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天然纤维> 蚕茧渗透装置独创技术35139字

蚕茧渗透装置

2021-02-07 14:42:51

蚕茧渗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蚕丝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茧渗透装置。

  背景技术

  蚕茧在进行缫丝之前,需要经过一定的预处理,预处理过程包括选茧、渗透、蒸煮等工序,其中渗透就是将分选好的鲜茧在设定温度的水中进行浸泡,使得鲜茧中都充满水,以便后续通过蒸煮使得蚕茧中的胶质充分溶解。

  目前对于蚕茧进行渗透的设备包括配有盖子的渗透罐,渗透罐的底部设有可启闭的排料口;渗透罐内安装有带有网孔的网板,网板的外周圈与渗透罐的内壁相连,网孔的孔径以及网板与渗透罐内壁的间隙不超过蚕茧大小的1/5,网板的中部设有投料口和与网板本体铰接安装的网盖,网盖的形状、大小均与投料口相适配,且网盖上的网孔与网板的网孔保持一致;渗透罐的内腔分别与进水管、抽真空管相连通,其中抽真空管的一端延伸至罐内并朝上弯折,使得该端的端口朝上布置,且真空管的该端口位于网孔板的上方;另外,渗透罐还设有用于排水的附加排料口。使用时,先打开盖子和网盖,并关闭水阀、真空阀、排料口、附加排料口;然后向罐内倒入鲜茧,待网板以下填满鲜茧之后,盖上网盖锁紧,再将盖子盖合上;接着先抽真空,抽真空完毕后关闭真空阀,打开水阀向罐内放水,水量到位后关闭水阀,开始记录浸泡时间;浸泡时间到后,先打开附加排料口,放一部分水(因为向罐内加入的水是过量的),然后关闭附加排料口、打开排料口,将浸泡后的蚕茧排放至下一工位。

  然而,上述设备在使用中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向罐内投放鲜茧时,由于投料口较小,投料不方便,而且投料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蚕茧落至投料口外的网板上,需要借助人手/其他工具将其拨至投料口内。

  因此,在蚕茧的渗透方面,亟待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蚕茧渗透装置,其能够方便向罐体内投放蚕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蚕茧渗透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罐体,其内腔用于容置蚕茧和水;罐口,设置在罐体的顶部;盖子,其与罐口对应布置;排料口,其设置在罐体的底部,用于排放浸泡完毕的蚕茧和水;网板,其活动安装在罐体上,网板的外轮廓与罐体的内腔相适配,网板处于至少两种状态,其一为:处于避让位,网板在盖子打开、罐口裸露后,能够对经由罐口向罐体内的投料行为进行避让;其二为:处于工作位,其位于罐体的内腔中,并压靠在罐体内的蚕茧上。

  优选地,还包括A调节组件,A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网板至少在避让位与工作位之间切换。

  优选地,A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网板与盖子相互靠近/远离实现网板切换至避让位/工作位。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网板上的B调节组件,B调节组件用于在网板处于工作位时,根据网板上下两侧的压强调节网板上网孔的导通状态,并对处于网板上方的水进行截留;A调节组件还用于在蚕茧排放过程中调节网板切换至排水位,使得网板上方截留的水卸下并对排料口处残留的蚕茧进行冲刷。

  优选地,还包括活动安装在盖子上的升降杆,升降杆的第一端位于盖子外侧,其第二端与网板相连;当盖子与罐口处于盖合状态时,A调节组件通过调节升降杆相对于盖子上下移动实现网板在避让位、工作位和排水位之间的切换。

  优选地,盖子铰接安装在罐体上,A调节组件在盖子打开之前调节网板移至避让位,并在盖子与罐口盖合后调节网板移至工作位/排水位。

  优选地,盖子与罐体通过铰接轴连接,铰接轴的轴向沿水平方向布置。

  优选地,罐体的内壁上设有变径段,变径段的内壁与处于工作位的网板边部构成滑动密封配合;A调节组件通过调节升降杆带动网板移至变径段的下方实现网板切换至排水位,此时网板与变径段间隔布置,且变径段的内径<变径段下侧的罐体内壁的内径,使得网板上方截留的水经网板边部流向排料口。

