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织物处理> 一种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独创技术25808字

一种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

2021-04-25 13:03:53

一种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由于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等特点,在现实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青睐。

  为了达到美观的要求,在无纺布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无纺布进行染色,在对无纺布进行染色时,一般将无纺布投入染色缸或者染色罐中,通过对染色缸或者染色罐进行加热以及对无纺布进行搅拌,以快速对无纺布进行染色,染色之后待无纺布上的燃料干燥之后即可。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在对无纺布进行染色之后,无纺布上还粘附有较多的染液,当将粘附有较多染液的无纺布进行悬挂晾干时,染液会向位置较低处的无纺布位置处聚集,使得无纺布的染色不均匀,且当无纺布上的染液较多时会造成无纺布晾干的时间增长,从而降低生产效率,还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具有当无纺布染色之后能够将附着在无纺布上的染液进行快速清理以防止染色不均等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该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采用如下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刮液装置、染液导向件、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以及收布装置,所述刮液装置将无纺布上的染液进行刮匀,所述染液导向件将无纺布上刮下的染液导流至预设的染液缸中,所述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对无纺布进行加温以对染液进行快速烘干,所述的收布装置用以对进行烘干之后的无纺布进行收卷运输;

  其中,所述刮液装置包括安装架、连接杆、挤压杆以及刮料板,所述连接杆对称设置于挤压杆的两端,且所述连接杆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架的两侧,所述刮料板一体设置于安装架上且朝向挤压杆的一侧伸出,所述挤压杆与刮料板之间形成有供无纺布穿设的穿设槽,于工作状态时,将无纺布穿设于穿设槽内以通过挤压杆与刮料板的挤压以将无纺布上对于的染液进行清理;

  所述染液导向件包括导液板、弧形弹性块、拨动块以及卡接凸柱,所述弧形弹性块设于导液板顶角处且向安装架的方向伸出,所述卡接凸柱一体设于弧形弹性块远离导液板的一侧,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供卡接凸柱卡接安装的卡接槽,所述拨动块一体设于弧形弹性块上且位于与卡接凸柱相对的一侧;

  所述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固定架以及红外加热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红外加热板以及第二弧形板依次安装于固定架上,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之间留有供红外加热板热量散发的间隙,无纺布覆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上;

  该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进行染色之后的无纺布安装在刮液装置上,通过挤压杆与刮料板之间的相互配合将无纺布上多余的染液进行去除;

  S2:将通过上一步骤刮下的染液通过染液导向件导流至预设的容器中进行收集以防止染液被污染;

  S3:将经过第一步的即多余染液去除的无纺布覆设在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上,通过红外加热板的加热将染色之后的无纺布进行烘干;

  S4:将经过烘干之后的无纺布通过收布装置进行收卷;

  S5:最后将收卷之后的无纺布进行包装与运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刮液装置、染液导向件、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以及收布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将无纺布上多余的染液进行清理掉,防止染色不均匀,除此之外,还能够进行烘干收集,以快速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刮液装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挤压杆与刮料板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快速的将无纺布上的染液刮下来,且可通过控制挤压杆与刮料板之间的间距,以对不同厚度的无纺布进行去染液,使得装置的实用性更高;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时,能够对染色之后的无纺布进行快速的加温烘干,使得无纺布在进行染色之后能够快速的使用,且通过烘干的方式对无纺布进行烘干操作时占用看了较少的使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以及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杆固定连接于挤压杆的两端且向安装架的方向伸出,所述第二螺纹杆固定连接于安装架上且向第一螺纹杆的方向伸出,所述螺纹套设于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之间且与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螺纹配合,其中,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以及螺纹套相互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转动螺纹套调整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之间的间距,当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之间的间距调整之后,使得挤压杆与刮料板之间的间距也能够快速的进行调整,当挤压杆与刮料板之间的间距能够自由的调整时,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无纺布,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与利用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液板包括第一延长板、第二延长板,其中所述弧形弹性块设于第一延长板上,所述第二延长板插设安装于第一延长板中,所述第一延长板上开设有供第二延长板插设滑移的滑移槽,所述第一延长板与第二延长板通过卡接件进行安装固定;

