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铁路建筑> 一种桥梁支座独创技术13831字

一种桥梁支座

2022-12-26 22:10:18

一种桥梁支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桥梁支座。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同步的增长,现有许多的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大力建设立交桥和跨海大桥用以缓解拥堵的交通。桥梁支座是桥梁的主要支撑结构,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桥梁的质量的好坏。现有的桥梁支座缺乏对其自身的保护,导致其遭受碰撞后,容易发生损坏,引起安全隐患。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桥梁支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支座,其能够良好的自我防护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桥梁支座,包括上连接部、支撑部和下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立柱和导向装置,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所述上连接部,所述立柱的下端连接所述下连接部,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护套、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多个导向辊,所述护套套设于所述立柱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于所述护套的上边缘,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于所述护套的下边缘,所述多个导向辊绕所述护套圆周分布,所述导向辊竖直设置,其上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上,下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护套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均呈半圆管型,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通过焊接形成圆管形。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向辊包括中心轴和橡胶套,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橡胶套,其上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上,下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环上,所述橡胶套呈圆柱形。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连接部包括第一橡胶板、第一承载板、第二橡胶板和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表面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橡胶板的上部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其下部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橡胶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之和,所述第一橡胶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上表面,所述立柱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承载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连接部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螺杆和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螺杆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螺母,所述第一连接螺杆竖直设置,其上端预埋入所述第二承载板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钢板,所述第一连接钢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凸起预埋入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钢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螺杆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螺杆由上至下穿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后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螺母相配合。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连接部还包括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环绕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分布,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第一固定螺杆、第二固定螺杆、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固定螺杆和所述第二固定螺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螺杆的一端预埋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侧部,所述第二固定螺杆的一端预埋入速搜第二承载板的侧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杆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后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母相配合,所述第二固定螺杆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通孔后与速搜第二固定螺母相配合。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连接部包括承重体,所述承重体的高度设置为 2m-3m,所述立柱的下端与所述承重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连接部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螺杆和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螺杆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螺母,所述第二连接螺杆竖直设置,其下端预埋入所述承重体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钢板,所述第二连接钢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凸起,所述第二连接凸起预埋入所述立柱的下端,所述第二连接钢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连接螺杆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螺杆由下至上穿过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后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螺母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支座,其承重体包括立柱和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护套、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多个导向辊,护套用于保护立柱,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用于安装导向辊,导向辊起到核心的自我保护作用,当车辆撞击支座时,首先与导向辊接触,由于导向辊是可转动的,车辆与导向辊接触时,由于车辆的力的作用,导向辊转动,使得车辆被导向偏离立柱,避免了车辆对立柱的直接撞击,这一方面有效保护了立柱免受损伤,也保护了车辆免受巨大的惯性冲击,降低车内人员的受伤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支座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立柱-11;护套-12;第一固定环-13;第二固定环-14;导向辊-15;第一连接钢板-16;第一连接凸起-161;第二连接钢板-17;第二连接凸起-171;第一橡胶板-21;第一承载板-22;第一凹槽-221;第二橡胶板-23;第二承载板-24;第二凹槽-241;第一连接螺杆-25;第一连接螺母-26;连接板-271;第一固定螺杆-272;第二固定螺杆-273;第一固定螺母-274;第二固定螺母-275;承重体-31;第二连接螺杆-32;第二连接螺母-3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桥梁支座,包括上连接部、支撑部和下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立柱11和导向装置,所述立柱11的上端连接所述上连接部,所述立柱11的下端连接所述下连接部,所述导向装置包括护套12、第一固定环13、第二固定环14和多个导向辊15,所述护套12套设于所述立柱11的下端,所述第一固定环13固定于所述护套12的上边缘,所述第二固定套固定于所述护套12的下边缘,所述多个导向辊15绕所述护套12 圆周分布,所述导向辊15竖直设置,其上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3 上,下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环14上。

  在上述结构设置下,承重体31包括立柱11和导向装置,导向装置包括护套12、第一固定环13、第二固定环14和多个导向辊15,护套12用于保护立柱11,第一固定环13和第二固定环14用于安装导向辊15,导向辊 15起到核心的自我保护作用,当车辆撞击支座时,首先与导向辊15接触,由于导向辊15是可转动的,车辆与导向辊15接触时,由于车辆的力的作用,导向辊15转动,使得车辆被导向偏离立柱11,避免了车辆对立柱11 的直接撞击,这一方面有效保护了立柱11免受损伤,也保护了车辆免受巨大的惯性冲击,降低车内人员的受伤风险。

