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建筑物> 一种圈梁加固装置独创技术10658字

一种圈梁加固装置

2021-02-16 23:39:24

一种圈梁加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圈梁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常采用步步紧对圈梁进行加固,但是步步紧抓合不牢靠,经常发生脱落,而且侧向稳定性不够,造成混凝土成型质量差,同时步步紧的成本也比较高昂。

  因此,如何对圈梁进行加固,提高混凝土成型质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圈梁加固装置,该圈梁加固装置加固效果好,能够提升混凝土的成型质量,且制造简单,安装方便,成本相对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圈梁加固装置,包括用以贴合圈梁侧壁的支撑模板和用以夹紧所述支撑模板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贴合所述支撑模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与所述支撑模板接触相抵方木。

  可选地,所述第二凹槽对称开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壁。

  可选地,开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任一侧壁的第二凹槽具体为两个。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且设于所述第一凹槽槽底的旋转压紧件,所述旋转压紧件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所述旋转压紧件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固定装置的外侧壁。

  可选地,所述第二凹槽为燕尾槽,所述方木设有与所述燕尾槽配合的燕尾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支撑模板的宽度。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圈梁加固装置包括支撑模板和用来夹紧支撑模板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开设有第一凹槽,可采用支撑模板紧贴于圈梁的两侧,然后通过圈梁加固装置的第一凹槽装夹支撑模板,第一凹槽的侧壁与支撑模板贴合实现夹紧,可根据第一凹槽的宽度与圈梁的宽度选择合适厚度的支撑模板,或者在支撑模板和第一凹槽之间填充垫块,保证对圈梁的装卡紧固,提升混凝土的成型质量;由于固定装置可采用一体件并开设第一凹槽配合支撑模板实现夹紧加固,加固效果好,避免了固定装置脱落;此外,可根据第一凹槽的槽宽选择合适厚度的支撑模板,适合各种尺寸的圈梁,圈梁加固装置的通用性好,且该圈梁加固装置可就地取材,加工方便,降低了加固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圈梁加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圈梁加固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圈梁加固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

  1-固定装置、2-支撑模板、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方木、6-旋转压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圈梁加固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圈梁加固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圈梁加固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圈梁加固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和支撑模板2,支撑模板2用来贴合圈梁的侧壁,固定装置1则用来夹紧定支撑模板2,避免支撑模板2在浇筑混凝土及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松动,影响混凝土的成型质量。为了实现对支撑模板2的夹紧,固定装置1开设有第一凹槽3,通过第一凹槽3的两内侧壁分别贴合圈梁两侧的支撑模板2,实现对圈梁的夹紧固定。

  在装夹过程中,可以根据圈梁的宽度及第一凹槽3的宽度选择合适厚度的支撑模板2,支撑模板2可以从施工工地就地取材,可通过在支撑模板2与第一凹槽3之间填充一定厚度的垫块调整对圈梁的夹紧程度,实现圈梁夹紧程度的可调。通过第一凹槽3的侧壁对支撑模板2进行充分限位,有效解决了支撑模板2装夹不牢或者松动脱落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圈梁加固装置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具体可参考图1,圈梁加固装置包括了板状的支撑模板2和固定装置1,支撑模板2为施工工地的常用件,方便就地取材,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厚度的支撑模板2;支撑模板2既可选用木质模板,也可采用钢制模板,考虑到轻便和加固的方便性,支撑模板2通常选取木质模板。固定装置1同样可采用方形木块进行开设第一凹槽3制成,第一凹槽3的宽度取决于待加固圈梁的宽度和支撑模板2的厚度;第一凹槽3的深度则决定了装夹的紧固程度,第一凹槽3槽深过浅时,容易造成装夹不牢导致支撑模板2脱落。为了提高固定装置1装夹的可靠性,第一凹槽3的深度通常大于支撑模板2的宽度,当然,第一凹槽3的深度也并非越深越好,第一凹槽3越深,拆卸越困难。此外,由于木质的固定装置1可能产生开裂,通常可采用金属浇筑件。

  为了提高拆卸的便利性,固定装置1可以设置成第一凹槽3的至少一个侧壁为可拆卸式的。举例来说,固定装置1可由一个底板和两个侧板拼接而成,两个侧板垂直连接在底板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侧板和一个底板共同拼接成具有第一凹槽3的固定装置1;底板和侧板通过开设螺孔实现螺栓连接,既方便安装,又方便在圈梁成型后进行拆卸。

  进一步地,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及圈梁加固过程中容易造成支撑模板2和第一凹槽3侧壁的粘连,混凝土凝固后支撑模板2和第一凹槽3侧壁贴合造成拆卸不便。为此,本实用新型特别在第一凹槽3的侧壁开设第二凹槽4,通过第二凹槽4的设置在第一凹槽3的侧壁与支撑模板2留有一定间隙,即使第一凹槽3的侧壁与支撑模板2发生粘连,也可以通过向第二凹槽4内伸入撬杆将第一凹槽3的侧壁和支撑模板2撬开。

  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凹槽4可对称开设在第一凹槽3的两侧壁,也可错位开设,第一凹槽3单侧壁的第二凹槽4数量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更多个。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具体可参考图2至图4,圈梁加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凹槽4内用来抵触支撑模板2的方木5,通过在第二凹槽4内设置方木5,方木5的一端抵触在第二凹槽4的槽底,另一端抵触支撑模板2的外侧壁,这里定义支撑模板2贴合圈梁的面为其内侧壁。通过方木5的设置调节相对设置的支撑模板2的间距,适合对不同宽度的圈梁的加固,提高了圈梁加固装置的通用性。而且可以选择不同尺寸的方木5调整支撑模板2的夹紧程度,确保混凝的成型质量。

  第二凹槽4具体可以设置为燕尾槽状,也即第二凹槽4的底部向其宽度方向两侧倾斜延伸,方木5对应一端则设置和燕尾槽配合的燕尾部。可通过滑动将方木5安装在第二凹槽4内,避免方木5从第二凹槽4中脱落。

  为了避免支撑模板2相对方木5滑脱,还可在方木5的外侧壁开设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与开设在第一凹槽3侧壁的第二凹槽4相对设置,与第二凹槽4配合共同形成对方木5的固定。

  在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的侧壁还设有旋转压紧件6,旋转压紧件6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4槽底,旋转压紧件6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装置1的外侧壁或者第一凹槽3的外侧壁;通过拧动旋转压紧件6对方木5进行压紧,进而压紧支撑模板2,实现圈梁加固装置夹紧程度的可调。

  旋转压紧件6与第二凹槽4一一对应开设。旋转压紧件6可采用螺栓,也可采用螺杆配合旋钮,方便通过手动拧动旋钮调节装夹的紧固程度。通过开设贯穿第一凹槽3侧壁至第二凹槽4槽底的螺孔,并设置与螺孔配合螺栓或者螺杆的配合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的内侧壁可设置为并非完全垂直其槽底,而是和槽底保持85°左右的夹角,形成槽口略窄,槽底略宽的形状,有利于提高装夹的紧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圈梁加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圈梁加固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