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造>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独创技术20485字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

2023-01-12 23:14:24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前述的电子提花机可通过与剑杆织机、喷气织机以及喷水织机相配套而得以织造组织结构复杂的织物,对提升织物档次和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优势,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关于电子提花机的技术信息可在公开的专利文献中见诸,典型的如CN105400249B推荐的“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前述的电磁阀组件也被称为“电磁铁组件”,电磁阀组件在工作时能将表征织物花样的电信号转换成织机对应经纱的提升运动,因而它是自动化织造系统中较为关键的执行部件(也可称“执行元件”)。

  对于前述电磁阀组件的技术要求是甚为严苛的,例如需要确保在服役过程中即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可靠性的内涵如电阻、电感、电磁吸力等等得以反映电子提花机的实际性能。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前述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技术信息,如CN101718019A(提花机电磁铁组件)、CN105821553A(提花机电磁阀组件)、CN101845698B(一种导线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CN102634900A(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和CN105155076A(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等等。

  通过对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电磁阀组件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并且结合专业常识可知:提花机的针数是与电磁阀组件的数量相适应的,具体地讲,两万针的提花机对应就有两万个电磁阀,在工作状态下,电磁阀自身发热量大,电磁阀组件温度达到70℃以上,高温会使电磁阀组件的参数不稳定,且对电磁阀组件内部运动的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最终因影响将织物花样的电信号转换成织物对经纱的提升运动的可靠性而无法保障织物质量乃至影响织物的织造效率。基于前述,如何确保电磁组件的良好散热不仅仅是提花机使用厂商关注的因素,同时也是提花机生产厂商必须考虑的不可偏废的技术问题。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虽然可见诸对电子提花机实施降温的技术信息,例如CN202116789U(一种引风式电子提花机)、CN203411700U(提花机集中送风装置)和CN206120074A(一种提花机龙头降温装置),等等,但是,前述专利针对的是对机头的降温,并不涉及对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

  图3为已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示意图。所述的电子提花机包括前支承架1、后支承架2、左墙板3、右墙板4、罩壳5和提刀传动装置6,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在长度方向彼此前后平行,左墙板3设置在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的左端相向一侧之间,右墙板4设置在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的右端相向一侧之间,罩壳5设置在左墙板3与右墙板4的顶部之间,提刀传动装置6在对应于左墙板3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之间;所述的电磁铁组件包括左隔板7a、右隔板7b和电磁阀7c,左隔板7a在对应于左墙板3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之间,右隔板7b在对应于右墙板4的左侧的位置固定在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之间,电磁阀7c有彼此紧密排列的并且设置于左隔板7a与右隔板7b之间的复数个;所述的风冷却结构包括上风道8a、左风道8b、右风道8c和复数个风扇9,上风道8a构成于所述罩壳5的顶部与所述电磁阀7c的上部之间并且与左风道8b以及右风道8c相通,左风道8b构成于所述左墙板3与左隔板7a之间,右风道8c构成于所述右墙板4与右隔板7b之间并且左风道8b以及右风道8c的下部与外界相通,复数个风扇9在对应于所述上风道8a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罩壳5上,风扇9的进风口与外界相通,而风扇9的出风口朝向上风道8a。

