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造> 一种用于送纱器的新型滤纱装置独创技术10725字

一种用于送纱器的新型滤纱装置

2021-02-10 23:45:46

一种用于送纱器的新型滤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送纱器的新型滤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纱线织造过程中,为防止纱径粗细不一混纺于布匹中而影响布匹的质量,皆在纱线进入送纱轮之前设置一过滤纱线线径的滤纱器。经过滤纱器过滤后的纱线,粗细基本一致,有利于纺线织造质量的提升。利用这种经过滤纱作用后的纱线,可以保证同一批次纺织制品细腻度的统一。

  然而,现有的滤纱装置通过在滤纱器上设有多条不同大小规格的线径沟槽,以供选择不同线径纱线送纱作业的选择,同时现有滤纱器上的线径沟槽均呈放射状。这种传统的滤纱器所能提供的线径的尺寸难以调节,一旦纱线的纱径与滤砂器的线径沟槽不吻合,需对滤纱器进行更换,给操作生产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送纱器的新型滤纱装置,解决了滤纱器所提供的线径的尺寸难以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送纱器的新型滤纱装置,包括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边沿咬合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从动轮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从动轮的顶部通过轴承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顶部安装有卡紧限位板,所述固定轴的表面套接有出纱板,所述出纱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出纱孔和第二出纱孔,所述固定轴的底端通过螺纹套接有支撑套筒,所述支撑套筒的表面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站脚,所述横杆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套设有进纱板,所述进纱板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第一进纱筒和第二进纱筒,所述进纱板的内部贯穿连接有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底部连接有滤纱外壳,所述滤纱外壳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一对接孔和第二对接孔,所述固定轴的表面套设有滤纱整理筒,所述滤纱整理筒的内部贯穿开设有第一整理孔和第二整理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均为圆周阵列状排布,且第二调节孔的直径为第一调节孔直径的三分之二。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纱孔和第二出纱孔的直径大小分别与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的直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出纱孔和第二出纱孔分别与第一对接孔和第二对接孔同心同轴且等半径设置。

  优选的,所述站脚通过横杆与支撑套筒连接,且站脚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站脚通过横杆与另一个站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箱的底部与一个站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滤纱外壳与滤纱整理筒之间为套接设置,且外壳顶部开设的第一对接孔和第二对接孔分别与第一整理孔和第二整理孔同心同轴等半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传动齿轮的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通过从动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随之转动,并在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转动过程中对第一整理孔和第二整理孔的开口进行遮挡,通过遮挡调节第一整理孔和第二整理孔开口的大小,从而灵活调节线径的尺寸,进一步地,可灵活调节过滤纱线的速率,极大地方便了滤纱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部视角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通孔机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纱整理筒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结构图。

  图中:1电机箱;2散热孔;3电机;4传动齿轮;5从动轮;6第一调节孔;7第二调节孔;8固定轴;9卡紧限位板;10出纱板;11第一出纱孔;12第二出纱孔;13支撑套筒;14横杆;15站脚;16竖杆;17进纱板;18第一进纱筒;19第二进纱筒;20中心柱;21滤纱外壳;22第一对接孔;23第二对接孔;24滤纱整理筒;25第一整理孔;26第二整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送纱器的新型滤纱装置,包括电机箱1,电机箱1的表面开设有散热孔2,电机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转轴设置有传动齿轮4,传动齿轮4的边沿咬合有从动轮5,从动轮5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调节孔6,从动轮5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二调节孔7,从动轮5的顶部通过轴承设置有固定轴8,固定轴8的顶部安装有卡紧限位板9,固定轴8的表面套接有出纱板10,出纱板10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出纱孔11和第二出纱孔12,固定轴8的底端通过螺纹套接有支撑套筒13,支撑套筒13的表面设置有横杆14,横杆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站脚15,横杆14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竖杆16,竖杆16的顶端套设有进纱板17,进纱板17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第一进纱筒18和第二进纱筒19,进纱板17的内部贯穿连接有中心柱20,中心柱20的底部连接有滤纱外壳21,滤纱外壳21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一对接孔22和第二对接孔23,固定轴8的表面套设有滤纱整理筒24,滤纱整理筒24的内部贯穿开设有第一整理孔25和第二整理孔26。

  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可带动传动齿轮4转动,通过传动齿轮4转动可带动从动轮5转动,通过从动轮5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调节孔6和第二调节孔7随之转动,并在第一调节孔6和第二调节孔7转动过程中对第一整理孔25和第二整理孔26的开口进行遮挡,通过遮挡调节第一整理孔25和第二整理孔26开口的大小,从而灵活调节线径的尺寸,进一步地,可灵活调节过滤纱线的速率,极大地方便了滤纱装置的使用,通过设置站脚15,一方面可通过站脚15对滤纱机构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可通过站脚15防止滤纱机构底部磨损影响使用效果。

  具体的,第一调节孔6和第二调节孔7均为圆周阵列状排布,且第二调节孔7的直径为第一调节孔6直径的三分之二,通过设置第一调节孔6和第二调节孔7,通过从动轮5的转动,从而将滤纱整理筒24表面开设的第一整理孔25和第二整理孔26进行限位,从而调节出纱量。

  具体的,第一出纱孔11和第二出纱孔12的直径大小分别与第一调节孔6和第二调节孔7的直径大小相等,第一出纱孔11和第二出纱孔12分别与第一对接孔22和第二对接孔23同心同轴且等半径设置,通过设置同心同轴且等半径的第一出纱孔11、第二出纱孔12和第一对接孔22、第二对接孔23,有利于保证出纱过程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站脚15通过横杆14与支撑套筒13连接,且站脚15设置有若干个,站脚15通过横杆14与另一个站脚15连接,通过设置站脚15,一方面可通过站脚15对滤纱机构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可通过站脚15防止滤纱机构底部磨损影响使用效果。

  具体的,电机箱1的底部与一个站脚15的顶部固定连接,电机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通过电机箱1的底部与站脚15的顶部固定连接,从而可保护电机箱1的底部免受磨损,通过电机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机3可正常工作。

  具体的,滤纱外壳21与滤纱整理筒24之间为套接设置,且外壳21顶部开设的第一对接孔22和第二对接孔23分别与第一整理孔25和第二整理孔26同心同轴等半径设置,通过设置滤纱外壳21,可对滤纱整理筒24的外壁进行有效保护,通过设置第一对接孔22和第二对接孔23分别与第一整理孔25和第二整理孔26同心同轴等半径,保证出纱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在使用时,通过将纱线从进纱板17内部贯穿设置的第一进纱筒18、第二进纱筒19的内部放入,此时,通过电机3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带动传动齿轮4转动,通过传动齿轮4转动可带动从动轮5转动,通过从动轮5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调节孔6和第二调节孔7随之转动,并在第一调节孔6和第二调节孔7转动过程中对第一整理孔25和第二整理孔26的开口进行遮挡,通过遮挡调节第一整理孔25和第二整理孔26开口的大小,从而灵活调节线径的尺寸,经过进纱板17的纱线通过滤纱外壳21表面开设的第一对接孔22和第二对接孔23以及第一整理孔25和第二整理孔26进入滤纱整理筒24的内部,通过整理筒对纱线的梳理作用,整理后的纱线将通过第一调节孔6、第二调节孔7以及第一出纱孔11和第二出纱孔12出纱,从而完成对纱线的过滤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用于送纱器的新型滤纱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