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技术 > 动物脂肪> 用于大豆油制取的缸式压榨组件独创技术30828字

用于大豆油制取的缸式压榨组件

2021-02-12 01:59:49

用于大豆油制取的缸式压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榨油机,具体涉及用于大豆油制取的缸式压榨组件。

  背景技术

  榨油机就是指借助于机械外力的作用,将油脂从油料挤压出来的机器,按照榨油机的设备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家用榨油机,水压机制油机、螺旋制油机、新型液压榨油机、高效精滤榨油机等等,目前榨油机普片只包含一个榨镗/榨油缸/榨笼,而且加入油料、排出油渣均需要人工进行手动操作,导致榨油效率低,整机设备的自动化的程度低。

  例如,大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提取出来的一种油,通常我们称之为“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大豆油的保质期最长也只有一年,质量越好的大豆油应该颜色越浅,为淡黄色,清澈透明.且无沉淀物,无豆腥昧;大豆油在制取过程中,在入料、排渣过程中任然需要人工辅助,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够高,在榨油效率方面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为了克服现有榨油机的缺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榨油效率高的高效榨油机的排缸榨油构件。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自动化程度高、榨油效率高的高效榨油机的排缸榨油构件。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大豆油制取的缸式压榨组件,其包括安装底座(110)、包含有多个榨油缸(124)的排缸机构(120)以及抵推机构(140),抵推机构(140)包括压榨推杆(144)与排渣推杆(145),压榨推杆(144)可以由上至下插入至榨油缸(124)内可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提取食用油,排渣推杆(145)可以由上至下插入至榨油缸(124)内可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向下顶出外排,多个榨油缸(124)沿直线方向进行等间距布置并且该直线方向为榨油缸(124)的逐步运动的进给行进方向,榨油缸(124)沿着其进给行进方向逐步运动并且依次压榨推杆(144)、排渣推杆(145)相对齐,压榨推杆(144)与排渣推杆(145)在榨油缸(124)逐步运动的时间间歇内分别完成对油料的加压压榨、对油渣的顶出外排;

  所述的安装底座(110)落地稳固布置,安装底座(110)上固定设置有上下对应布置的矩形底板(111)与顶板(112),底板(111)位于顶板(112)的正下方并且两者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宽度方向相互平行,排缸机构(120)活动设置于底板(111)与顶板(112)之间并且可沿着底板(111)/顶板(112)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布置,底板(111)/顶板(112)的长度方向为榨油缸(124)的进给行进方向,排缸机构(120)初始位置靠近底板(111)/顶板(111)的一端并且可逐步滑动至靠近底板(111)/顶板(112)的另一端,抵推机构(140)固定安装于顶板(112)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并且其压榨推杆144、排渣推杆145均可活动穿过顶板(112)插入至滑动与其对其的榨油缸(124)内,所述的添料装置(200)固定安装于顶板(112)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且位于抵推机构(140)的一侧;

  所述的排缸机构(120)包括与底板(111)上端面相贴合并且可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的矩形滑板一(121)、与顶板(112)下端面相贴合并且可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的矩形滑板二(122),滑板一(121)的滑板二(122)上下对应布置并且两者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底板(111)的长度方向、两者的宽度方向均平行于底板(111)的宽度方向,滑板一(121)与滑板二(122)之间固定设置有方形且上下两端开口布置的方形固定筒(123),固定筒(123)下端开口与滑板一(121)上端面固定密封连接、上端开口与滑板二(122)的下端面固定密封连接,固定筒(123)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滑板一(121)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且与榨油缸(124)一一对应,所述的榨油缸(124)固定安装于固定筒(123)内且榨油缸(124)的轴向竖直布置,榨油缸(124)为两端开口布置的硬质筒体结构,榨油缸(124)靠近其下端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方形的固定台(124b)、靠近其上端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台(124c),榨油缸(124)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若干内外贯穿的排油孔(124a),滑板一(121)的上端面开设有位于固定筒(123)内的方形内沉槽(125)且内沉槽(125)的尺寸大于固定台(124b)的尺寸,固定台(124b)坐落于内沉槽(125)内并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榨油缸(124)的下端由固定筒(123)的下端开口穿过并且贯穿滑板一(121),榨油缸(124)的下端开口与滑板一(121)下端面相齐平,环形台(124c)与固定筒(12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榨油缸(124)上端由固定筒(123)的上端开口穿过并且贯穿滑板二(122),榨油缸(124)的上端开口与滑板二(122)上端面相齐平;