  由上述图3所示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可知:安装在电子提花机内部的前述电磁阀7c紧密排列,左墙板3、右墙板4、罩壳5、前支承架1以及后支承架2相互密封,形成一个两侧向下的前述左风道8b以及右风道8c,在风扇9的工作下,外界风从风扇9的风扇出风口进入上风道8a(即“横向风道”),将由电磁阀7c工作时散发出的高温在向上进入上风道8a的过程中向左风道8b以及右风道8c分送,由左风道8b(即为左提刀腔)以及右风道8c(即为右提刀腔)排至外界,达到降低电磁阀7c温升的目的,风的走向或称流向由图3和图4的箭头揭示。但是由于左隔板7a以及右隔板7b为半截板,所谓的半截板是指:左隔板7a、以及右隔板7b的上部与罩壳之间保留有上风道8a的高度程度的距离,又由于各前后相邻的两排电磁阀7c彼此无隙地紧密排列,同一排上的电磁阀同样挨着排列,因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散热风道仅有左风道8b以及右风道8c,电磁阀7c散发的热量只能在进入上部的上风道8a后再经左风道8b以及右风道8c排出,于是电磁阀7c内部的核心温度依然是较高的,并且得不到期望的风冷却降温效果,电磁阀7c的参数不稳定因素不足以消除。鉴于前述,有必要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改善电磁阀的散热效果而得以确保电磁阀的参数稳定性、有利于改善风扇的进风效果并且保障由风扇引入上风道内的外界空气的清洁效果而得以避免工作场所的纤维尘杂对电磁阀产生污染并影响散热、有益于显著减轻罩壳的重量而得以避免罩壳变形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所述的电子提花机包括前支承架、后支承架、左墙板、右墙板、罩壳和提刀传动装置,前支承架与后支承架在长度方向彼此前后平行,左墙板设置在前支承架与后支承架的左端之间,右墙板设置在前支承架与后支承架的右端之间,罩壳设置在左墙板与右墙板之间,提刀传动装置在对应于左墙板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前支承架与后支承架之间;所述的电磁阀组件包括左隔板、右隔板和电磁阀,左隔板在对应于左墙板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前支承架与后支承架之间,右隔板在对应于右墙板的左侧的位置固定在前支承架与后支承架之间,电磁阀有排列的复数排并且每排有复数个,该电磁阀设置于左隔板与右隔板之间;所述的风冷却结构包括上风道和风扇,上风道构成于所述罩壳的顶部与所述电磁阀的上部之间,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隔板以及所述的右隔板各向上延伸到与所述罩壳相接触的程度,在所述电磁阀中,各前后两排电磁阀之间保持有电磁阀间隙,所述上风道与所述电磁阀间隙相通,而该电磁阀间隙与外界相通,所述的风扇以间隔状态设置在所述前支承架以及后支承架上,在前支承架上并且在对应于设置在前支承架上的所述风扇的区域设置有一前防尘机构,而在后支承架上并且在对应于设置在后支承架上的所述风扇的区域设置有一后防尘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罩壳包括罩壳顶板、罩壳前翻盖和罩壳后翻盖,罩壳顶板的左端与所述左墙板的右侧上部的居中位置固定,而罩壳顶板的右端与所述右墙板的左侧上部的居中位置固定,罩壳前翻盖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后侧通过罩壳前翻盖铰接部件与罩壳顶板的长度方向的前侧铰接,而罩壳前翻盖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下部构成为罩壳前翻盖自由侧并且搁置在所述前支承架朝向上的一侧表面,罩壳后翻盖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前侧通过罩壳后翻盖铰接部件与罩壳机板的长度方向的后侧铰接,而罩壳后翻盖的长度方向的后侧下部构成为罩壳后翻盖自由侧并且搁置在所述后支承架朝向上的一侧表面,其中,所述罩壳前翻盖还搁置在所述左隔板以及右隔板的前端上部,而罩壳后翻盖还搁置在左隔板以及右隔板的后端上部,由罩壳顶板、罩壳前翻盖以及罩壳后翻盖、所述的左隔板以及所述的右隔板共同围合而成的空间构成为所述的上风道。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罩壳前翻盖铰接部件以及罩壳后翻盖铰接部件为铰链或销轴。