  其中,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块、卡接柱、驱动压簧、抵接块以及顶紧柱,所述卡接柱穿设滑移于卡接块上,所述抵接块一体设于卡接柱的一端,所述驱动压簧一侧与卡接块抵接,所述驱动压簧另一侧与抵接块抵接,所述第一延长板上开设有若干供卡接柱卡接固定且与滑移槽相互连通的卡接孔,所述第二延长板上开设有供卡接柱、抵接块以及驱动压簧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卡接块螺纹安装于第一安装槽中;

  所述第二延长板上开设有供顶紧柱螺纹安装且与第一安装槽相互连通的第二安装槽,所述顶紧柱位于第二安装槽的一端一体设有与抵接块抵触顶紧的锥形柱,所述锥形柱截面圆的直径沿远离顶紧柱的方向上逐渐递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延长板与第二延长板之间相互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调整第一延长板与第二延长板之间的相对距离,当无纺布的厚度较大即多余的染液较多的情况下,将第一延长板与第二延长板的相对距离加长,以防止过多的染液飞溅到地面上,当无纺布的厚度较小即多余的染液较少时,可减少第一延长板与第二延长板的相对长度,以减提高空间利用率;其中,在实际对第一延长板与第二延长板的实际调节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转动顶紧柱,使得顶紧柱从第二安装槽中脱离,当顶紧柱从第二安装槽中脱离之后锥形柱会一同向下位移,由于锥形柱的锥形设置留出了顶紧柱移动的空间,而抵接块收到驱动压簧的驱动力的作用向第一安装槽的槽内继续运动,带动顶紧柱向第一安装槽的位置一同移动,从而使得顶紧柱从卡接孔中脱离,即可实现移动第二延长板的效果,当将第二延长板移动至需要的位置处时,柠动顶紧柱使得锥形柱推动卡接柱将卡接柱向卡接孔的方向推动,从而使得第二延长板实现固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弧形板靠近固定架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条,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供连接条滑移安装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条远离第一弧形板的一侧一体设有与固定架远离第一弧形板一侧抵触滑移的抵触板,所述抵触板靠近固定架的一体一体设有限位凸块,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若干供限位凸块插接固定的插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条的设置与抵触板的相互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将连接条穿过安装孔固定在第一弧形板上,使得抵触板在固定架上抵触,并使抵触板上的限位凸块卡接至插接槽中,以使抵触板不会在固定架上滑移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弧形板不会在固定架上滑移运动,当需要改变第一弧形板的位置时,操作人员只需摆动抵触板,使抵触板发生向远离固定架的方向的弯曲形变以使限位凸块从插接槽中脱离,再移动抵触板以及第一弧形板的位置,当移动至预设的位置处之后,松开抵触板,使抵触板上的限位凸块卡接至插接槽中即可。通过改变第一弧形板的位置以调整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红外加热板的照射范围,从而根据无纺布的厚度及时调整对无纺布的加热时间,以防止无纺布加热过度而对无纺布造成损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弧形板上开设有供连接条安装的限位槽,所述连接条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条的挤压件,所述挤压件包括固定压簧、固定柱以及固定板,其中,所述固定柱一体设于连接条靠近限位槽的一端且与连接条的延长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固定压簧套设于固定柱上且与限位槽侧壁抵触,所述固定板一体设于连接条上且位于与固定柱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延长板上开设有供固定板插设固定的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连接条安装至第一延长板上时,只需将固定压簧套设于固定柱上,并挤压固定压簧以将固定压簧、连接条以及固定板安装至限位槽中,当固定压簧、连接条以及固定板全部安装至限位槽中之后,固定板收到固定压簧的回弹力而卡接至固定槽中,通过固定板与固定槽之间的卡接作用而使得连接条不会从第一弧形板上脱落,且此种安装方式操作方便简单,提高连接条安装的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弧形板上开设有供固定压簧嵌设安装的嵌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设槽的设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固定压簧一端套设于固定柱上,驱动压簧的另一端嵌设于嵌设槽中,使得固定压簧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易掉落,提高固定压簧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连接条安装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刮液装置、染液导向件、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以及收布装置相互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将无纺布上的染液进行刮干,且能够对无纺布进行快速的烘干,操作方便快捷,在能够防止染色不匀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2.刮液装置能够根据无纺布的厚度进行调节,使得厚度不同的无纺布均能够自由的将多余的染液进行刮付,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使得不同厚度的无纺布均能够得到适合的烘干效果,防止将无纺布烤坏,提高装置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刮液装置、染液导向件、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以及收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刮液装置以及穿设槽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安装架以及B部染液导向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导液板的剖视图以及C部卡接件与D部抵接块、锥形柱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固定架、第一弧形板以及第二弧形板的剖视图。

