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水利工程> 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独创技术13138字

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

2021-04-25 06:18:23

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为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

  背景技术

  沉管隧道是一种采用沉管设计而成的海底隧道,而沉管隧道管节较长,在受温度变化造成管节热胀冷缩变形较大,使得两节沉管的管节接头处松弛或受压较大,会导致管节接头松弛过大漏水或受压过大产生破损甚至破裂,会产生管节接头永久性破坏,造成极大的安全事故,甚至整个隧道报废,因此有必要对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进行应力检测,所以需要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

  现有的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存在以下不足,沉管隧道受到的应力不仅仅来自于温度变化,还有管节基础不均匀沉降以及管节覆盖层减少造成上浮等情况,这就使得沉管的管节接头每一处受到的应力矢量和都会有所不同,当沉管的管节接头仅有几处受到的应力超过安全极限时可能会使管节接头受到损害,或者管节接头松弛造成漏水。现有的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只能固定在一个位置进行应力检测,不易更改测量位置,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容易对管节接头的不同位置进行应力检测的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包括第一沉管、第二沉管、配合孔套、固定板、定位板、滑动安装台和待装应变计,所述固定板的一侧通过第一T形滑槽和第一T形滑台与定位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沉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定位板的两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二T形滑槽和第二T形滑台与滑动安装台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沉管的顶部通过第一定位孔、配合孔套、安装孔和螺钉与一个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沉管的顶部通过第二定位孔、配合孔套、安装孔和螺钉与另一个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待装应变计上开设有两个检测孔,所述待装应变计通过检测孔、螺纹轴和螺母与两个固定板均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安装孔相接触的第一T形滑台。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T形滑槽,所述滑动安装台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T形滑槽相接触的第二T形滑台。

  优选的,所述第一沉管的管内安装部位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沉管的相对应部位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孔径尺寸和第二定位孔的孔径尺寸相同。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一个所述固定板上的两个安装孔的轴线分别与两个第一定位孔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另一个所述固定板上的两个安装孔的轴线分别与两个第二定位孔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

  优选的,所述滑动安装台的顶部均设置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上设置有螺纹,两个所述检测孔关于待装应变计的中线对称。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与定位板的两侧滑动连接后,两个所述螺纹轴轴线之间的横向距离与两个检测孔之间轴线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配合孔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配合孔套的外表面直径尺寸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孔径尺寸相同,所述配合孔套的底部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底部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配合孔套的顶设置有光滑隔离片,所述光滑隔离片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且延伸到配合孔套的内部,所述光滑隔离片的上表面和固定板的下表面相接触

  有益效果如下:

  1、该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板、定位板、滑动安装台和待装应变计等,通过固定板和定位板确定管节接头待检测的位置后并将固定板进行固定,然后将定位板与固定板脱离,再通过滑动安装台的滑动,使得待装应变计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待装应变计能够对所移动到的每个位置的都能进行应力检测,装置具有能够容易对管节接头不同位置的应力进行检测的功能。

  2、该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通过设置配合孔套等,能够避免固定板的下表面与第一沉管和第二沉管较为粗糙的表面直接接触,因为光滑隔离片的顶部具有较好的光滑性能,能够使得两个固定板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而减少检测的误差,装置具有能够使得两个固定板的上表面能够分别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而减少装置对管节接头检测误差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检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沉管、第二沉管、固定板和定位板连接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沉管、第二沉管、固定板和定位板连接完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待安装待装应变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配合孔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安装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沉管、101第一定位孔、2第二沉管、201第二定位孔、3配合孔套、301隔离片、4固定板、401安装孔、402第一T形滑槽、403第二T形滑槽、5定位板、501第一T形滑台、6滑动安装台、601第二T形滑台、602螺纹轴、7待装应变计、701检测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第一沉管1、第二沉管2、配合孔套3、固定板4、定位板5、滑动安装台6和待装应变计7,固定板4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401,定位板5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安装孔401相接触的第一T形滑台501,固定板4的一侧通过第一T形滑槽402和第一T形滑台501与定位板5滑动连接,第二沉管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定位板5的两侧滑动连接。

  两个固定板4的上表面通过第二T形滑槽403和第二T形滑台601与滑动安装台6滑动连接,固定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T形滑槽403,滑动安装台6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T形滑槽403相接触的第二T形滑台601。