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阀间隙的宽度为1-5mm。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支承架的左端和右端各支固在一前支承架支承脚上,所述的后支承架的左端和右端各支固在一后支承架支承脚上。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对应于设置在所述后支承架上的所述风扇的区域而同样设置于后支承架上的所述后防尘机构的结构是与对应于设置在所述前支承架上的所述风扇的区域而同样设置于前支承架上的所述前防尘机构的结构相同的。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防尘机构包括一前防尘网框和一前防尘网,前防尘网框在对应于设置在所述前支承架的所述风扇的区域与所述前支承架的前侧固定,前防尘网与前防尘网框的前侧固定,该前防尘网的后侧与前支承架的前侧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防尘网框腔,风扇的风扇进风口与该前防尘网框腔相通,而前防尘网框腔隔着前防尘网与外界相通,风扇的风扇出风口与所述上风道相通。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防尘网为金属防尘网或非金属防尘网。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前支承架以及后支承架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墙板与所述左隔板之间构成有一左提刀腔,而在所述右墙板与所述右隔板之间构成有一右提刀腔。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各前后相邻的两排电磁阀之间保持有电磁阀间隙,又由于将左隔板以及右隔板各向上延伸到与罩壳相接触的程度,还由于将罩壳的结构体系的罩壳前翻盖的前侧以及罩壳后翻盖的后侧分别搁置在前支承架以及后支承架朝向上的一侧,因而能作为上风腔的上风道形成一个前、后、左、右以及上部五个方向全部密封的密封体系,电磁阀产生的热量在上风道内的风压作用下只能从电磁阀间隙向下引出至外界,有助于显著改善电磁阀的散热效果而得以确保电磁阀的参数稳定性;之二,由于将风扇在对应于电磁阀的区域以间隔状态设置在前支承架以及后支承架上,因而有利于改善风扇的进风效果并且由于在对应于风扇的区域在前支承架以及后支承架上分别设置了前防尘机构以及后防尘机构,因而能阻止工作场所的纤维尘杂被风扇引入上风道而污染电磁阀,避免了有可能影响电磁阀散热的因素;之三,由于变已有技术将风扇设置于罩壳改变为设置于前支承架以及后支承架,因而有益于显著减轻罩壳的重量或承重而得以避免罩壳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3为已有技术中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电子提花机的结构体系的前支承架1、后支承架2、左墙板3、右墙板4、罩壳5和提刀传动装置6,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在长度方向彼此前后平行,左墙板3设置在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的左端之间,右墙板4设置在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的右端之间,罩壳5设置在左墙板3与右墙板4之间,提刀传动装置6在对应于左墙板3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之间。由于前述的提刀传动装置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参见CN106400249B(曲柄摇杆式电子提花机),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继续见图1,示出了电磁阀组件结构体系的左隔板7a、右隔板7b和电磁阀7c,左隔板7a在对应于左墙板3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之间,右隔板7b在对应于右墙板4的左侧的位置固定在前支承架1与后支承架2之间,电磁阀7c有排列的复数排并且每排有复数个,该电磁阀7c设置于左隔板7a与右隔板7b之间;示出了前述的风冷却结构包括上风道8a和风扇9,上风道构成于前述罩壳5的顶部与前述电磁阀7c的上部之间。