  所述内沉槽(125)的四个边角处开设有向下贯穿至滑板一(121)下端面的通孔(126),通过通孔(126)将提取的食用油排出。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的排缸机构(120)还包括排缸驱动构件,所述的排缸驱动构件包括端部转动设置于安装底座(110)上且轴向平行于底板(111)长度方向的水平丝杆(127a),水平丝杆(127a)位于滑板一(121)的一侧,水平丝杆(127a)上套设有筒状的凸耳(127b)并且水平丝杆(127a)与凸耳(127b)的内圆面构成螺纹连接配合,凸耳(127b)与滑板一(121)固定连接,为了能够驱动水平丝杆(127a)进行转动,所述的排缸驱动构件还包括与安转底座(110)固定连接的平移电机(128),平移电机(128)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水平丝杆(127a)的轴向并且平移电机(128)输出轴与水平丝杆(127a)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129),带传动组件一(129)用于将平移电机(128)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水平丝杆(127a)上并且带动水平丝杆(127a)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底板(11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细滤孔(131)、对接孔(132)以及排渣敞口(134),滤孔(131)开设有若干形成了圆形滤网,圆形滤网、排渣敞口(134)的直径均等于榨油缸(124)的内径,圆形滤网的与排渣敞口(134)之间的间隔方向为底板(111)的长度方向,圆形滤网中轴线与排渣敞口(134)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榨油缸(124)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对接孔(132)设置有四个并且位于圆形滤网的外部,对接孔(132)可与同一内沉槽(125)内的通孔(126)一一对齐接通,初始状态下位于进给行进方向的最前端的榨油缸(124)与圆形滤网错开布置并且两者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榨油缸(124)中轴线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底板(111)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向外倾斜布置的排油通道(133),排油通道(133)的输入端与圆形滤网、对接孔(132)相接通,所述底板(111)的下端面还固定设置有向外倾斜布置的排渣通道(135),排渣通道(135)的输入端与排渣敞口(134)相接通。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顶板(1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圆形柱塞敞口一(137)与圆形柱塞敞口二(138),柱塞敞口一(137)与圆形滤网同轴且等直径并且柱塞敞口一(137)用于容纳抵推机构(140)压榨推杆144活动穿过并且插入至榨油缸(124)内,柱塞敞口二(138)与排渣敞口(134)同轴且等直径并且用于容纳抵推机构(140)排渣推杆145活动穿过并且插入至榨油缸(124)内。

  作为本方案进一步的优化或者改进。

  所述顶板(112)上还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加料敞口(136)且加料敞口(136)的口径等于榨油缸(124)的内径,初始状态下位于进给行进方向的最前端的榨油缸(124)与加料敞口(136)对齐接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能够自动将压榨后的油渣向外排出,多个榨油缸能够连续进行加料、榨油、排渣,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升了榨油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闲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闲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作末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工作末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排油通道与排渣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排缸机构与顶板、底板的配合图。

  图13为排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榨油缸的安装图。

  图15为榨油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榨油缸的安装图。

  图17为通孔与对接孔的配合图。

  图18为排缸驱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抵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抵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固定板与顶板的配合图。

  图22为抵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抵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抵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抵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抵推机构与榨油缸的配合图。

  图27为添料装置与榨油缸的配合图。

  图28为炒料机构与输送机构的配合图。

  图29为炒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搅拌组件与搅拌电机的配合图。

  图32为输送机构与炒料桶的配合图。

  图33为输送机构与炒料桶、加料敞口的配合图。

  图34为输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0、榨油装置;110、安装底座;111、底板;112、顶板;120、排缸机构;121、滑板一;122、滑板二;123、固定筒;124、榨油缸;124a、排油孔;124b、固定台;124b、环形台;125、内沉槽;126、通孔;127a、水平丝杆;127b、凸耳;128、平移电机;129、带传动组件一;131、滤孔;132、对接孔;133、排油通道;134、排渣敞口;135、排渣通道;136、加料敞口;137、柱塞敞口一;138、柱塞敞口二;140、抵推机构;141、固定板;142、导向套筒一;143、导向套筒二;144、压榨推杆;145、排渣推杆;146、龙门架;147a、导杆;147b、升降架;147c、竖直丝杆;148、主电机;149、带传动组件二;

