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建筑物> 一种T型墙构造柱的榫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独创技术10346字

一种T型墙构造柱的榫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2021-04-08 21:38:03

一种T型墙构造柱的榫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型墙构造柱的榫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装配式建筑成为我国建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是传统建筑施工方式向现代化工业生产转变的节点,极大推动我国建筑建设领域的转型升级。

  在现有技术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PC构件,大部分依靠干法联结(如螺栓连接、焊接等)形成整体,存在诸多缺陷,例如装配式立面拼缝明显,边缘构件现浇技术研究尚少,应进一步加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T型墙构造柱的榫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解决大型混凝土构造柱浇筑产生蜂窝、麻面,混凝土浇接不清的问题,有效地限制构造柱向各个方向的扭动,两两预制混凝土构件相互结合,相互支撑,形成稳定的构造柱结构,具有结构稳定合理、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及安全可靠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T型墙构造柱的榫卯结构,包括相互榫卯连接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顶端中间部分设置有第一榫眼3,第一榫眼3上平均分布有多个第一卯眼4;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榫眼5及第一榫头6,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榫眼5及第一榫头6相适配的第二榫头8及第三榫眼7;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榫眼3拼接咬合的第三榫头9,第三榫头9上设置有与第一卯眼4相适应的第二卯眼10;纵筋11从第一卯眼4与第二卯眼10中贯穿;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的另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四榫头12,底部设置有与第四榫头12相适应的第四榫眼13。

  所述卯眼成圆柱状。

  所述第一榫眼3呈阶梯形。

  所述第三榫头9形状与第一榫眼3相适应,第三榫头9与第一榫眼3相互咬合。

  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两侧设置的第二榫眼5及第一榫头6可与上一层的第二榫头8及第三榫眼7相嵌合。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的第四榫头12可与上一层的第四榫眼13相嵌合。

  基于一种T型墙构造柱的榫卯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地梁表面平整,保证构造柱的垂直度;

  步骤二、在地梁内设置多孔预埋件,固定纵筋11,确定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的吊装位置;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确定好的吊装位置,将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吊装贯穿此前预先竖向固定的纵筋11至稳定,再将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吊装贯穿,并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嵌合,完成该层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

  步骤四、完成一层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同时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砌筑该层填充墙,在与预制混凝土构件相错节的墙体之间灰缝填入砂浆;

  步骤五、将预制混凝土构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

  所述步骤二中固定纵筋11时,根据构造柱的设计高度适当增加富余的长度,使得纵筋11能够穿入上层圈梁四孔预埋件,并进行套筒连接。

  所述步骤三中,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与纵筋11贯穿处用箍筋绑扎,确保截面抗剪强度,并用砖刀通过敲击预制混凝土构件,将上下预制混凝土构件间即灰缝处的水泥砂浆鼓捣密实。

  所述步骤三中,在预制混凝土构件贯穿纵筋11至稳定后,每个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榫卯处均需设置箍筋并为构造柱箍筋预留灰缝,箍筋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所述步骤四中,每层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完成后,每个预制混凝土构件表面均预留用于放置箍筋和拉结筋的灰缝,拉结筋末端弯钩顺着墙体伸入第一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与纵筋11完成搭接,使拉结筋没入砌筑砂浆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榫卯结构的特点,解决了构造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存在蜂窝,浇接不清等问题;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上榫眼和榫头相互咬合,使两者上下部位卯眼相互对齐,纵筋11从卯眼贯穿第一榫眼3与第三榫头9的咬合处,从而将榫卯连接成一个整体,确保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提高了构造柱长期使用中的整体性与安全性。

  综上,本发明具有结构稳定合理、安装方便、成本低廉及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三维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三维视图。

  图8是本发明预制混凝土构件单层拼接图。

  图9是本发明预制混凝土构件拼接三维图。

  图中:1、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2、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3、第一榫眼;4、第一卯眼;5、第二榫眼;6、第一榫头;7、第三榫眼;8、第二榫头;9、第三榫头;10、第二卯眼;11、纵筋;12、第四榫头;13、第四榫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T型墙构造柱的榫卯结构,包括相互榫卯连接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顶端中间部分设置有第一榫眼3,第一榫眼3上平均分布有多个第一卯眼4;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榫眼5及第一榫头6,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榫眼5及第一榫头6相适配的第二榫头8及第三榫眼7;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榫眼3拼接咬合的第三榫头9,第三榫头9上设置有与第一卯眼4相适应的第二卯眼10;纵筋11从第一卯眼4与第二卯眼10中贯穿;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的另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四榫头12,底部设置有与第四榫头12相适应的第四榫眼13。

  所述卯眼成圆柱状。

  所述第一榫眼3呈阶梯形。

  所述第三榫头9形状与第一榫眼3相适应,第三榫头9与第一榫眼3相互咬合。

  所述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两侧设置的第二榫眼5及第一榫头6可与上一层的第二榫头8及第三榫眼7相嵌合。

  所述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的第四榫头12可与上一层的第四榫眼13相嵌合。

  基于一种T型墙构造柱的榫卯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地梁表面平整,避免细沙等填充找平对构造柱的垂直强度造成影响,导致牢固可靠性降低;

  步骤二、在地梁内设置四孔预埋件,固定纵筋11,确定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的吊装位置;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确定好的吊装位置,将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吊装贯穿此前预先竖向固定的纵筋11至稳定,再将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吊装贯穿,并与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嵌合,完成该层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

  步骤四、完成一层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同时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砌筑该层填充墙,在与预制混凝土构件相错节的墙体之间灰缝填入砂浆,保证灰缝砂浆饱满,结合更牢固;

  步骤五、将预制混凝土构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所述步骤二中固定纵筋11时,根据构造柱的设计高度适当增加富余的长度,使得纵筋11能够穿入上层圈梁四孔预埋件,并进行套筒连接。

  所述步骤三中,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与纵筋11贯穿处用箍筋绑扎,确保截面抗剪强度,并用砖刀通过敲击预制混凝土构件,将上下预制混凝土构件间即灰缝处的水泥砂浆鼓捣密实,使得预制混凝土构件与纵筋11有效的粘结,使得沟槽缝隙得以更好的填充,提高整体性。

  所述步骤三中,在预制混凝土构件贯穿纵筋11至稳定后,每个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榫卯处均需设置箍筋并为构造柱箍筋预留灰缝,以弥补闭合结构对纵筋约束能力的部分削弱,箍筋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所述步骤四中,每层预制混凝土构件吊装完成后,为保证砌筑填充墙与其共同受力,每个预制混凝土构件表面均预留用于放置箍筋和拉结筋的灰缝,拉结筋末端弯钩顺着墙体伸入两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与纵筋11完成搭接,使拉结筋没入砌筑砂浆中,确保灰缝的厚度均匀且饱满。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通过榫卯结构的第一预制混凝土构件1与第二预制混凝土构件2榫头与榫眼的相互咬合,并使两者上下部位卯眼相互对齐,通过纵筋贯穿相互对齐的卯眼,将榫卯连接成一个整体,确保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提高了构造柱长期使用中的整体性与安全性。

  显然,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T型墙构造柱的榫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