  优选地,所述B调节组件包括橡胶垫,橡胶垫对应布置在网板上网孔的上方,且橡胶垫与网板的上表面相连,当网板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时,橡胶垫的下表面与网孔的边部之间存在可供水流和/或气流通过的导通区域;当网板下方压强小于上方压强时,橡胶垫与网孔的边部之间呈密封配合布置。

  优选地,还包括与罐体的内腔相连通的抽真空管,抽真空管的A端延伸至罐内变径段的上方并朝上弯折,A端的端口朝上布置,且抽真空管的A端位于网板移动轨迹的旁侧。

  优选地,变径段的截面为环形,变径段包括配合段和位于配合段下方的A导流段,配合段的内径与网板的外径相适配,A导流段的顶端与配合段衔接,A导流段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优选地,处于工作位的网板位于配合段的顶端,A调节组件在排料口开启之前,先调节网板下移至配合段的底端,在调节网板复位至工作位。

  优选地,变径段还包括位于配合段上方的B导流段,B导流段的底端与配合段衔接,B导流段的内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优选地,A调节组件为气缸/液压缸构成,气缸/液压缸的活塞杆构成升降杆。

  优选地,A调节组件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转动安装在盖子上,齿条沿铅锤方向布置在升降杆的第一端,齿轮与齿条相啮合,转动齿轮调节升降杆相对于盖子滑动。

  优选地,还包括进水管和串接在进水管上的进水阀,进水管的一端与罐体的下部内腔相连通,另一端通过输送泵组件与水源相连,进水阀用于调节进水管的导通状态。

  优选地,进水阀连接有进水操作部,进水操作部位于罐体旁侧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的范围内。

  优选地,进水管与罐体的连接处在网板处于工作位时位于网板的下方。

  优选地,还包括排水管和排水阀,排水管与罐体的下部内腔相通,排水管用于在排料口开启之前排出罐体内的部分水分;排水阀用于调节排水管的导通状态。

  优选地,排水阀连接有排水操作部,排水操作部设置在罐体旁侧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的范围内。

  优选地,还包括排料阀门和用于操控排料阀门的排料操作部,排料阀门与排料口对应布置,用于调控排料口的启闭状态;排料操作部与排料阀门相连,且布置在罐体旁侧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的范围内。

  优选地,所述网板的网孔小于蚕茧的外轮廓。

  优选地,排料口呈漏斗状布置。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蚕茧渗透装置,其采用罐体的内腔容置水和待渗透的鲜茧,通过设置与罐口相对应的盖子,用于实现对罐口的盖合与开启,通过在罐体底部设置排料口,用于实现排放水和渗透完成的蚕茧,通过将网板活动安装在罐体上,并使网板的外轮廓与罐体的内腔向适配,当网板处于避让位时,通过打开盖子可以使罐口裸露,以便对经由罐口向罐体内的投料行为进行避让,当网板处于工作位时,能够压靠在罐体内的蚕茧上,以防止加水时蚕茧上浮。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在网板切换至避让位并打开盖子后,通过罐口实现投料,使得投料操作更加方便、灵活,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蚕茧渗透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蚕茧渗透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B-B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出的蚕茧透装置的一个视角的轴测图;

  图8为图7中所示的蚕茧透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图8的右视图;

  图10为图8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图7中所示的蚕茧透装置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100-罐体,110-罐口,130-排料口,140-变径段,141-配合段,142-A导流段,143-B导流段,150-导向套,200-盖子,310-排料阀门,320-排料操作部,321-脚踏部,322-锁定解锁部,323-球头把手,330-驱动杆,331-连接块,331a-腰形孔,340-从动杆,341-转轴,400-网板,410-网孔,500-升降杆,600-橡胶垫,700-抽真空管,810-进水管,820-进水阀,830-进水操作部,840-排水管,850-排水阀,860-排水操作部,900-支撑台面,1000-导料槽,1010-导料出口,1020-挡料板,1030-缓冲帘,1040-盖板,1110-定滑轮,1120-吊绳,1130-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参阅图1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蚕茧渗透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渗透罐在投放鲜茧时,由于投料口较小,投料不方便,而且投料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蚕茧落至投料口外的网板400上,需要借助人手/其他工具将其拨至投料口内的问题。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蚕茧渗透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