  图8是挤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刮液装置;2、染液导向件;3、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4、收布装置;11、安装架;12、连接杆;13、挤压杆;14、刮料板;15、穿设槽;21、导液板;22、弧形弹性块; 23、拨动块;24、卡接凸柱;111、卡接槽;31、第一弧形板;32、第二弧形板;33、固定架; 34、红外加热板;35、间隙;121、第一螺纹杆;122、第二螺纹杆;123、螺纹套;211、第一延长板;212、第二延长板;2111、滑移槽;5、卡接件;51、卡接块;52、卡接柱;53、驱动压簧;54、抵接块;55、顶紧柱;2112、卡接孔;2121、第一安装槽;2122、第二安装槽;56、锥形柱;321、连接条;331、安装孔;322、抵触板;323、限位凸块;324、插接槽; 2113、限位槽;6、挤压件;61、固定压簧;62、固定柱;63、固定板;2114、固定槽; 2445、嵌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无纺布一种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该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采用如下加工设备,该加工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刮液装置1、染液导向件2、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3以及收布装置4,刮液装置1将无纺布上的染液进行刮匀,染液导向件2将无纺布上刮下的染液导流至预设的染液缸中,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3对无纺布进行加温以对染液进行快速烘干,收布装置4用以对进行烘干之后的无纺布进行收卷运输;在当无纺布进行染色之后,通过以上的装置能够使得无纺布不会由于染液的堆积而染色不充分,且染液能够更加快速的干燥,减少无纺布布料的堆积,且能够提高厂房空间的利用率。

  参照图3所示,刮液装置1包括安装架11、连接杆12、挤压杆13以及刮料板14;安装架11设于工作车间的地面上,且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1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刚性与强度;连接杆12与挤压杆13也为金属材质制成,连接杆1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挤压杆13的两端,且连接杆12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架11的两侧;刮料板14一体设置于安装架11上且朝向挤压杆13的一侧伸出,挤压杆13与刮料板14之间形成有供无纺布穿设的穿设槽15,将穿设槽15的开槽长度设置成略小于无纺布的厚度;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无纺布穿设于穿设槽15内,通过挤压杆13与刮料板14的挤压将无纺布上多余的染液进行刮除,以达到将无纺布上多余的染液进行刮除的效果,从而避免由于无纺布上染液过多而造成染色不均以及无纺布难以烘干的效果出现。

  继续参照图3所示,为了在实际工作时能够根据无纺布的厚度而调整穿设槽15的开槽大小,将连接杆12设成长度可调结构,通过调整俩呢肌酐的长度以调整穿设槽15的开槽大小;该可调结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连接杆12包括第一螺纹杆121、第二螺纹杆122以及螺纹套123,第一螺纹杆121固定连接于挤压杆13的两端且向安装架11的方向伸出,第二螺纹杆122固定连接于安装架11上且向第一螺纹杆121的方向伸出,螺纹套123设于第一螺纹杆121与第二螺纹杆122之间且与第一螺纹杆121与第二螺纹杆122螺纹配合,其中,第一螺纹杆121与第二螺纹杆122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转动螺纹套123调整第一螺纹杆121与第二螺纹杆122之间的间距,当第一螺纹杆121与第二螺纹杆122之间的间距调整之后,使得挤压杆13与刮料板14之间的间距也能够快速的进行调整,当挤压杆13与刮料板14之间的间距能够自由的调整时,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无纺布,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与利用率。