  由于前述电磁阀7c属于公知技术并且可以参见CN106596869A(电子提花机电磁铁组件测试装置)中揭示的电磁铁结构,因而申请人同样不再展开说明。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左隔板7a以及前述的右隔板7b各向上延伸到与前述罩壳5相接触的程度,在前述电磁阀7c中,各前后两排电磁阀7c之间保持有电磁阀间隙7d,前述上风道8a与前述电磁阀间隙7d相通,而该电磁阀间隙7d与外界相通,前述的风扇9以间隔状态设置在前述前支承架1以及后支承架2上,即在前支承架1和后支承架2上并且在对应于设置有电磁阀7c的区域(区间)各间隔设置有风扇9,在前支承架1上并且在对应于设置在前支承架1上的前述风扇9的区域设置有一前防尘机构10,而在后支承架2上并且在对应于设置在后支承架2上的前述风扇9的区域设置有一后防尘机构20。由图1所示,同一排的自左向右排列的电磁阀7c是彼此挨着的,而各前后相邻的两排电磁阀7c之间构成有前述的电磁阀间隙7d。

  在图1中还示出了一组件箱7e,该组件箱7e实际上是一个围合框,上部和下部是不封闭的,前述电磁阀7c对应于组件箱7e。

  继续见图1,前述的罩壳5包括罩壳顶板51、罩壳前翻盖52和罩壳后翻盖53,罩壳顶板51的左端与前述左墙板3的右侧上部的居中位置固定,而罩壳顶板51的右端与前述右墙板4的左侧上部的居中位置固定,罩壳前翻盖52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后侧通过罩壳前翻盖铰接部件521与罩壳顶板5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铰接,而罩壳前翻盖52的长度方向的前侧下部构成为罩壳前翻盖自由侧并且搁置在前述前支承架1朝向上的一侧表面,罩壳后翻盖53的长度方向的上部前侧通过罩壳后翻盖铰接部件531与罩壳机板5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铰接,而罩壳后翻盖53的长度方向的后侧下部构成为罩壳后翻盖自由侧并且搁置在前述后支承架2朝向上的一侧表面,其中,前述罩壳前翻盖52还搁置在前述左隔板7a以及右隔板7b的前端上部,而罩壳后翻盖53还搁置在左隔板7a以及右隔板7b的后端上部,由罩壳顶板51、罩壳前翻盖52以及罩壳后翻盖53、前述的左隔板7a以及前述的右隔板7b共同围合而成的空间构成为前述的上风道8a。该上风道8a也可称为“上风腔”。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罩壳前翻盖铰接部件521以及罩壳后翻盖铰接部件531为铰链,在图1中虽然示出了用于将罩壳前翻盖52以及用于将罩壳后翻盖53与罩壳顶板51铰接的各四个铰链,但并不受到该数量的限制,此外,还可采用长条状的销轴将罩壳前翻盖52以及罩壳后翻盖53与罩壳顶板51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电磁阀间隙7d的宽度优选为1-5mm较好地为1.5-4.5mm,更好地为2.5-3.5mm,最好为3mm(本实施例选择3mm)。前述的电磁阀间隙7d的宽度选择在1-5mm范围是经过申请人所作的反复试验得出的,因为电磁阀间隙7d小于1mm,通风散热效果并不能达到期望的极致程度,而大于5mm,则会不合理地增大组件箱7e的体积,因为电磁阀7c是位于组件箱7e内的。

  由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前支承架1的左端和右端各支固在一前支承架支承脚11上,前述的后支承架2的左端和右端各支固在一后支承架支承脚21上。

  由于对应于设置在前述后支承架2上的前述风扇9的区域而同样设置于后支承架2上的前述后防尘机构20的结构是与对应于设置在前述前支承架1上的前述风扇9的区域而同样设置于前支承架1上的前述前防尘机构10的结构相同的,也就是说,设置在后支承架2上的后防尘机构20的结构是与设置在前支承架1上的前防尘机构10的结构相同 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前防尘机构10进行说明,该前防尘机构10包括一前防尘网框101和一前防尘网102,前防尘网框101在对应于设置在前述前支承架1的前述风扇9的区域与前述前支承架1的前侧固定,前防尘网102与前防尘网框101的前侧固定,该前防尘网102的后侧与前支承架1的前侧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前防尘网框腔1011,风扇9的风扇进风口与该前防尘网框腔1011相通,而前防尘网框腔1011隔着前防尘网102与外界相通,风扇9的风扇出风口与前述上风道8a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前防尘网102为金属防尘网,但也可以使用非金属防尘网如由塑料或类似的材料制成的防尘网。

  前述前支承架1以及后支承架2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这种形状一方面具有强度优异的长处,另一方面有便于设置前述的相关部件,例如将风扇9以及前防尘机构10、后防尘机构20的设置。

  由图1所示,在前述左墙板3与前述左隔板7a之间构成有一左提刀腔30,而在前述右墙板4与前述右隔板7b之间构成有一右提刀腔40。

  在电子提花机工作时,前述电磁阀7c处于工作状态,数百上千累万个电磁阀7c产生的热量在风扇9的工作下从组件箱7e的下部排至外界,现申请人以设置在前支承架1上的风扇9以及前防尘机构10为例进行说明,在风扇9的工作下,外界空气依次经前防尘网102上的网孔、前防尘网框腔1011、风扇9的风扇进风口、风扇9的风扇出风口和上风道8a(即上风腔)进入各前后相邻的两排电磁阀7c的电磁阀间隙7d,将电磁阀7c产生的热带走,也就是将电磁阀7c产生的热从组件箱7e的下部排出,如此循环而得以体现对电磁阀7c的优异的风冷却效果。由于设置于后支承架2上的风扇9工作而对电磁阀7c实施风冷却的道理与前述雷同,因而不再重复说明。风冷却过程中的空气流向由示意于图2中的箭头揭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