  罐体100,罐体100的内腔用于容置蚕茧和水;罐体100顶部具有罐口110;罐口110对应布置有盖子200,盖子200用于实现盖合/开启罐口110;罐体100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130,排料口130用于排放水和渗透完毕的蚕茧;还包括网板400,网板400上具有网孔410,网板400活动安装在罐体100上,网板400的外轮廓与罐体100的内腔相适配,网板400处于至少两种状态,其一为:处于避让位,此时网板400在盖子200打开后能够使得罐口110处于裸露状态,能够对经由罐口110向罐体100内的投料行为进行避让;其二为:处于工作位,其位于罐体100的内腔中,并压靠在罐体100内的蚕茧上,以防罐内注水后蚕茧上浮,影响渗透效果,也能防止后续抽真空过程中,蚕茧进入真空管或堵住真空管的罐口110。

  本发明提供的蚕茧渗透装置,其采用罐体100的内腔容置水和待渗透的鲜茧,通过设置与罐口110相对应的盖子200,用于实现对罐口110的盖合与开启,通过在罐体100底部设置排料口130,用于实现排放水和渗透完成的蚕茧,通过将网板400活动安装在罐体100上,并使网板400的外轮廓与罐体100的内腔向适配,当网板400处于避让位时,通过打开盖子200可以使罐口110裸露,以便对经由罐口110向罐体100内的投料行为进行避让,当网板400处于工作位时,能够压靠在罐体100内的蚕茧上,以防止加水时蚕茧上浮。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在网板400切换至避让位并打开盖子200后,通过罐口110实现投料,使得投料操作更加方便、灵活,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上述方案,网板400是活动安装的,其至少可以处于两种状态,即避让位和工作位,关于网板400的状态切换可以采用手动方式,也可以借助相关机构来完成,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1至图6,还包括A调节组件,A调节组件用于调节网板400至少在避让位与工作位之间切换。也即,本优选方案是通过A调节组件来调节网板400的状态切换,有利于减少操作人员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

  进一步地,A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网板400与盖子200相互靠近/远离实现网板400切换至避让位/工作位。当A调节组件调节网板400与盖子200相互靠近,可以实现网板400向避让位切换,从而有利于在盖子200打开后将网板400从罐内移出,进而使得罐口110裸露,便于操作人员经由罐口110向罐内投放鲜茧;当操作人员向罐内投料完毕后,可以通过A调节组件调节网板400与盖子200远离,直至网板400压靠在罐内的鲜茧上,以防后续加水时蚕茧上浮,并可防止抽真空过程中蚕茧进入真空管或堵塞真空管的管口。

  鲜茧在抽真空后,其内部空气将会被抽轴,之后向罐体100的内腔注入水,水温在25℃~30℃之间,鲜茧将会快速渗入水分,直至鲜茧充满水,而且罐注水的量通常是多的,注水完毕后,水位高于网板400;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蚕茧渗透完毕将要排料之前,会先将罐内的水放出去一部分,剩下的水将会随着渗透完毕的蚕茧一起从排料口130卸下,但是这样会存在的问题是,在排料时,水通常会比蚕茧卸下的速度快,蚕茧通常会残留一部分在排料口130附近或者堵在排料口130,需要借助工具清理,才能使得残留/堵塞的蚕茧顺利卸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4、图6和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网板400上、且与网孔410对应布置的B调节组件,B调节组件用于在网板400处于工作位时,根据网板400上下两侧的压强调节网板400上网孔410的导通状态,并对处于网板400上方的水进行截留;A调节组件还用于在蚕茧排放过程中调节网板400切换至排水位,使得网板400上方截留的水卸下并对排料口130处残留的蚕茧进行冲刷。本方案实施的原理为:通过在网板400上设置与网孔410对应的B调节组件,在网板400处于工作位时,能够根据根据网板400上下两侧的压强调节网板400上网孔410的导通状态,并对处于网板400上方的水进行截留,以便在排料过程中,通过A调节组件调节网板400切换到排水位,使得网板400上截留的水卸下,从而实现对排料口130附近残留的、未能完全卸下的蚕茧进行冲刷,使其完全卸下,由此,通过合理利用罐体100内过多的水分,达到清理排料口130附近残留蚕茧的目的,并且还可以减少工具的使用和减少操作人员因使用工具清理排料口130处的蚕茧而产生的工作量。

