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天然纤维> 负压吸风管路、负压吸风装置以及细纱机独创技术16588字

负压吸风管路、负压吸风装置以及细纱机

2021-02-13 15:21:03

负压吸风管路、负压吸风装置以及细纱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吸风管路、负压吸风装置以及细纱机。

  背景技术

  在纺织领域,很多纺织机械多为结构复杂的机器,长期使用时内部会产生很多污垢,不仅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降低纺纱质量。

  以纺纱工艺中常用的集聚纺细纱机为例,集聚纺细纱机的集聚区域具有结构复杂的集聚元件,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纤维容易集聚在集聚元件的毛刺上,久而久之,集聚的游离纤维在集聚元件团聚成块状污垢,进而发生堵塞吸风孔或吸风槽使得集聚纺失效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清理掉团聚的纤维块等污垢,会导致制作的纱线出现毛羽升高,强力下降等质量问题。

  传统对纺织机械的待清洁区进行清洁多借助负压吸风的原理进行清洁,但传统的清洁装置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在清洁时清洁装置的中空负压管中只有单一方向的气流流动,致使污垢极易堵塞清洁装置的吸孔,对待清洁的目标区域清洁的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纺织机械待清洁区域的清洁效果的负压吸风管路。

  一种负压吸风管路,其包括:

  中空负压管,所述中空负压管上设有若干吸孔;

  两根第一吸风管,两根所述第一吸风管与所述中空负压管连通且分列所述中空负压管的两端;以及

  第二吸风管,所述第二吸风管与所述中空负压管连通且位于所述中空负压管的中部。

  在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时,只需将上述负压吸风管路的吸风管与负压风机相连通,通过控制与不同吸风管连通的负压风机的开启或闭合,会在中空负压管中产生交替变换的气流;或者,通过控制与不同吸风管连通的负压风机的吸风速率,从而使中空负压管中产生多角度的气流。上述两种吸风方式均可以防止因长时间同一方向的气流造成团聚的污垢堵塞吸孔,进而使整个吸风通道畅通,实现对待清洁区域内的元件的深度清洁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风管与所述中空负压管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吸风管与所述中空负压管相互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风管路还包括吸风总管,所述吸风总管的内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沿着吸风总管的轴向延伸,所述隔板将所述吸风总管分隔成第一吸风腔道和第二吸风腔道,所述第一吸风腔道与所述第一吸风管连通,所述第一吸风腔道具有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二吸风腔道与所述第二吸风管连通,所述第二吸风腔道具有第二开口端,所述隔板上安装有用于将第一开口端或第二开口端封堵的活动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挡板为电动活动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负压管为异型管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风管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吸风管与所述中空负压管连通处附近且安装于所述第一吸风管上的第一截风阀门,所述第一截风阀门用于截止所述第一吸风管中的气流倒吸入所述中空负压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风管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吸风管与所述中空负压管连通处附近且安装于所述第二吸风管上的第二截风阀门,所述第二截风阀门用于截止所述第二吸风管中的气流倒吸入所述中空负压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风阀门和所述第二截风阀门均为电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负压吸风装置,其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吸风管路以及负压风机,第一吸风管和/或第二吸风管与所述负压风机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细纱机,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吸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负压吸风管路的正视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中负压吸风管路的正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负压吸风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负压吸风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吸风管路,其包括中空负压管100、两根第一吸风管200以及第二吸风管210。

  其中,所述中空负压管100为内部为中空结构的负压管,所述中空负压管100上设有若干吸孔101。进一步地,所述吸孔101均匀分布于所述中空负压管100上,进而扩大吸风清洁区域。更进一步地,所述吸孔为方形槽孔,方形槽孔的宽度为1毫米到3毫米,长度为16毫米到30毫米。