  第一沉管1的顶部通过第一定位孔101、配合孔套3、安装孔401和螺钉与一个固定板4固定连接,第一沉管1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101,第二沉管2的顶部通过第二定位孔201、配合孔套3、安装孔401和螺钉与另一个固定板4固定连接,第二沉管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201,第一定位孔101孔径尺寸和第二定位孔201的孔径尺寸相同,固定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安装孔401,一个固定板4上的两个安装孔401的轴线分别与两个第一定位孔101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另一个固定板4上的两个安装孔401的轴线分别与两个第二定位孔201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

  配合孔套3的数量为两个,配合孔套3的外表面直径尺寸与第一定位孔101和第二定位孔201的孔径尺寸相同,配合孔套3的底部与第一定位孔101和第二定位孔201的底部相接触,配合孔套3的顶设置有光滑隔离片301,光滑隔离片301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且延伸到配合孔套3的内部,光滑隔离片301的上表面和固定板4的下表面相接触,光滑隔离片301的上表面具有良好的光滑性能,能够使得两个固定板4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而减少检测的误差。

  该装置通过设置配合孔套3等,能够避免固定板4的下表面与第一沉管1和第二沉管2较为粗糙的表面直接接触,因为光滑隔离片301的顶部具有较好的光滑性能,能够使得两个固定板4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而减少检测的误差,装置具有能够使得两个固定板4的上表面能够分别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而减少装置对管节接头检测误差的功能。

  待装应变计7上开设有两个检测孔701,两个检测孔701关于待装应变计7的中线对称,滑动安装台6的顶部均设置有螺纹轴602,螺纹轴602上设置有螺纹,待装应变计7通过检测孔701、螺纹轴602和螺母与两个固定板4均进行固定连接。

  两个固定板4分别与定位板5的两侧滑动连接后,两个螺纹轴602轴线之间的横向距离与两个检测孔701之间轴线的距离相等,这样能够在两个固定板4与定位板5滑动连接后,待装应变计7能够恰好通过检测孔701安装在第二T形滑台601上。

  该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板4、定位板5、滑动安装台6和待装应变计7等,通过固定板4和定位板5确定管节接头待检测的位置后并将固定板4进行固定,然后将定位板5与固定板4脱离,再通过滑动安装台6的滑动,使得待装应变计7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待装应变计7能够对所移动到的每个位置的都能进行应力检测,装置具有能够容易对管节接头不同位置的应力进行检测的功能。

  综上所述:该装置通过设置固定板4、定位板5、滑动安装台6和待装应变计7等,通过固定板4和定位板5确定管节接头待检测的位置后并将固定板4进行固定,然后将定位板5与固定板4脱离,再通过滑动安装台6的滑动,使得待装应变计7的位置能够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待装应变计7能够对所移动到的每个位置的都能进行应力检测,装置具有能够容易对管节接头不同位置的应力进行检测的功能;该装置通过设置配合孔套3等,能够避免固定板4的下表面与第一沉管1和第二沉管2较为粗糙的顶部直接接触,因为光滑隔离片301的顶部具有较好的光滑性能,能够使得两个固定板4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而减少检测的误差,装置具有能够使得两个固定板4的上表面能够分别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而减少装置对管节接头检测误差的功能。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两个固定板4分别通过第一T形滑槽402和第一T形滑台501与定位板5的两侧滑动连接,然后在第一沉管1的顶部对应两个安装孔401的位置开设两个第一定位孔101,在第二沉管2的顶部对应另外两个安装孔401的位置开设两个第二定位孔201,之后将两个配合孔套3的底部与两个第一定位孔101的底部相接触,另外两个配合孔套3的底部与两个第二定位孔201的底部相接触,并通过粘接等方式使配合孔套3固定在第一定位孔101和第二定位孔201内。

  将安装孔401对应配合孔套3内表面的位置,并使固定板4的底部与光滑隔离片301的顶部相抵,光滑隔离片301的顶部足够光滑,使得两个固定板4的上下表面能够分别在同一个平面,这样能够减少检测的误差,再将螺钉穿过安装孔401并与光滑隔离片301上开设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进而将两个固定板4分别与第一沉管1和第二沉管2进行固定,然后将两个滑动安装台6通过第二T形滑台601滑动安装在第二T形滑槽403内,之后将定位板5与两个固定板4脱离,最后将两个检测孔701滑动连接在螺纹轴602上,使待装应变计7的下表面与滑动安装台6的上表面相抵,并通过螺母与检测孔701对待装应变计7进行固定,这样能够通过滑动安装台6的滑动带动待装应变计7的位置变化,从而容易对管节接头不同位置的应力进行检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用于沉管隧道的管节接头应变计组装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