  为了实现对网板400的位置切换,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如图4、图6和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活动安装在盖子200上的升降杆500,升降杆500的第一端位于盖子200外侧,其第二端与网板400相连;当盖子200与罐口110处于盖合状态时,A调节组件通过调节升降杆500相对于盖子200上下移动实现网板400在避让位、工作位和排水位之间的切换。本方案的实施原理为:在盖子200上活动安装升降杆500,使升降杆500的第一端留在盖子200外侧,升降杆500的第二端连接网板400,当盖子200盖合在罐口110时,通过A调节组件调节升降杆500上下移动,即可实现网板400切换至避让位/工作位/排水位。

  为了防止盖子200打开/盖合过程中,出现因网板400与罐体100之间发生干涉,导致盖子200不方便打开/盖合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1至图12,盖子200铰接安装在罐体100上,A调节组件在盖子200打开之前调节网板400移至避让位,并在盖子200与罐口110盖合后调节网板400由避让位移至工作位/排水位。本优选方案通过将盖子200铰接与罐体100铰接安装,从而打开盖子200只需要将盖子200绕铰接轴旋转即可;另外,由于A调节组件在盖子200打开之前将网板400调至避让位,这样可以防止打开盖子200时,因网板400与罐体100发生干涉,导致出现阻碍盖子200打开的情况;其次,由于A调节组件在盖子200盖合之后调节网板400由避让位向工作位/排水位切换,从而能够防止盖子200盖合时,因网板400与罐体100发生干涉,而导致出现阻碍盖子200盖合的情况。

  为了更加方便的打开盖子200,也为了防止盖子200开启后对横向空间的占用,参阅图1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更为优选的方案为:盖子200与罐体100通过铰接轴连接,铰接轴的轴向沿水平方向布置。由于铰接轴的轴向是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因此,通过向上/向下翻转盖子200即可实现打开/盖合罐口110的目的,盖子200的翻转轨迹是位于纵向空间上,从而可以提高对纵向空间的合理利用,减少对于横向空间的占用。

  为了实现在排料之前将网板400上方的水进行截留,以及在排料过程中将网板400上的水卸下,以冲下排料口130附近的蚕茧的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具体方案为:如图1、图3至图12所示,罐体100的内壁上设有变径段140,变径段140的内壁与处于工作位的网板400边部构成滑动密封配合;A调节组件通过调节升降杆500带动网板400移至变径段140的下方实现网板400切换至排水位,此时网板400与变径段140间隔布置,且变径段140的内径<变径段140下侧的罐体100内壁的内径,使得网板400上方截留的水经网板400边部流向排料口130。本优选方案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罐体100内壁上设置变径段140,且变径段140与处于工作位的网板400边部构成滑动密封配合,当排料口130的排料阀门310开启之后,网板400只要还处于工作位,就能够保持对其上方的水的截留作用,当排料过程持续一定时间后,通过A调节组件调节升降杆500下移使得网板400切换至排水位,即网板400下移至变径段140的下方,此时由于网板400与变径段140间隔布置,且变径段140的内径<变径段140下侧的罐体100内壁的内径,从而使得网板400上方截留的水经网板400边部流向排料口130,将排料口130处的残留的蚕茧冲下。

  具体地,所述B调节组件包括橡胶垫600,橡胶垫600对应布置在网板400上网孔410的上方,且橡胶垫600与网板400的上表面相连,当网板400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时,橡胶垫600的下表面与网孔410的边部之间存在可供水流和/或气流通过的导通区域;当网板400下方压强小于上方压强时,橡胶垫600与网孔410的边部之间呈密封配合布置。

  如图1、图3至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蚕茧渗透装置,还包括与罐体100的内腔相连通的抽真空管700,用于对罐体100的内腔实施抽真空,该抽真空管700的A端延伸至罐内变径段140的上方并朝上弯折,A端的端口朝上布置,且抽真空管700的A端位于网板400移动轨迹的旁侧,抽真空管700的另一端与真空泵相连。通过将抽真空管700的A端向盖子200一侧折弯,使得端口朝上布置,可以防止向罐内注水量超过网板400时,水进入A端的端口内,影响下次抽真空。