  具体的,所述护套12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均呈半圆管型,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通过焊接形成圆管形;作为本实施例的拓展,为了便于拆装和重复利用,所述第一分体和所述第二分体可采用螺栓进行连接。

  具体的,所述导向辊15包括中心轴和橡胶套,所述中心轴穿过所述橡胶套,其上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环13上,下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环14上,所述橡胶套呈圆柱形,所述橡胶套能够提供良好的弹性接触,提供有效的缓冲,避免了车辆与导向辊15的直接刚性接触;为了便于中心轴的转动安装,第一固定环13和第二固定环14上应当设置相对应的轴孔。

  进一步,所述上连接部包括第一橡胶板21、第一承载板22、第二橡胶板23和第二承载板24,所述第一承载板22的下表面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一凹槽221,所述第二承载板24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241,所述第一凹槽221和所述第二凹槽241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橡胶板23的上部插入所述第一凹槽221中,其下部插入所述第二凹槽241中,所述第二橡胶板23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221和所述第二凹槽241的深度之和,所述第一橡胶板21固定于所述第一承载板22的上表面,所述立柱11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承载板24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橡胶板21的作用主要在于对桥梁梁体表面形状的适应,其厚度优选设置为2cm-3cm,所述第二橡胶板23主要起到弹性支撑的作用,所述第一承载板22和所述第二承载板24主要起到刚性支撑的作用,在所述第一凹槽221和所述第二凹槽241的限制下,所述第一承载板22、第二橡胶板23和第二承载板2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相对稳定,有效避免了它们之间位置偏移所带来的支撑失效的风险。

  具体的,所述上连接部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螺杆25和与所述多个第一连接螺杆25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螺母26,所述第一连接螺杆25 竖直设置,其上端预埋入所述第二承载板24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一连接钢板16,所述第一连接钢板16的下表面设有第一连接凸起161,所述第一连接凸起161预埋入所述立柱11的上端,从而实现立柱11与第一连接钢板16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钢板16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螺杆25 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螺杆25由上至下穿过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通孔后与一个所述第一连接螺母26相配合。在上述结构设置下,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支撑部能够实现稳定连接。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上连接部的稳定性,所述上连接部还包括多个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环绕所述第一承载板22和所述第二承载板24分布,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271、第一固定螺杆272、第二固定螺杆273、第一固定螺母274和第二固定螺母275,所述第一固定螺杆272和所述第二固定螺杆273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螺杆272的一端预埋于所述第一承载板 22的侧部,所述第二固定螺杆273的一端预埋入速搜第二承载板24的侧部,所述连接板271上设有第一固定通孔和第二固定通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杆 272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后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母274相配合,所述第二固定螺杆273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通孔后与速搜第二固定螺母275相配合。设置上述结构后,在所述连接板27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承载板22和所述第二承载板24被限制,从而有效控制所述第一承载板22和第二承载板24的晃动幅度,有效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应当指出的是,所述第一固定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通孔分别与第一固定螺杆272和第二固定螺杆273具有一定的配合间隙,所述第一固定螺母274和所述第二固定螺母275的也不应拧得太紧,从而使得连接板271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限制第一承载板22和第二承载板24的运动,同时也能够发挥第二橡胶板23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下连接部包括承重体31,所述承重体31的高度设置为 2m-3m,所述立柱11的下端与所述承重体31固定连接,所述承重体31主要起到稳定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下连接部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螺杆32和与所述多个第二连接螺杆32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二连接螺母33,所述第二连接螺杆32 竖直设置,其下端预埋入所述承重体31中,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二连接钢板17,所述第二连接钢板17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凸起171,所述第二连接凸起171预埋入所述立柱11的下端,从而实现所第二连接钢板17与所述承重体31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钢板17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二连接螺杆32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螺杆32由下至上穿过一个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后与一个所述第二连接螺母33相配合。在上述结构设置下,实现了所述承重体31和立柱11的稳定连接。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桥梁支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