  200、添料装置;210、炒料机构;211、炒料桶;212、端盖;213、加热装置;214、导柱;215、活动套;216、绝热臂;217、紧定旋钮;220、搅拌组件;221、搅拌轴;222、翻炒板一;223、翻板板二;224、搅拌电机;230、输送机构;231、固定罩;232、转动盘;233、输送腔;234、旋转轴;235、输送电机;236、传动轴;237、带传动组件三;238、间歇槽轮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4,一种排缸挤压式全自动榨油机,其包括榨油装置100与添料装置200,其中榨油装置100包括安装底座110、包含有多个榨油缸124的排缸机构120以及抵推机构140,抵推机构140包括两个工作端,其中一个工作端可以由上至下插入至榨油缸124内可对其内部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提取食用油并且该工作端为压榨工作端,另外一个工作端可以由上至下插入至榨油缸124内可对其内部的油渣进行向下顶出外排并且该工作端为排渣工作端,多个榨油缸124沿直线方向进行等间距布置并且该直线方向为榨油缸124的进给行进方向,沿着榨油缸124的进给行进方向抵推机构140的排渣工作端为压榨工作端的前方,榨油缸124沿着其进给行进方向逐步运动并且依次与抵推机构140的压榨工作端、抵推机构140的排渣工作端相对齐,抵推机构140的压榨工作端、抵推机构140的排渣工作端在榨油缸124逐步运动的时间间歇内分别完成对油料的加压压榨、对油渣的顶出外排,添料装置200用于将油料炒熟并且在榨油缸124运动至与抵推机构140压榨工作端相对齐之前朝向该榨油缸124内加入炒熟的油料。

  具体的,所述的安装底座110落地稳固布置,安装底座110上固定设置有上下对应布置的矩形底板111与顶板112,底板111位于顶板112的正下方并且两者长度方向相互平行、宽度方向相互平行,排缸机构120活动设置于底板111与顶板112之间并且可沿着底板111/顶板112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布置,底板111/顶板112的长度方向为榨油缸124的进给行进方向,排缸机构120初始位置靠近底板111/顶板111的一端并且可逐步滑动至靠近底板111/顶板112的另一端,抵推机构140固定安装于顶板112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并且其压榨工作端、排渣工作端均可活动穿过顶板112插入至滑动与其对其的榨油缸124内,所述的添料装置200固定安装于顶板112上端面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且位于抵推机构140的一侧。

  具体的,为了便于榨油缸124的安装,所述的排缸机构120包括与底板111上端面相贴合并且可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的矩形滑板一121、与顶板112下端面相贴合并且可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的矩形滑板二122,滑板一121的滑板二122上下对应布置并且两者的长度方向均平行于底板111的长度方向、两者的宽度方向均平行于底板111的宽度方向,滑板一121与滑板二122之间固定设置有方形且上下两端开口布置的方形固定筒123,固定筒123下端开口与滑板一121上端面固定密封连接、上端开口与滑板二122的下端面固定密封连接,固定筒123设置有多个并且沿滑板一121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且与榨油缸124一一对应,所述的榨油缸124固定安装于固定筒123内且榨油缸124的轴向竖直布置,榨油缸124为两端开口布置的硬质筒体结构,榨油缸124靠近其下端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方形的固定台124b、靠近其上端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环形台124c,榨油缸124的外圆面上开设有若干内外贯穿的排油孔124a,滑板一121的上端面开设有位于固定筒123内的方形内沉槽125且内沉槽125的尺寸大于固定台124b的尺寸,固定台124b坐落于内沉槽125内并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榨油缸124的下端由固定筒123的下端开口穿过并且贯穿滑板一121,榨油缸124的下端开口与滑板一121下端面相齐平,环形台124c与固定筒12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榨油缸124上端由固定筒123的上端开口穿过并且贯穿滑板二122,榨油缸124的上端开口与滑板二122上端面相齐平。