  关于变径段140的结构形式,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如图4、图6和图11所示,变径段140的截面为环形,变径段140包括配合段141和位于配合段141下方的A导流段142,配合段141的内径与网板400的外径相适配,A导流段142的顶端与配合段141衔接,A导流段142的内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本方案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将变径段140的具体结构划分为上下衔接的配合段141和A导流段142,并采用配合段141与处于工作位的网板400进行适配,也即上述方案中提及的,两者能够滑动密封配合,从而实现处于工作位的网板400能够将上方的水实施截留,以便在排料过程中卸下冲刷排料口130附近的残留蚕茧;其次还由于A导流段142的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能够在网板400上方的水经由网板400的边部卸下的过程中,对水流沿罐体100内壁的流向进行导引,也便于对变径段140的日常清洁保养,避免产生卫生死角。

  由于蚕茧会在吸水渗透过程中,随着自身重量的增加,逐渐由最初的悬浮状态转变成向下沉积的状态,直至蚕茧在被水完全渗透后,蚕茧将会沉积在罐体100内腔的底部,致使蚕茧与网板400之间呈间隔状布置,而间隔处就是水,通常情况下,在排料之前,需要将罐体100内的水先排出一部分,但是为了排水操作势必会降低生产节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更为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4、图6和图11,处于工作位的网板400位于配合段141的顶端,A调节组件在排料口130开启之前,先调节网板400下移至配合段141的底端。其原理在于:当网板400处于工作位时,网板400位于配合段141的顶端,而在排料口130的排料阀门310开启之前,通过A调节组件先调节网板400下移至配合段141的底端,这样可以使网板400下方的水分通过B调节组件的作用溢流至网板400的上侧,使得网板400上方截留更多的水分,从而在开启排料阀门310之前进行排水操作时,排水时间缩短,而且在网板400下移至排水位时,可以用更多量的水对排料口130处的残留蚕茧进行冲刷,提高排料的效率,由此可以加快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罐体100内注入的水是过量的,水位通常是高于处于工作位的网板400。因此,在网板400移至排水位实施排水时,为了防止对水流产生阻碍、以及部分水分截留在变径段140与上侧的罐体100内壁的交接处,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4、图6和图11,变径段140还包括位于配合段141上方的B导流段143,B导流段143的底端与配合段141衔接,B导流段143的内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由于变径段140还包括位于配合段141上方、与配合段141衔接的B导流段143,且B导流段143的内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由此,B导流段143能够在网板400上方截留的水卸下过程中,对下行的水流能够起到导引作用,还能防止变径段140与上侧的罐体100内壁的交接处截留水分,使得水能够顺利卸下。

  具体地,参阅图4、图6和图11,上述方案中的A调节组件可以是由气缸/液压缸构成,气缸/液压缸的活塞杆构成上述方案中的升降杆500,活塞杆与盖子200之间滑动密封配合。

  当然,为了更加精确控制升降杆500的位移量,上述方案中的A调节组件还可以是包括齿轮和齿条,齿轮转动安装在盖子200上,齿条沿铅锤方向布置在升降杆500的第一端,齿轮与齿条相啮合,转动齿轮调节升降杆500相对于盖子200滑动。通过将齿轮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再通过控制电机正反转、转速、转动时间等,即可实现精确控制升降杆500上下移动的位移量。

  参阅图1、图3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蚕茧渗透装置还包括进水管810和串接在进水管810上的进水阀820,进水管810的一端与罐体100的下部内腔相连通,另一端通过输送泵组件与水源相连,进水阀820用于调节进水管810的导通状态,进而实现调节进水管810与罐体100的内腔处于导通/截止,当进水管810与罐体100的内腔导通时,启动输送泵可以向罐体100的内腔注入水,水源中的水温在25℃~30℃;当进水管810与罐体100的内腔处于截止(也即断开)状态时,则停止向罐体100的内腔注水。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直接在罐体100旁对进水阀820实施操控,参阅图1、图3至图12,进一步优选地,进水阀820连接有进水操作部830,进水操作部830位于罐体100旁侧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的范围内。