  参照图4所示,染液导向件2包括导液板21、弧形弹性块22、拨动块23以及卡接凸柱24,本实施例中导液板21为金属材质制成的板状结构,弧形弹性块22为金属材质制成的弧形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及可形变的特性,且弧形弹性块22设于导液板21的四顶角处,卡接凸柱24一体设于弧形弹性块22远离导液板21的一侧,安装架11上开设有供卡接凸柱 24卡接安装的卡接槽111;在将导液板21安装至安装架11上时操作人员只需通过收布按压弧形弹性块22,以驱使卡接凸柱24向导液板21的一侧运动,再使卡接凸柱24对准卡接槽111的位置,放松弧形弹性块22,使得弧形弹性块22上的卡接凸柱24插设至卡接槽111中,即可将导液板21安装至安装架11上。拨动块23一体设于弧形弹性块22上且位于与卡接凸柱24相对的一侧;当需要将卡接凸柱24从卡接槽111中取下时,操作人员只需摆动拨动块23 带动卡接凸柱24从卡接槽111中脱离即可。

  参照图5所示,为了能够在染液较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对染液进行很好的引导,将导液板21 设成可延长状结构,当染液较多是,将导液板21的长度延长,以使得染液均能够被承接引导,该延长结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导液板21包括第一延长板211、第二延长板212,其中弧形弹性块22设于第一延长板 211上,第二延长板212插设安装于第一延长板211中,第一延长板211上开设有供第二延长板212插设滑移的滑移槽2111,第一延长板211与第二延长板212通过卡接件5进行安装固定;第一延长板211与第二延长板212问倾斜设置,当染液落入至第一延长板211与第二延长板212上时会随着第一延长板211与第二延长板212的倾斜而流下。

  卡接件5包括卡接块51、卡接柱52、驱动压簧53、抵接块54以及顶紧柱55,卡接柱52为塑料材质制成的金属结构,卡接块51为塑料材质制成的圆形结构,卡接柱52穿设滑移于卡接块51上,抵接块54一体设于卡接柱52的一端,驱动压簧53一侧与卡接块51抵接,驱动压簧53另一侧与抵接块54抵接,第一延长板211上开设有若干供卡接柱52卡接固定且与滑移槽2111相互连通的卡接孔2112,第二延长板212上开设有供卡接柱52、抵接块54以及驱动压簧53安装的第一安装槽2121,卡接块51螺纹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21中;在实际安装时,将驱动压簧53套设于卡接柱52上,并将卡接柱52穿过卡接块51之后,将抵接块 54、驱动压簧53安装至第一安装槽2121中,并将卡接块51螺纹固定在第一安装槽2121中,此时抵接块54由于驱动压簧53的抵触会向第一安装槽2121中伸进,同时会带动卡接柱52 向第一安装槽2121中伸进。第二延长板212上开设有供顶紧柱55螺纹安装且与第一安装槽 2121相互连通的第二安装槽2122,顶紧柱55位于第二安装槽2122的一端一体设有与抵接块 54抵触顶紧的锥形柱56,锥形柱56截面圆的直径沿远离顶紧柱55的方向上逐渐递减。当需要将第二延长板212安装至第一延长板211上时,只需将第二延长板212插入至第一延长板 211的预设位置处,再拧动顶紧柱55,使顶紧柱55上的锥形柱56移动至与抵接块54抵接的位置处,直至通过锥形快将抵接块54向卡接块51的位置挤压从而将卡接柱52挤压至卡接孔 2112中即可。

  参照图6所示,无纺布加温烘干装置3包括第一弧形板31、第二弧形板32、固定架33以及红外加热板34,第一弧形板31与第二弧形板32为金属材质制成的弧形板状结构,无纺布铺设安装在第一弧形板31与第二弧形板32上,红外加热板34安装于第一弧形板31与第二弧形板32之间,在第一弧形板31与第二弧形板32之间留有供红外加热板34热量散发的间隙35,当无纺布在第一弧形板31与第二弧形板32上滑移运动的过程中,红外加热板34 能够对无纺布加热,从而使无纺布上的染液能够快速干燥。