  具体的,对榨油缸124内的油料挤压压榨,提取的食用油将由排油孔124a流出并且续集于密封的固定筒123内,为了能够将食用油排出,所述内沉槽125的四个边角处开设有向下贯穿至滑板一121下端面的通孔126,通过通孔126将提取的食用油排出。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榨油缸124沿着其进给行进方向进行逐步滑动,所述的排缸机构120还包括排缸驱动构件,所述的排缸驱动构件包括端部转动设置于安装底座110上且轴向平行于底板111长度方向的水平丝杆127a,水平丝杆127a位于滑板一121的一侧,水平丝杆127a上套设有筒状的凸耳127b并且水平丝杆127a与凸耳127b的内圆面构成螺纹连接配合,凸耳127b与滑板一121固定连接,为了能够驱动水平丝杆127a进行转动,所述的排缸驱动构件还包括与安转底座110固定连接的平移电机128,平移电机128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水平丝杆127a的轴向并且平移电机128输出轴与水平丝杆127a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129,带传动组件一129用于将平移电机128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水平丝杆127a上并且带动水平丝杆127a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通过排缸驱动构件驱动榨油缸124沿着其进给行进方向进行逐步滑动,使榨油缸124依次与抵推机构140的压榨工作端、排渣工作端相对齐。

  为了能够使榨油缸124与抵推机构140的压榨工作端、排渣工作端相配合,并且将压榨出的食用油与顶出的油渣分别排出,所述底板11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细滤孔131、对接孔132以及排渣敞口134,滤孔131开设有若干形成了圆形滤网,圆形滤网、排渣敞口134的直径均等于榨油缸124的内径,圆形滤网的与排渣敞口134之间的间隔方向为底板111的长度方向,圆形滤网中轴线与排渣敞口134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榨油缸124中轴线之间的距离,对接孔132设置有四个并且位于圆形滤网的外部,对接孔132可与同一内沉槽125内的通孔126一一对齐接通,初始状态下位于进给行进方向的最前端的榨油缸124与圆形滤网错开布置并且两者中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两榨油缸124中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底板111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向外倾斜布置的排油通道133,排油通道133的输入端与圆形滤网、对接孔132相接通,所述底板111的下端面还固定设置有向外倾斜布置的排渣通道135,排渣通道135的输入端与排渣敞口134相接通,所述顶板1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圆形柱塞敞口一137与圆形柱塞敞口二138,柱塞敞口一137与圆形滤网同轴且等直径并且柱塞敞口一137用于容纳抵推机构140压榨工作端活动穿过并且插入至榨油缸124内,柱塞敞口二138与排渣敞口134同轴且等直径并且用于容纳抵推机构140排渣工作端活动穿过并且插入至榨油缸124内。

  为了能够便于添料装置200对榨油缸124依次添加炒熟的油料,所述顶板112上还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加料敞口136且加料敞口136的口径等于榨油缸124的内径,初始状态下位于进给行进方向的最前端的榨油缸124与加料敞口136对齐接通,添料装置200的输出端与加料敞口136相接通。

  对花生/芝麻/玉米等油料进行榨油的过程中,用户将油料放置于添料装置200内,添料装置200将生油料加热炒熟并且经过加料敞口136将油料添加至榨油缸124内,排缸驱动构件驱动榨油缸124沿着进给行进方向逐步向前运动并且每次运动的距离等于相邻两榨油缸124中轴线之间的距离,榨油缸124将依次与加料敞口136对齐接通并且接受添加的油料,当榨油缸124逐步运动至柱塞敞口一137与滤孔131之间时,抵推机构140的压榨工作端由柱塞敞口一137活动穿过并且插入至该榨油缸124内,对该榨油缸124内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提取食用油,食用油一部分将直接经过虑孔131排出至排油通道133内,另一部分将依次经过排油孔124a、通孔126、对接孔132排出至排油通道133内,再由排油通道133向外排出由用户进行收集,当榨油缸124逐步运动至柱塞敞口二138与排渣敞口134之间时,抵推机构140的排渣工作端由柱塞敞口二138活动穿过并且插入至该榨油缸124内,对该榨油缸124内的榨油进行向下顶出排渣敞口134,油渣将经过排渣通道135向外排出,本方案的优点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操作使用便捷,能够自动朝向榨油缸124内加入炒熟的油料、能够自动将压榨后的油渣向外排出,多个榨油缸124能够连续进行加料、榨油、排渣,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升了榨油效率。