  所述第一吸风管200与所述中空负压管100连通,两根所述第一吸风管200分列所述中空负压管100的两端,所述第二吸风管210与所述中空负压管100连通且位于所述中空负压管100的中部。也就是说,第二吸风管210位于两根第一吸风管200的中间,进一步地,第二吸风管210距离两根第一吸风管200的距离相等,进而在中空负压管中可以形成均匀负压。

  当需要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风管路的吸风管外接负压风机即可,具体的吸风过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为选用三个负压风机,分别与两根第一吸风管200和第二吸风管210连通。先启动与第二吸风管200连通负压风机,使从吸孔101中进入的气流流向位于中空负压管100中部的第二吸风管210内,也就是说,气流流向为从中空负压管100的两端汇流入中部。一段时间后,为防止污垢朝一个方向集聚堵塞吸孔。再将与第二吸风管200连通的负压风机关闭,启动与第一吸风管200连通的负压风机,使从吸孔101中进入的气流流向位于中空负压管100两端的第一吸风管200内,也就是说,气流流向为从中空负压管100的中部流向两端。这种交替吸风的方式可以防止因长时间同一方向的气流造成团聚的污垢堵塞吸孔,进而使整个吸风通道畅通,实现对待清洁区域内的元件深度清洁的目的。

  当然可以理解,为节约成本,也可以只用一个负压风机在第一吸风管200和第二吸风管210之间切换使用。

  第二种形式为同时开启与各个吸风管连通的负压风机,使第一吸风管200和第二吸风管210进行分流吸风。具体而言,通过设置不同负压风机的吸风频率使第一吸风管200或第二吸风管210其中一个吸风管中的气流大,另一个吸风管的气流小,进而使中空负压管100中产生多角度的气流,附于吸孔101上的污垢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易于脱落。这种吸风方式也可以防止因长时间同一方向的气流造成团聚的污垢堵塞吸孔,进而使整个吸风通道畅通,实现对待清洁区域内的元件深度清洁的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风管200与所述中空负压管100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吸风管210与所述中空负压管100相互垂直。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便于吸风气流在负压吸风管路中更畅通的流动。

  结合图1并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风管路还包括吸风总管300,所述吸风总管300的内部安装有隔板310,所述隔板310沿着吸风总管300的轴向延伸,所述隔板310将所述吸风总管300分隔成各自独立的第一吸风腔道301和第二吸风腔道302,所述第一吸风腔道3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风管200连通,所述第一吸风腔道301的另一端为第一开口端,也就是说,第一吸风腔道301为半开放腔室,其一端与第一吸风管200连通,另一端呈现开放的开口状,即第一开口端可以与负压风机连接,形成吸风通路。同理,所述第二吸风腔道3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风管210连通,所述第二吸风腔道302的另一端为第二开口端。也就是说,第二吸风腔道302也为半开放腔室,其一端与第二吸风管210连通,另一端呈现开放的开口状,即第二开口端可以与负压风机连接,形成吸风通路。所述隔板310上安装有可用于将第一开口端或第二开口端封堵的活动挡板313。