  参照图7、8所示,为了防止红外加热板34将厚度较薄的无纺布烧坏,将第一弧形板31 弧形板设置成可移动结构,当无纺布较薄时,将第一弧形板31向第二弧形板32的位置移动,以使第一弧形板31与第二弧形板32之间的间隙35减小从而防止将无纺布烧坏。该移动结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弧形板31靠近固定架33的一侧安装有连接条321,固定架33上开设有供连接条 321滑移安装的安装孔331,连接条321远离第一弧形板31的一侧一体设有与固定架33远离第一弧形板31一侧抵触滑移的抵触板322,抵触板322靠近固定架33的一体一体设有限位凸块323,固定架33上开设有若干供限位凸块323插接固定的插接槽324。连接条321的设置与抵触板322的相互配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将连接条321穿过安装孔331固定在第一弧形板31上,使得抵触板322在固定架33上抵触,并使抵触板322上的限位凸块323卡接至插接槽324中,以使抵触板322不会在固定架33上滑移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弧形板31 不会在固定架33上滑移运动,当需要改变第一弧形板31的位置时,操作人员只需摆动抵触板322,使抵触板322发生向远离固定架33的方向的弯曲形变以使限位凸块323从插接槽 324中脱离,再移动抵触板322以及第一弧形板31的位置,当移动至预设的位置处之后,松开抵触板322,使抵触板322上的限位凸块323卡接至插接槽324中即可。通过改变第一弧形板31的位置以调整第一弧形板31与第二弧形板32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红外加热板34 的照射范围,从而根据无纺布的厚度及时调整对无纺布的加热时间,以防止无纺布加热过度而对无纺布造成损坏。

  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将连接条321安装至第一弧形板31上,第一弧形板31上开设有供连接条321安装的限位槽2113,连接条32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条321的挤压件6,挤压件6包括固定压簧61、固定柱62以及固定板63,其中,固定柱一体设于连接条321靠近限位槽2113的一端且与连接条321的延长方向垂直设置,固定压簧61套设于固定柱62上且与限位槽2113侧壁抵触,固定板63一体设于连接条321上且位于与固定柱62相对的一侧,第一延长板211上开设有供固定板63插设固定的固定槽2114。在将连接条321安装至第一延长板211上时,只需将固定压簧61套设于固定柱62上,并挤压固定压簧61以将固定压簧61、连接条321以及固定板63安装至限位槽2113中,当固定压簧61、连接条321以及固定板63 全部安装至限位槽2113中之后,固定板63受到固定压簧61的回弹力而卡接至固定槽2114 中,通过固定板63与固定槽2114之间的卡接作用而使得连接条321不会从第一弧形板31上脱落,且此种安装方式操作方便简单,提高连接条321安装的效率。

  除此之外,第一弧形板31上开设有供固定压簧61嵌设安装的嵌设槽2445,嵌设槽2445 的设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固定压簧61一端套设于固定柱62上,驱动压簧53的另一端嵌设于嵌设槽2445中,使得固定压簧61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易掉落,提高固定压簧61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连接条321安装的稳定性。

  参照图1所示,该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染液刮除:将进行染色之后的无纺布安装在刮液装置1上,通过挤压杆13与刮料板 14之间的相互配合将无纺布上多余的染液进行去除;

  S2:染液导流:将通过上一步骤刮下的染液通过染液导向件2导流至预设的容器中进行收集以防止染液被污染;

  S3:烘干处理:将经过第一步的即多余染液去除的无纺布覆设在第一弧形板31与第二弧形板32上,通过红外加热板34的加热将染色之后的无纺布进行烘干;

  S4:收卷处理:将经过烘干之后的无纺布通过收布装置4进行收卷;

  S5:运输包装:最后将收卷之后的无纺布进行包装与运输。通过该工艺步骤的设置,能够减少染色不匀的现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无纺布制造染色后的处理工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