  若进水管810与罐体100的连接处位于网板400的上侧,那么在向罐体100内注水时,就会受到网板400的阻碍,使得水流在网板400上方飞溅,影响水流顺利下渗。为了在注水时更好把控液位,并在注水过程中提高蚕茧的渗透率,参阅图1、图3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进水管810与罐体100的连接处在网板400处于工作位时位于网板400的下方。本方案的实施原理为:由于进水管810在网板400下方,那么当进水管810向罐体100的内腔实施注水时,水流就能够在对鲜茧进行渗透的同时在罐体100的内腔中逐渐积聚,使得液位稳步上升,虽然起初会有鲜茧上浮,但由于水位是稳步上升的,从而使得鲜茧能够以较快的效率被水渗透,最终鲜茧因吸水增重逐渐下沉,由此可以大大提高渗透效率。

  进一步地,参阅图4、图6和图11,进水管810与罐体100的连接处位于排水管840与罐体100的连接处的上方。

  参阅图1、图3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蚕茧渗透装置还包括排水口、排水管840和排水阀850,排水口设置在罐体100的底部、并与罐体100的内腔相通,排水口与排水管840相连,用于在排料口130开启之前排出罐体100内的部分水分;排水阀850串接在排水管840上,用于调节排水管840的导通状态。排水口通过排水管840连接至蓄水池,蓄水池位于罐体100下方某处,排水阀850可以设置在排水口处也可以串接在排水管840的中部。通过开启排水阀850即可将罐体100内的水排至蓄水池内。关闭排水阀850后,停止排水操作,接下来可以将排料阀门310打开,从而使得罐体100内的蚕茧和水的混合物经排料口130卸下。

  上述的蓄水池可以经水处理设备处理后作为后续向罐体100注水的水源,从而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为了方便操作人员直接在罐体100旁对排水阀850实施操控,进一步优选地,排水阀850连接有排水操作部860,排水操作部860设置在罐体100旁侧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的范围内。

  参阅图1、图3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蚕茧渗透装置,还包括排料阀门310和用于操控排料阀门310的排料操作部320,排料阀门310与排料口130对应布置,用于调控排料口130的启闭状态;排料操作部320与排料阀门310相连,且布置在罐体100旁侧便于操作人员操控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如图7至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支撑台面900,罐体100嵌在支撑台面900上开设的孔洞中,使得罐体100的排料口130、进水管810、进水阀820、排水管840、排水阀850均位于支撑台面900的台面下方,上述的进水操作部830、排水操作部860、排料操作部320均位于支撑台面900的台面上方。其中,进水操作部830和排水操作部860均可选用横杆或者手轮,分别通过连杆与进水阀820、排水阀850相连,通过操控横杆或者手轮,可以调节进水阀820、排水阀850的导通状态。

  更进一步地,如图7至图12所示,还包括对应布置在排料口130下方的导料槽1000,导料槽1000的槽口朝上且与排料口130对应布置,导料槽1000槽底面呈倾斜布置,导料槽1000沿其槽长方向的两端分别由导料出口1010、挡料板1020构成,导料出口1010位于导料槽1000槽底面较低的一端,排料阀门310上与挡料板1020同侧的部位铰接安装在排料口130处。

  参阅图1至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有驱动杆330和从动杆340,驱动杆330沿铅锤方向滑动导向装配在罐体100上,驱动杆330的上端穿过支撑台面900的台面且位于台面的上方,从动杆340的一端与排料阀门310的下表面铰接,从动杆340的中部与上述的挡料板1020转动连接,挡料板1020上设置有供从动杆340翻转的空缺区域,从动杆340的另一端通过转轴341与驱动杆330的下端转动连接,转轴341固定在从动杆340上,驱动杆330的下端具有一个连接块331,连接块331上具有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布置的腰形孔331a,从动杆340在排料阀门310开关过程中,其另一端上固接的转轴341不仅在腰形孔331a内转动,还会在腰形孔331a内滑动,腰形孔331a的大小与转轴341的运动轨迹相适应。

