重台12上固定有桥梁13;转体驱动装置包括四个圆形阵列分布的牵引座18,绞盘10上的牵引索为四根,且牵引索为圆形阵列分布,牵引索分别穿过对应的牵引座18上;绞盘10侧边固定有圆形阵列分布的固定杆17,上桥墩2顶端上还设置有四个圆形阵列分布且水平设置的助推液压器11(如千斤顶),助推液压器11的输出端与固定杆17相抵;桥梁13的一端设置有梯形的梯形槽15,桥梁13的另一端固定有与梯形槽15外形对应的梯形部14;梯形部14、梯形槽15与桥梁13三者中心线重合,且相邻桥梁13之间设置有减震阻尼器,减震阻尼器位于桥梁13的两侧;梯形槽15的端点处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梯形部14表面对应处设置有红外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桥墩2、下桥墩1与桥梁13浇筑成型后,启动需升高桥梁13中的液压系统3,液压系统3推动上桥墩2向上滑动,直至该桥梁13的底部高于其余桥梁13的顶部,关闭液压系统3;利用千斤顶等液压系统3拉动牵引索,同时启动助推液压器11推动固定杆17,助推绞盘10,从而驱动绞盘10转动,绞盘10则带动桥梁13转体,通过红外线接收器与红外线发射器之间的配合,确保相邻桥梁13之间的梯形槽15与梯形部14处于正对位置。

  启动升高后桥梁13中的液压系统3,液压系统3带动上桥墩2向下滑动,直至相邻桥梁13处于平行,此时升高桥梁13上的梯形部14嵌入相邻桥梁13上的梯形槽15内,相邻桥梁13之间完成凭借。

  再通过凹槽16将液压系统3拆卸回收利用,利用模板封闭凹槽16,再通过灌浆槽8灌入水泥,使水泥顺着连接槽7、横槽6灌满空腔、容纳槽以及升降腔4内,配合钢筋结构9增强上桥墩2与下桥墩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加强桥梁13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对绞盘10、承重台12进行水泥封固,进一步增强桥梁13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本发明的实用性。

《一种升降式桥梁转体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