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给水排水> 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独创技术7581字

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

2021-01-29 15:02:37

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排水井具有安装简便、重量轻、易于运输和安装,性能可靠,承载能力强、抗冲击性好、耐腐蚀、耐老化、与塑料管道连接方便、密封性好,有效防止污水渗漏、安全环保;内壁光滑流畅,污物不易滞留,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排放率大大增强。但现有的市政给排水井在排水方向上一般都是固定的,不能改变排水井内部的排水口方向来改变污水排放的方向,同时污水中存在很多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会造成排水管堵塞,不具备一定的防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包括一号筒体、二号筒体和底盘,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二号筒体,所述二号筒体的外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圈排水管,所述二号筒体的顶部固定套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远离二号筒体一端的内圈设有凸起块,所述二号筒体的上方设有一号筒体,所述一号筒体的外侧面下端设有旋转槽,所述凸起块卡在旋转槽内,所述一号筒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三号筒体,所述三号筒体套设在二号筒体的内腔里,所述三号筒体的内部设有二号内腔,所述三号筒体的侧面底部设有一个转接孔,所述转接孔的直径等于每个排水管的内圈直径,所述一号筒体的内部设有一号内腔,所述一号内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一号内腔的侧壁上且位于过滤网的上方水平固定连接有一对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盘的底部设有四个固定架,且每个所述固定架均呈“L”字型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内腔和二号内腔的孔径相等,且所述二号内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降速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号筒体位于二号内腔的内底面呈30°倾斜面且最低端与转接孔相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内腔和二号内腔的侧壁上以及二号内腔的内底面均涂有一层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通过将整个设备放置在挖好坑的地沟槽内,将每个排水管对准相应的下水道口,然后将混凝土泥浆覆盖在底盘下方,混凝土泥浆与每个固定架接触,从而固定住整个设备,使得整体安装更加稳定,当需要将污水排放至其中一个下水道口时,可转动把手,使得一号筒体带动三号筒体在二号筒体的内腔里转动,然后将转接孔对准该下水道口对应的排水管即可,这样既方便,又快速,可实现多个方向均可进行转接工作,而过滤网可避免污水中的垃圾阻塞转接孔以及排水管,而降速板可降低水流流速,让污水更充分的进行过滤,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号筒体和三号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号筒体和三号筒体剖视图。

  图中:1、一号筒体;2、二号筒体;3、底盘;4、固定架;5、一号内腔;6、把手;7、连接环;8、排水管;9、旋转槽;10、三号筒体;11、转接孔;12、凸起块;13、过滤网;14、二号内腔;15、降速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包括一号筒体1、二号筒体2和底盘3,底盘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二号筒体2,二号筒体2的外侧面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圈排水管8,二号筒体2的顶部固定套设有连接环7,连接环7远离二号筒体2一端的内圈设有凸起块12,二号筒体2的上方设有一号筒体1,一号筒体1的外侧面下端设有旋转槽9,凸起块12卡在旋转槽9内,便于连接一号筒体1和二号筒体2的同时也方便一号筒体1在二号筒体2上转动,一号筒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三号筒体10,三号筒体10套设在二号筒体2的内腔里,三号筒体10的内部设有二号内腔14,三号筒体10的侧面底部设有一个转接孔11,转接孔11的直径等于每个排水管8的内圈直径,便于多个方向均可实现转接排水,一号筒体1的内部设有一号内腔5,一号内腔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3,避免污水中的垃圾阻塞转接孔11和排水管8,一号内腔5的侧壁上且位于过滤网13的上方水平固定连接有一对把手6,便于手动转动一号筒体1。

  其中,底盘3的底部设有四个固定架4,且每个固定架4均呈“L”字型形状,通过呈“L”字型的固定架4,将整个设备固定安装在地沟槽内的水泥底面上,加强稳定性。

  其中,一号内腔5和二号内腔14的孔径相等,且二号内腔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降速板15降低水流的流速,从而更充分的让污水在过滤网13上进行过滤。

  其中,三号筒体10位于二号内腔14的内底面呈30°倾斜面且最低端与转接孔11相切,便于二号内腔14内的污水可以完全被排放。

  其中,一号内腔5和二号内腔14的侧壁上以及二号内腔14的内底面均涂有一层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避免一些小杂质贴附在一号内腔5和二号内腔14上,影响整个设备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整个设备放置在挖好坑的地沟槽内,将每个排水管8对准相应的下水道口,然后将混凝土泥浆覆盖在底盘3下方,混凝土泥浆与每个固定架4接触,从而固定住整个设备,使得整体安装更加稳定,当需要将污水排放至其中一个下水道口时,可转动把手6,使得一号筒体1带动三号筒体10在二号筒体2的内腔里转动,然后将转接孔11对准该下水道口对应的排水管8即可,这样既方便,又快速,可实现多个方向均可进行转接工作,而过滤网13可避免污水中的垃圾阻塞转接孔11以及排水管8,而降速板15可降低水流流速,让污水更充分的进行过滤,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功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