  上述设计的好处是由于第一吸风管200和第二吸风管210共用一个吸风总管300,可以使负压吸风管路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只需一个负压风机即可完成吸风操作。具体而言,需要进行交替吸风时,只需将活动挡板313先封堵第一吸风腔道301的第一开口端,一段时间后,再将活动挡板313移动到第二吸风腔道302中,封堵第二吸风腔道302的第二开口端,进而实现周期性的吸风。而当需要进行分流吸风时,将活动挡板313堵住一部分的第一开口端或第二开口端,即不要完全堵死而是保留一定的缝隙,允许被封堵的腔室有小部分气流流通,另外一个腔室有大气流流通,进而使中空负压管100中产生多角度的气流。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负压吸风管路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即多个相互重复的负压吸风管路相互重复,连接到一个吸风总管300上进行统一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挡板313为电动活动挡板,即活动挡板连接驱动电机,实现活动挡板的自动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负压管100为异形管腔。从而使负压吸风管路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便于安装于细纱机等纺织机械上,实现对待清洁区域的清洁目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风管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吸风管200与所述中空负压管100连通处附近且安装于所述第一吸风管200上的第一截风阀门。在交替吸风时,当其中一个吸风管中进行吸风清洁时,另外一个吸风管中的气流也会因吸力作用下进入中空负压管100,从而对正常的清洁过程造成不必要的干扰。通过在所述第一吸风管200与所述中空负压管100连通处设置第一截风阀门,可以截止所述第一吸风管200中的气流倒吸入所述中空负压管100中,从而避免其他气流的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风管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吸风管与所述中空负压管连通处附近且安装于所述第二吸风管上的第二截风阀门,所述第二截风阀门用于截止所述第二吸风管中的气流倒吸入所述中空负压管。在交替吸风时,当其中一个吸风管中进行吸风清洁时,另外一个吸风管中的气流也会因吸力作用下进入中空负压管100,从而对正常的清洁过程造成不必要的干扰。通过在所述第二吸风管210与所述中空负压管100连通处设置第二截风阀门,可以截止所述第二吸风管210中的气流倒吸入所述中空负压管100中,从而避免其他气流的干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截风阀门和所述第二截风阀门均为电动阀门,进而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在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时,只需将上述负压吸风管路的吸风管与负压风机相连通,通过控制与不同吸风管连通的负压风机的开启或闭合,会在中空负压管中产生交替变换的气流;或者,通过控制与不同吸风管连通的负压风机的吸风速率,从而使中空负压管中产生多角度的气流。上述两种吸风方式均可以防止因长时间同一方向的气流造成团聚的污垢堵塞吸孔,进而使整个吸风通道畅通,实现对待清洁区域内的元件的深度清洁的目的。

  此外,此种负压吸风管路设计还可避免因长时间同一方向的气流的作用使团聚污垢对待清洁区域的元件造成刮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负压吸风装置,其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所述的负压吸风管路以及负压风机400。其中,负压吸风管路中的第一吸风管200和第二吸风管210中的至少一根吸风管与负压风机400连通,可以理解,负压风机400与第一吸风管200和/或第二吸风管210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是间接的连通方式,即负压风机400通过第一吸风腔道301与第一吸风管200连通,负压风机400通过第二吸风腔道302与第二吸风管210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第一吸风管200和第二吸风管210均与一个负压风机400连通,通过调控活动挡板313的开度实现气流变换或气流大小的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第一吸风管200和第二吸风管210分别与两个负压风机400(400’)连通,通过交替开启负压风机400,进而实现负压腔室100中的产生交替变换的气流,从而实现对待清洁区域内的元件深度清洁的目的。即当开启与第一吸风管200连通的负压风机400时,关闭与第二吸风管210连通的负压风机400’;当开启与第一吸风管200连通的负压风机400’时,关闭与第二吸风管210连通的负压风机400。

  上述负压吸风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对待清洁区域内的元件进行深度清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细纱机,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吸风装置。可以理解,细纱机中的其他结构件均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结构即可,在此不再过多赘述。可以理解,对细纱机的类型也不做过多限定,例如可以为集聚纺细纱机,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细纱机。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际清洁过程对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风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3,将活动挡板313置于第一吸风腔道301中并与第一吸风腔道301的下壁抵接,关闭第一截风阀门并开启第二截风阀门。开启负压风机400使气流携带污垢依次流经中空负压管100、第二吸风管210和第二吸风腔道302,最后进入负压风机。4h小时后,关闭第二截风阀门并开启第一截风阀门,将活动挡板313置于第二吸风腔道302中并与第二吸风腔道302的下壁抵接,使气流携带污垢依次流经中空负压管100、第一吸风管200和第一吸风腔道301,最后进入负压风机,实现气流变换。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负压吸风管路、负压吸风装置以及细纱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