  所述的抵推机构140包括固定设置于顶板112上端面上的固定板141且固定板141位于柱塞敞口一137与柱塞敞口二138的正上方,固定板141上固定穿设有轴向竖直布置的导向套筒一142与导向套筒二143,导向套筒一142上下两端开口布置并且其内径等于柱塞敞口一137的口径,导向套筒一142的下端开口与柱塞敞口一137同轴对齐接通,导向套筒二143上下两端开口布置并且其内径等于柱塞敞口二138的口径,导向套筒二138的下端开口与柱塞敞口二138同轴对齐接通,所述的导向套筒一142内活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压榨推杆144且压榨推杆144下端的外圆面直径等于导向套筒一142的内径,压榨推杆144上端由导向套筒一142的上端开口延伸至其上方,压榨推杆144可沿着导向套筒一142、柱塞敞口一137、榨油缸124进行上下滑动,压榨推杆144构成了抵推机构140的压榨工作端,所述的额导向套筒二143内活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排渣推杆145且排渣推杆145下端的外圆面直径等于导向套筒二143的内径,排渣推杆145可沿着导向套筒二143、柱塞敞口二138、榨油缸124进行上下滑动,排渣推杆145构成了抵推机构140的排渣工作端,通过驱动压榨推杆144向下滑动,实现对榨油缸124内的油料进行挤压压榨,通过驱动排渣推杆145向下滑动,实现对榨油缸124内的油渣进行顶出外排。

  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压榨推杆144与排渣推杆145上下滑动,所述的抵推机构140还包括固定设置于顶板112上端面上的龙门架146,龙门架146与固定板141之间固定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导杆147a,导杆147a设置有两个并且沿顶板112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导杆147a上滑动套设有升降架147b并且压榨推杆144与排渣推杆145的顶端均与升降架147b固定连接,两导杆147a之间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竖直丝杆147c,竖直丝杆147c的上端与龙门架146转动连接配合、下端与固定板141转动连接配合,升降架147b的中部位置套接于竖直丝杆147c上并且两者构成螺纹连接配合,为了能够驱动竖直丝杆147c进行转动,所述龙门架146上固定安装主电机148且主电机148输出轴的轴向竖直布置,主电机148输出轴与竖直丝杆147c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二149,带传动组件二149可将主电机148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竖直丝杆147c上并且带动竖直丝杆147c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

  抵推机构140在过程中,启动主电机148,带传动组件二149将主电机148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竖直丝杆147c上并且带动竖直丝杆147c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竖直丝杆147c将带动升降架147b沿着导杆147a竖直向下滑动,升降架147b将带动压榨推杆144与排渣推杆145同步向下运动,压榨推杆144插入至榨油缸124内并且对油料进行挤压压榨提取食用油,排渣推杆145插入至榨油缸124内并且将榨油缸124内的油渣由排渣敞口134向外顶出。

  所述的添料装置200包括用于对油料进行加热炒熟的炒料机构210以及输送机构230,输送机构230用于将炒料机构210内炒熟后的油料经过加料敞口136依次输送至榨油缸124内,所述的炒料机构210包括设置于顶板112上方的炒料桶211且炒料桶211为开口向上布置的桶形结构,炒料桶211的开口处设置有可打开盖合布置的盖板212,炒料桶211的外圆面上包裹设置有加热装置213且炒料桶211为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为了便于盖板212与炒料桶211的配合,所述炒料桶211一旁设置有轴向竖直布置的导柱214,导柱214的高度大于炒料桶211的高度,导柱214上同轴滑动套设有活动套215,活动套215的外圆面与盖板212的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固定两者的绝热臂216,为了能够将盖板212压紧于炒料桶211的开口处,所述活动套215上穿设有沿其径向布置的紧定旋钮217且紧定旋钮217与活动套215构成螺纹连接配合,紧定旋钮217一端由用户进行手动旋转、另一端可与导柱214的外圆面相抵触固定,通过将活动套215固定于导柱214上,使盖板212固定压紧盖合于炒料桶211的开口处,打开盖板212的操作流程为,向外旋松紧定旋钮217,将活动套215沿着导柱214向上滑动,再将紧定旋钮217拧紧,盖板212由炒料桶211的开口处移除。

