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技术 > 给水排水>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步道结构独创技术13536字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步道结构

2021-02-19 01:51:38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步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步道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生态步道常常应用于园林景观之中,生态步道对于保持水土,防止塌方,巩固山体,提高景观的景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专利号为CN109322226A公开的一种可更换过滤装置的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包括透水侧和储水侧,透水侧从上至下依次为透水砖、预制透水砖支撑和找平层;储水侧从上至下依次为储水仓盖、第一过滤板、过滤盒和过滤盒支撑肋;储水仓和流水空腔相连通;雨水通过透水砖渗透至流水空腔中,再流向储水仓中,经储水仓预设有的过滤板和过滤盒过滤后,存储在储水仓中,并且储水仓内设置有若干抽水泵。

  现有的海绵城市步道在以下缺陷:过滤板和过滤盒只能过滤体积较大的杂物,无法对体积较小的沉淀物(例如细沙)等进行过滤,导致细砂在储水池中堆积沉淀时容易造成储水池空间减少,并且容易堵塞储水池中的抽水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步道结构,能够对雨水中体积较小的沉淀物等进行过滤,避免沉淀物堆积沉淀在储水腔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步道结构,包括:步道基座、透水砖以及支撑件,其中,所述步道基座内成型有一沉淀腔以及储水腔,所述步道基座顶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所述透水砖和支撑件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于凹槽中,并且所述支撑件与凹槽底部可共同形成与沉淀腔相连通的流水空腔,所述沉淀腔与储水腔相连通;还包括沿生态步道设计路线的土壤内部预埋的一根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储水腔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道基座内设置有一储水腔,用于将雨水进行存储并在需要时通过抽吸装置抽出进行利用,储水腔上游设置有一沉淀腔,通过沉淀腔可去除雨水中的细沙等沉淀物,避免沉淀物堆积沉淀在储水腔中导致储水腔空间减少,并且防止储水腔中抽吸装置出现堵塞。

  进一步,所述沉淀腔通过预设有的分隔板分隔形成上腔体、以及位于上腔体下方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分别与流水空腔、储水腔相连通,并且所述上腔体通过分隔板上开设有的通孔与下腔体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沉淀腔中设置一分隔板,将沉淀腔分隔形成上腔体、下腔体,沉淀物沉淀在下墙体中,并且下腔体内的雨水基本不会受到分隔板上方的水流所影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使得下腔体内的沉淀物不会因水流紊流而重新混合到雨水中,使沉淀腔的沉淀效率提高。

  进一步,所述下腔体底部设置成漏斗状,并且所述下腔体底端与步道基座预设有的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污管道尾端延伸至步道基座外侧,并且所述排污管道尾端设有一阀门开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腔体底部设置成漏斗状,通过排污管道前端与下腔体底端预设有的排污口相连通,并且该排污管道尾端延伸至步道基座外侧,维护人员可直接将沉淀物随着雨水由排污管道排送至步道基座外,从而便于维护人员对沉淀腔进行清理维护。

  进一步,所述沉淀腔通过预设有的挡板分隔形成第一腔体以及位于第一腔体一侧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流水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储水腔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腔体顶部通过挡板上开设有的通孔与第二腔体顶部相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沉淀腔设置成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可对雨水进行双重沉淀,从而使沉淀腔的沉淀效率提高。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为包括:支撑部以及若干成型于支撑部底端的支撑脚,并且所述支撑部采用蜂窝状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支撑部采用蜂窝状结构,使得支撑件可支撑透水砖以防外界压力压塌,同时,有利于雨水的流通,避免雨水中的细沙堆积在透水砖与支撑件之间导致支撑件堵塞。

  进一步,所述沉淀腔与流水空腔之间设有一过滤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沉淀腔与流水空腔之间设置一过滤网,可对流水空腔内体积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避免较大体积的杂物进入沉淀腔或储水腔中导致堵塞。

  进一步,所述凹槽两侧壁顶端均成型有一透水砖装卸槽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一装卸槽位以便于维护人员对透水砖进行拆卸,当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维护人员可通过装卸槽位将透水砖提起,并对透水砖底面进行高压冲洗,使得透水砖保持良好的透水性。

  进一步,所述储水腔与排水管道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排水管道内液体回流的单向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储水腔与排水管道之间设置一单向阀,当排水管道内的水压较高时,单向阀可防止排水管道内的流体回流至储水腔中,从而避免储水腔中的水质被污染,影响后续利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步道基座内设置一沉淀腔,沉淀腔可去除雨水中的细沙等沉淀物,避免沉淀物堆积沉淀在储水腔中导致储水腔空间减少,并可防止储水腔中抽吸装置出现堵塞。

  (2)通过在沉淀腔中设置一分隔板,可防止沉淀物因水流紊流而重新混合到雨水中,从而使沉淀池的沉淀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沉淀腔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沉淀腔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步道基座;11、沉淀腔;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13、挡板;114、上腔体;115、下腔体;116、分隔板;12、储水腔;2、透水砖;3、支撑件;31、支撑部;32、支撑脚;4、排水管道;5、排污管道;51、阀门开关;6、过滤网;7、装卸槽位;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所示,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步道结构,包括:步道基座1、透水砖2、支撑件3以及排水管道4,其中,步道基座1呈矩形体状结构,该步道基座1顶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凹槽,透水砖2以及支撑件3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凹槽中,即,凹槽底部设置有一支撑件3,支撑件3上方设置有透水砖2,并且透水砖2的顶面与步道基座1的顶面相重叠。

