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建筑物> 一种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独创技术8384字

一种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

2021-02-01 03:55:14

一种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

  背景技术

  现有用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预制剪力墙比如内墙一般为实心剪力墙,在进行上层剪力墙与下层剪力墙连接时多采用套筒连接或浆锚连接。如套筒连接,需要先在工厂生产时将套筒定位,出厂时为避免套筒损坏,需要加装定位钢板,由此造成了成本浪费。另外,现场对位时会存有钢筋与套筒的偏差,如出现偏差较大的情况则需要采用植筋技术或废掉构件,影响工期及成本,对前期施工的墙体的垂直度钢筋预留的准确度有很高的要求,且在后期检测时无法判断其密实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上层剪力墙与下层剪力墙连接误差的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用于上层剪力墙和下层剪力墙在楼板处的对接,所述上层剪力墙包括间隔设置的内页墙和外页墙,及将所述内页墙和外页墙连接的桁架筋;所述下层剪力墙的结构与所述上层剪力墙相同;

  所述中间支座包括上层环形钢筋和下层环形钢筋,所述上层环形钢筋的两侧分别预埋于所述上层剪力墙的内页墙和外页墙中,并延伸至上层剪力墙的外侧;所述下层环形钢筋的两侧分别预埋于所述下层剪力墙的内页墙和外页墙中,并延伸至下层剪力墙的外侧;所述上层环形钢筋与下层环形钢筋对扣形成环形区域,在所述环形区域内浇筑形成暗梁。

  优选的,所述上层环形钢筋和下层环形钢筋均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开口的一端分别预埋于内页墙和外页墙中并通过环筋固定,所述U形结构封闭的一端位于剪力墙外侧。

  优选的,还包括多根水平筋,所述水平筋在垂直于环形钢筋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环形区域排布设置,所述水平筋与所述上层环形钢筋和下层环形钢筋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层环形钢筋沿上层剪力墙和下层剪力墙的对接位置排布间隔设置,所述下层环形钢筋设置的位置与所述上层环形钢筋对应。

  优选的,所述上层环形钢筋延伸的高度与下层环形钢筋延伸的高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楼板贯穿下层剪力墙的孔洞为不出筋结构。

  优选的,所述楼板贯穿下层剪力墙的孔洞为出筋结构。

  优选的,所述出筋结构为预埋于楼板的孔洞两侧的连接筋,两所述连接筋延伸至孔洞中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筋结构为两端延伸至楼板内部的钢筋。

  优选的,所述楼板位于剪力墙一侧的高度低于位于剪力墙另一侧的高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上层剪力墙与下层剪力墙通过两个环形钢筋对扣的形式安装,有效应对加工误差,能实现很好的对接工作,施工简单,操纵方便。在对扣的位置增设水平筋形成暗梁,水平筋与环形钢筋组合受力,可增加中间支座的整体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一的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上层剪力墙和上层环形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下层剪力墙和下层环形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二的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的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四的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上层剪力墙、11-内页墙、12-外页墙、13-桁架筋、2-下层剪力墙、3-楼板、31-孔洞、4-中间支座、41-上层环形钢筋、42-下层环形钢筋、43-水平筋、44-环形区域、5-环筋、6-钢筋、7-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用于上层剪力墙1和下层剪力墙2在楼板3处的对接。所述上层剪力墙1包括间隔设置的内页墙11和外页墙12,及将所述内页墙11和外页墙12连接的桁架筋13,在所述桁架筋13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所述下层剪力墙2的结构与所述上层剪力墙1相同。所述桁架筋13为钢管。

  所述中间支座4包括上层环形钢筋41、下层环形钢筋42和水平筋43。所述上层环形钢筋1和下层环形钢筋2均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开口的一端的两侧分别预埋于内页墙11和外页墙12中并通过环筋5固定,所述U形结构封闭的一端延伸至剪力墙的外侧。

  所述环筋5的结构为在所述上层剪力墙1或在下层剪力墙2的一侧面的S形或腰形孔的环形结构,与所述上层环形钢筋41或下层环形钢筋42捆扎。

  所述上层环形钢筋41与下层环形钢筋42的延伸外侧端对扣形成环形区域44,且在该环形区域44内布设有所述水平筋43,在所述环形区域44内浇筑形成暗梁。所述水平筋43在垂直于环形钢筋延伸方向上沿所述环形区域44排布设置,所述水平筋43与所述上层环形钢筋41和下层环形钢筋42捆扎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区域44为矩形,所述水平筋43共有六个,分别布置在矩形的四个角及高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上述的环形钢筋延伸方向是指环形钢筋延伸至剪力墙外侧的延伸方向。进一步的,所述上层环形钢筋41延伸的高度与下层环形钢筋42延伸的高度相等。

  所述上层环形钢筋41沿上层剪力墙1和下层剪力墙2的对接位置排布间隔设置,所述下层环形钢筋41设置的位置与所述上层环形钢筋42对应。

  所述中间支座4位于楼板3的上方,方便操作,且环形区域44浇筑高度为200~300mm,扣合起算高度从楼层处开始计算。方便在此范围内预埋线盒及板内管线与竖向管线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且后浇采用附加水平筋43的方法,上下剪力墙都预留环形钢筋,对扣后绑扎水平筋43,最后整体浇筑形成暗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楼板3贯穿下层剪力墙2的孔洞31为出筋结构,所述出筋结构为两端延伸至楼板3内部的钢筋6。所述钢筋6在所述上层剪力墙1和下层剪力墙2的对接位置间隔布设多个,具体数量与对接位置的长度有关。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重复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楼板3贯穿下层剪力墙2的孔洞31为不出筋结构。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重复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出筋结构为预埋于楼板3的孔洞31两侧的连接筋7,两所述连接筋7延伸至孔洞31的中部搭接。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重复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楼板3贯穿下层剪力墙2的孔洞为不出筋结构,所述楼板3为降板结构,即楼板3位于剪力墙一侧(临近内页墙11一侧)的高度低于位于剪力墙另一侧(临近外页墙12一侧)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楼板3可为出筋结构或不出筋结构,出筋结构的结构可与实施例三或者实施例四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环筋双皮墙中间支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