  具体的,为了能够提升加热装置213炒熟油料的效率,所述炒料桶211内设置有搅拌组件220,搅拌组件220包括同轴活动设置于炒料桶211内的搅拌轴221,搅拌轴221的下端与炒料桶211桶底转动连接配、上端延伸至炒料桶211的开口处,搅拌轴221靠近顶端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布置的连杆,连杆延伸至搅拌轴221与炒料桶211内壁的中间位置,连杆设置有四个并且沿搅拌轴221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连杆的延伸至固定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翻炒板一222,通过驱动搅拌轴221转动,带动翻炒板一222绕着搅拌轴221的轴线同步转动,实现对油料的搅拌,能够使油料受热均匀,提升烧热的效率。

  更为具体的,为了避免油料在炒料桶211的桶底糊底,所述搅拌轴221的外圆上还设置有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布置的翻炒板二223且翻炒板二223延伸靠近炒料桶211的内壁处,翻炒板二223设置有四个并且沿搅拌轴221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翻炒板二223的横截面设置成直角三角形并且其底面与炒料桶211的桶底相贴合,搅拌板235的斜面与炒料桶211的桶底之间的距离沿搅拌轴221的转动所在圆周方向逐渐减小,通过翻炒板二223对紧贴于炒料桶211桶底的油料进行翻炒搅拌,避免油料在炒料桶211的桶底糊底。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搅拌轴221进行转动,所述的盖板212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搅拌电机224,搅拌轴221的顶端设置成外花键槽状,搅拌电机224输出轴延伸至盖板212的下端面并且端部设置成含有内花键槽的套筒状,盖板212盖合于炒料桶211上时,搅拌电机224的输出轴与搅拌轴221相结合。

  炒料机构210在工作过程中,用户将盖板212打开,将生油料放置于炒料桶211内,再将盖板212盖合,同时启动加热装置213与搅拌电机224,加热装置213将热量经过炒料桶211传递至其内部的生油料上,生油料温度逐渐升高,搅拌电机224将驱动搅拌轴221绕自身轴向进行转动,搅拌轴221将带动翻炒板一222与翻炒板二223进行转动并且对油料进行连续搅拌翻炒,使生油料迅速被炒热为熟油料。

  所述的输送机构230包括固定设置于顶板112上端面上的圆形固定罩231且固定罩231的轴向竖直布置,固定罩231的开口向下布置并且开口处与顶板112上端面密封固定连接,炒料桶211与导柱214均固定安装于固定罩231上端面的边缘处,固定罩231内同轴转动设置有与其适配的转动盘232,转动盘232的上端面与固定罩231的底部转动贴合、下端面与顶板112上端面转动贴合,转动盘232的偏心位置处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柱形输送腔233,输送腔233设置有四个并且沿转动盘232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其中一输送腔233的上端开口处活动贯穿固定罩231并且由下至上与炒料桶211的偏心位置连接接通,其中一输送腔333的下端开口处与加料敞口136同轴对齐接通并且这两个输送腔233相邻布置,通过驱动转动盘232绕自身轴向做九十度转动,输送腔233将油料由炒料桶211转移至与加料敞口136对齐的榨油缸124内。

  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转动盘232做九十度逐步转动,使输送腔233能够连续对逐步运动的榨油缸124进行依次输送油料,所述的输送机构230还包括轴向输送布置的旋转轴234,旋转轴234与导柱214同轴布置并且由其内部活动穿过,旋转轴234的下端与转动盘232同轴固定连接、上端延伸至导柱214的上方,龙门架146上固定设置有输送电机235、转动设置有传动轴236,输送电机235的输出轴轴向与传动轴236的轴向均竖直布置,输送电机235输出轴与传动轴236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三237,带传动组件三237用于将输送电机235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236上并且带动传动轴236进行转动,传动轴236输出端与旋转轴234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间歇槽轮传动组件238,间歇槽轮传动组件238用于将传动轴236上的动力传递至旋转轴234上并且带动旋转轴234进行转动,并且传动轴236每转一周,旋转轴234转动四分之一周。

  输送机构230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对与加料敞口136对齐的榨油缸124输送炒熟的油料时,启动输送电机235,带传动组件三237将输送电机235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传动轴236上并且带动传动轴236转动一周,间歇槽轮传动组件238将传动轴236上的动力传递至旋转轴234上并且带动旋转轴234转动四分之一周,使与炒料桶211接通且内部罐装满油料的输送腔233绕着旋转轴234的轴向转动九十度并且与加料敞口136对齐接通,油料将由加料敞口136落入至榨油缸124内。

《用于大豆油制取的缸式压榨组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