  参阅图1至图12,排料操作部320包括脚踏部321和锁定解锁部322,脚踏部321固定在驱动杆330上、且位于支撑台面900的台面上方,用于操作人员通过脚踏的方式驱使排料阀门310关闭,锁定解锁部322铰接安装在罐体100上、且位于驱动杆330的顶端上下移动的轨迹上,锁定解锁部322可以水平翻转,锁定解锁部322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排料阀门310关闭,驱动杆330的顶端端面下降至最低位,锁定解锁部322翻转至驱动杆330的顶端端面的正上方,与驱动杆330的顶端构成抵靠配合,对驱动杆330的上移进行限制的锁定位;其二为:脚踩脚踏部321,将锁定解锁部322翻转至对驱动杆330的上移进行避让的解锁位,以便在脚施加于脚踏部321上的力小于驱动杆330上移的作用力时,驱动杆330上移至最高位,排料阀门310打开。其中,驱动杆330上移的作用力是由排料阀门310向下翻转受到的重力经由从动杆340传递而来的。当锁定解锁部322处于锁定位时,脚踏部321位于接近支撑台面900台面的位置。

  具体地,罐体100外侧壁上沿铅锤方向间隔固设有两处导向套150,导向套150用于对驱动杆330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两处导向套150分别位于脚踏部321的上方、支撑台面900面的下方,脚踏部321与上方的导向套150之间的驱动杆330的杆身上套设有压簧,用于对驱动杆330的上升进行缓冲,以防因急速回位而伤及操作人员。

  参阅图1至图12,锁定解锁部322固接有供操作人员持握的球头把手323,便于操作人员操控锁定解锁部322进行位置切换。

  上述方案中,参阅图1至图12,盖子200与罐体100的铰接处、排料阀门310与排料口130的铰接处,分别位于罐体100的相对两侧,也即盖子200与罐体100的铰接处位于罐体100的背离驱动杆330的一侧,而排料阀门310与排料口130的铰接处罐体100的靠近驱动杆330的一侧。因此,操作人员脚踏操纵脚踏部321和向罐内投放鲜茧均位于驱动杆330一侧。

  上述方案中,如图7至图12所示,导料槽1000的导料出口1010处布置有缓冲帘1030,缓冲帘1030的上端通过固定件安装在导料槽1000上,下端自然垂下并延伸至导料槽1000的槽底面,用于对导料出口1010处卸出的蚕茧和水进行缓冲,使其下落范围靠近导料出口101的正下方,以防向远处飞溅。

  优选地,缓冲帘1030可以采用软质塑料制得,帘体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帘体越厚可以使帘体的重量增加,从而下垂感越好、缓冲作用越强。

  如图7至图12所示,上述的导料槽1000的顶部槽口盖设有盖板1040,以防异物落入,在装配时可以在盖板1040上开设与排料口130相适配的豁口。

  上述的支撑台面900和导料槽1000固定在机架上。

  优选地,在升降杆500上下移动的行程两端分别设置有A限位部、B限位部,A限位部用于在升降杆500相对于盖子200上移过程中,对网板400向避让位的切换到位进行限制,从而防止网板400因与盖子200下表面发生干涉而损坏。B限位部用于在升降杆500相对于盖子200下移过程中,对网板400向排水位的切换到位进行限制。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A限位部、B限位部可以只选用其中一个,也可以两个都选用。

  上述方案中,网板400的网孔410小于蚕茧的外轮廓。

  排料口130呈漏斗状布置,能够有效控制出料时的落料范围,从而便于将导料槽1000的体积小型化。

  上述方案中,由于盖子200时铰接安装在罐体100上,为了方便打开盖子200,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如图7至图12所示,还包括定滑轮1110、吊绳1120、配重块1130,定滑轮1110转动安装在机架上,配重块1130沿铅锤方向滑动安装在机架上,吊绳1120的中部绕设在定滑轮1110上,吊绳1120的一端与配重块1130相连,另一端与盖子200上背离盖子200的铰接轴的一侧边部相连,罐体100、定滑轮1110、配重块1130三者在a平面上的投影沿着远离罐体100的方向依序布置,a平面平行于水平面,定滑轮1110的高度高于配重块1130上升的最大高度,配重块1130上升的最大高度高于处于盖合状态下的盖子200的高度。通过该种结构形式,操作人员打开盖子200更加省力。

  更为优选地,可以将定滑轮1110与电机等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转动的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通过驱使定滑轮1110正反转来调节盖子200盖合/打开。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时,定滑轮1110可以由链轮代替,与之相适应地,吊绳1120由于链轮相匹配的链条代替。进而,可以通过手动打开/盖合盖子,也可以通过借助驱动机构驱使控链轮正反转来实现盖子的打开/盖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蚕茧渗透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