  支撑件3包括支撑部31以及成型于支撑部31底端的支撑脚32,当支撑件3设置于凹槽底部时,可与凹槽底部共同形成一流水空腔,使得步道基座1上的雨水可通过透水砖2渗透至流水空腔中。

  参照附图1以及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道基座1内成型有一沉淀腔11以及储水腔12,其中,流水空腔通过步道基座1上预设有的流道与沉淀腔11相连通,该沉淀腔11通过步道基座1上预设有的流道与储水腔12相连通,该储水腔12通过步道基座1上预设有的流道与排水管道4相连通,该排水管道4沿着生态步道的设计路线布置,并埋藏在生态步道旁的土壤中;使得流水空腔中的雨水可依次排送至沉淀腔11、储水腔12、排水管道4中,当雨水经过沉淀腔11时,雨水经过沉淀腔11沉淀后流转至储水腔12中进行存放,并在需要使用时通过抽水泵等抽水装置进行抽取使用,当储水腔12中的雨水达到最大容量时,便流转至排水管道4中,通过排水管道4排送至池塘或者蓄水池中进行存放以及利用。

  参照附图2以及附图3所示,在本是实施例中,沉淀腔11内设有一分隔板116,具体地,分隔板116呈漏斗状,该分隔板116布置于沉淀腔11中部,并且该分隔板116的全部边缘均焊接在沉淀腔11的内壁上,使得该分隔板116将沉淀腔11分隔形成两个腔体,分别是上腔体114、以及位于上腔体114下方的下腔体115,并且上腔体114分别与流水空腔、储水腔12相连通;当流水空腔中持续性为沉淀腔11内排送雨水时,雨水先流转至上腔体114中,雨水中的沉淀物沉淀至分隔板116上方,由于分隔板116呈漏斗状,所以沉淀物均滑落至分隔板116最底端,并由分隔板116最底端处开设有的通孔进入到下腔体115内;此时,下腔体115内的雨水基本不会受到分隔板116上方的水流所影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下腔体115内的沉淀物不会因水流紊流而重新混合到雨水中,从而使沉淀腔11的沉淀效率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下腔体115底部设置成漏斗状,并且下腔体115底端与步道基座1内预设有的排污管道5相连通,该排污管道5前端与下腔体115底端预设有的排污口相连通,该排污管道5尾端延伸至步道基座1外侧,并且该排污管道5尾端设有一阀门开关51;当下腔体115中沉淀积累的沉淀物较多时,通过开启阀门开关51,沉淀腔11内的雨水可带动沉淀物由排污管道5排送至步道基座1外,从而便于维护人员对沉淀腔11进行清理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包括支撑部31以及成型于支撑部31底端的支撑脚32,具体地,支撑部31为蜂窝状结构,该支撑部31底端均匀布置有若干支撑脚32,从而使得支撑件3可与凹槽底部共同形成流水空腔,雨水可在流水空腔内收集并流转至容纳腔中;通过使支撑部31采用蜂窝状结构,使得支撑件3可支撑透水砖2以防外界压力压塌,同时,有利于雨水的流通,避免雨水中的细沙堆积在透水砖2与支撑件3之间导致支撑件3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沉淀腔11与流水空腔之间设有一过滤网6,具体地,流水空腔内设有一排水口,该排水口上设有一过滤网6,并且该过滤网6采用不锈钢材质,可对流水空腔内体积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避免较大体积的杂物进入沉淀腔11或储水腔12中导致堵塞。

  参照附图1以及附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凹槽两侧壁顶端均成型有一透水砖装卸槽位7,通过设置一装卸槽位7以便于维护人员对透水砖2进行拆卸,当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维护人员可通过装卸槽位7将透水砖2提起,使透水砖2与步道基座1分离,进而对透水砖2底面进行高压冲洗,使得封堵在透水砖2顶面上的孔隙中的沙粒被清楚,从而避免对透水砖2顶面进行高压冲洗时导致沙粒被冲入孔隙的更深处,影响透水砖2的透水性。

  在本实施例中,储水腔12与排水管道4之间设有一单向阀8,具体地,储水腔12与排水管道4之间通过预设有的管道相连通,该管道内设有一单向阀8,当排水管道4内的水压较高时,单向阀8可防止排水管道4内的流体回流至储水腔12中,导致储水腔12中的水质被污染,影响后续使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沉淀腔11的结构。

  1. 参照附图2以及附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沉淀腔11内设有一挡板113板,具体地,该挡板113呈竖向布置于沉淀腔11中部,使得该分隔板116将沉淀腔11分隔形成两个腔体,分别是第一腔体111、以及与第一腔体111并且设置的第二腔体112,其中,第一腔体111与流水空腔相连通,第二腔体112与储水腔12相连通,并且该第一腔体111顶部通过挡板113上开设有的通孔与第二腔体112顶部相连通;当流水空腔中持续性为沉淀腔11内排送雨水时,雨水先流转至第一腔体111中,再由挡板113上开设有的通孔进入到第二墙体内;通过将沉淀腔11设置成第一腔体111以及第二腔体112,可对雨水进行双重沉淀,从而使沉淀腔11的沉淀效率提高。

  本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景观步道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