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水利工程> 半蝶形锚桩独创技术9422字

半蝶形锚桩

2020-12-02 22:07:00

半蝶形锚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蝶形锚桩。

  背景技术

  目前,绝缘升降梯等需要拉绳的锚桩,均是采用人工锤打的方式临时设置锚桩,此种作业法设置锚桩对地形和地质要求较高,若遇上水泥地则人工极难快速设置锚桩,影响带电抢修进度。另外,在坚土地质设置的锚桩回收的时候,也极其困难,简易的回敲法很容易损坏锚桩本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蝶形锚桩,结构设计合理,施工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蝶形锚桩,包括外锚管,所述外锚管的上端外侧壁固联有拉绳固定环,外锚管的下端设有沿径向贯穿的倒U形凹口,所述倒U形凹口内设有由两片锚片交叉形成蝴蝶形的碟形锚头,所述锚片的中部与倒U形凹口相铰接;所述外锚管的内部螺纹穿设有用以推动锚片转动至两端伸出倒U形凹口的顶杆。

  进一步的,所述锚片为菱形状,锚片的中部设有铰接孔,两片锚片的铰接孔之间活动穿设有铰接螺栓,所述铰接螺栓经由螺母锁固在U型凹口的侧壁,以实现锚片与倒U形凹口相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锚片的四个顶角均倒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外锚管的上端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顶杆的外壁设有用以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的下端呈半球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的顶部固联有用于转动顶杆的操作圆环。

  进一步的,所述拉绳固定环为长方体状,拉绳固定环上设有用于固定拉绳的连接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利用两片锚片在顶杆的推动下转动至两端位于外锚管的外侧,锚片嵌入到地面孔洞的侧壁,使得整个锚桩无法脱出,达到锚固的作用,施工方便,锚固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锚管的构造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半蝶形锚桩,适用于厚度在100mm左右的浅层水泥的地质情况,其结构包括圆柱状的外锚管1,所述外锚管1的上端外侧壁固联有拉绳固定环2,拉绳固定环用于固定拉绳;外锚管1的下端设有沿径向贯穿的倒U形凹口3,所述倒U形凹口3内设有由两片锚片4交叉形成蝴蝶形的碟形锚头5,所述锚片4的中部与倒U形凹口3的下端相铰接;所述外锚管1的内部螺纹穿设有用以推动锚片4转动至与外锚管呈T字形分布的顶杆6,即顶杆推动锚片4的两端伸出倒U形凹口3。施工时,先手动将蝶形锚头5转动至竖直状态,即两片锚片4的两端均位于倒U形凹口3的内侧,接着将整个锚桩插入预先钻设好的锚固孔内,之后转动顶杆6,利用顶杆6向下推动锚片4进行转动至其两端伸出倒U形凹口3,且分别位于外锚管1的两侧,此时锚片4与外锚管1形成大致垂直状态,即为T字形结构,锚片的两端嵌入到锚固孔的侧壁,使得整个锚桩无法脱出,达到锚固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锚片4为菱形状,锚片4的中部设有铰接孔7,两片锚片的铰接孔之间活动穿设有铰接螺栓(图中未画出),所述铰接螺栓经由螺母锁固在U型凹口3的侧壁,以实现锚片与倒U形凹口相铰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锚片4长对角线长度的一半小于倒U形凹口3的长度,以便锚片可以自由的转动穿过倒U形凹口,避免出现干涉。锚片4长对角线的长度大于外锚管1的直径、短对角线的长度小于外锚管1的直径,以便锚片4转动至与外锚管1大概垂直时,确保锚片4的两端伸出倒U形凹口3并延伸至外锚管1的两侧;而在锚片转动至竖直状态时,整个锚片位于外锚管的内侧,方便将整个锚桩插入到锚固孔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杆6的下端呈半球形状,所述锚片4的四个顶角均倒圆角;当两片锚片处于竖直状态时,当顶杆向下移动时,顶杆的下端用于与锚片长对角线两端顶角相接触;当顶杆向下移动到最下端时,顶杆与锚片短对角线两端的顶角相接触,此时锚片与外锚管呈大致垂直的状态。通过将顶杆的下端设计成半球形状、锚片的四个顶角倒圆角,这可使得两者的接触更加顺滑。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锚管1的上端内壁设有内螺纹8;所述顶杆6的外壁设有用以与内螺纹8相配合的外螺纹9。外锚管与顶杆通过螺纹连接,当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顶杆时,即可带动顶杆沿着竖向进行伸缩。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杆6的顶部固联有用于转动顶杆的操作圆环10,方便手工操作。优选的,操作圆环与锚柱螺纹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绳固定环2为边长35mm、厚8mm的长方体状,拉绳固定环2上设有用于固定拉绳的连接圆孔11,连接圆孔的直径为20mm。优选的,拉绳固定环通过焊接固定在外锚管的内螺纹所在轴段的外壁。

  本实施例中,根据现场测试及使用场合需求,外锚管的总长为150mm,外径为20mm,内螺纹长度为20mm,倒U形凹口的长度为40mm;所述锚片的长度为60mm;所述顶杆的长度为150mm,外径为12mm,外螺纹的长度为90mm。

  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手动将蝶形锚头转动至竖直状态,即两片锚片的两端均位于倒U形凹口的内侧,如图5所示;具体施工时,将整个锚桩插入预先钻设好的锚固孔内(插入深度不小于100mm),之后通过操作圆环转动顶杆,使得顶杆向下移动,顶杆的下端推动两片锚片绕着铰接螺栓转动,直至顶杆无法再向下移动;当顶杆无法再向下移动时,顶杆的下端与锚片长对角线两端的顶角相抵接,锚片与外锚管处于大致垂直的状态,锚片的两端分别位于外锚管的两侧并嵌入到锚固孔的侧壁,使得整个锚桩无法脱出,达到锚固的作用。当需要拆卸时,通过操作圆环反向转动顶杆,使得顶杆的下端与锚片分离,接着通过操作圆环向上抽拉锚桩,由于锚片失去顶杆的顶压作用,因此在锚固孔侧壁的作用力下锚片可自由转动至大致竖直的状态,方便将锚桩拔出,利于进行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锚片在顶杆的作用下张开至与外锚管呈大致垂直的状态,即两者呈T字形分布,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锚固的效果,而且避免孔洞过大造成锚桩松脱,可应用于较薄的水泥、金属等构件上的锚桩,同时回收简单,可多次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 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 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半蝶形锚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