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天然纤维> 气压棉箱独创技术25769字

气压棉箱

2021-04-08 22:21:03

气压棉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压棉箱。

  背景技术

  如业界所知,前述的棉箱也称给棉箱,设置在开松机的后方,即位于开松机的后道,借助于输棉风机的作用而将由开松机开松的纤维均匀引入上棉箱,再经罗拉及打手即开松打手等的作用以及循环风机的吹风作用,在下棉箱产生均匀筵棉,再由配成对的出棉罗拉即输出罗拉输出至纤维输出帘,供梳理机梳理。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棉箱相关的技术信息,如CN2663451Y(结构改进的给棉机)、CN202492630U(一种新型清梳联气压棉箱)、CN101857989B(气压喂棉箱)、CN206927983U(一种双气压控制棉箱)和CN207498546U(一种立式进料气压振摆动棉箱),等等。

  并非限于上面例举的专利虽然得以体现在各自的说明书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因压力空气扩散性欠缺而难以使形成的筵棉达到业界期望的效果,最终影响后道的梳理机的梳理质量而使针刺或水刺出的无纺织产品的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压力空气均匀地并且良好扩散地进入下棉箱引棉腔而得以保障进入下棉箱引棉腔内的纤维的理想的均匀性并且最终保障无纺织产品的质量的气压棉箱。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气压棉箱,包括一下棉箱和一上棉箱,上棉箱设置在下棉箱的顶部,该上棉箱的上棉箱腔与下棉箱的下棉箱引棉腔相通,并且在上棉箱的前侧上部配接有一引棉管接口,该引棉管接口与上棉箱腔相通并且在该引棉管接口上配接有一引棉管;一左护罩、一右护罩以及一隔离护罩,左护罩设置在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右护罩在对应于左护罩的右侧的位置同样设置在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隔离护罩同样设置在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并且对应于所述左护罩与右护罩之间的上部,其中,隔离护罩的隔离护罩左侧壁与所述左护罩的上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压力空气进气道,而隔离护罩的隔离护罩右侧壁与所述右护罩的上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进棉腔,该进棉腔通过构成于下棉箱的顶部的下箱体进棉口与所述上棉箱腔相通;一纤维喂入罗拉和一纤维喂入罗拉驱动机构,纤维喂入罗拉在对应于所述进棉腔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纤维喂入罗拉驱动机构设置在下棉箱的后箱壁上并且与纤维喂入罗拉传动连接;一纤维开松刺辊和一纤维开松刺辊驱动机构,纤维开松刺辊位于所述左护罩与右护罩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纤维喂入罗拉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纤维开松刺辊驱动机构设置在下棉箱的后箱壁上并且与纤维开松刺辊传动连接;一左网框板和一右网框板,左网框板在对应于所述左护罩的下方的位置定位在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右网框板在对应于所述右护罩的下方的位置定位在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由所述左护罩与右护罩之间的上部空间以及由左网框板与右网框板之间的下部空间共同构成为所述的下棉箱引棉腔;一下棉箱引棉腔出棉机构、一纤维输出帘机构和一纤维输出罗拉驱动机构,下棉箱引棉腔出棉机构在对应于所述下棉箱引棉腔的底部的位置设置在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纤维输出帘机构在对应于下棉箱引棉腔出棉机构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并且朝着下棉箱的右侧伸展,纤维输出罗拉驱动机构设置在下棉箱的前箱壁上并且与下棉箱引棉腔出棉机构以及纤维输出帘机构传动连接,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压力空气引入机构,该压力空气引入机构在对应于所述压力空气进气道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下棉箱的顶部并且与压力空气进气道相通,而该压力空气进气道是弯曲的,并且该压力空气进气道与所述下棉箱引棉腔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喂入罗拉通过纤维喂入罗拉轴的两端端部分别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所述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上的纤维喂入罗拉轴支承座上;所述的纤维喂入罗拉驱动机构包括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主动链轮、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从动链轮和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传动链轮,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固定在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固定座上,而该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下棉箱的后箱壁上,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主动链轮固定在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的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轴上,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从动链轮固定在所述纤维喂入罗拉轴的轴头上,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传动链轮的一端套置在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主动链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从动链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开松刺辊通过纤维开松刺辊轴的两端端部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所述下箱的前后箱壁上的纤维开松辊轴支承座上,并且在纤维开松刺辊的辊体上设置有开松排钉;所述的纤维开松刺辊驱动机构包括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主动皮带轮、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从动皮带轮和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传动皮带,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固定在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固定座上,而该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固定座固定在所述下棉箱的箱壁上,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主动皮带轮固定在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的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座上,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从动皮带轮在所述纤维开松刺辊轴的轴头上,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传动皮带的一端套置在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主动皮带轮上,另一端套置在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从动皮带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棉箱引棉腔出棉机构包括一左出棉罗拉和一右出棉罗拉,左出棉罗拉对应于所述下棉箱引棉腔的底部偏左侧,该左出棉罗拉通过左出棉罗拉轴的两端端部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所述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上的左出棉罗拉轴支承座上,右出棉罗拉对应于所述下棉箱引棉腔的底部偏右侧,该右出棉罗拉通过右出棉罗拉轴的两端端部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所述下棉箱的前后箱壁的右出棉罗拉轴支承座上,所述纤维输出帘机构对应于左出棉罗拉与右出棉罗拉之间的下方,所述纤维输出罗拉驱动机构与所述左出棉罗拉以及右出棉罗拉传动连接,并且该左出棉罗拉为顺时针转动,而右出棉罗拉为逆时针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纤维输出帘机构包括输出帘主动辊、输出帘从动辊、输出帘和一对从动辊托臂,一对从动辊托臂彼此前后对应,该对从动辊托臂的左端与所述下棉箱的前后箱壁的右侧下部固定,而一对从动辊托臂的右端以水平悬臂状态朝向右伸展,输出帘主动辊通过输出帘主动辊轴的两端端部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所述下棉箱的前后箱壁的下部的输出帘主动辊轴支承座上,输出帘从动辊通过输出帘从动辊轴的两端端部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从动辊托臂的右端之间,输出帘的一端套在输出帘主动辊上,另一端套置在输出帘从动辊上;与所述左出棉罗拉以及右出棉罗拉传动连接的所述纤维输出罗拉驱动机构与所述输出帘主动辊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纤维输出罗拉驱动机构包括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纤维输出罗拉驱动主动链轮、左出棉罗拉驱动链轮、右出棉罗拉驱动链轮、涨紧链轮、输出帘主动辊驱动链轮和传动链条,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通过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座固定在所述下棉箱的前箱壁的下部,纤维输出罗拉驱动主动链轮固定在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的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轴上,左出棉罗拉驱动链轮固定在所述左出棉罗拉的左出棉罗拉轴的前端,右出棉罗拉驱动链轮在所述右出棉罗拉的右出棉罗拉轴的前端,涨紧链轮固定在涨紧链轮轴上,该涨紧链轮轴转动地支承在涨紧链轮轴调整支承座上,而该涨紧链轮轴调整支承座设置在下棉箱的前箱壁上,输出帘主动辊驱动链轮固定在所述输出帘主动辊轴的前端,传动链条套置在纤维输出罗拉驱动主动链轮、左出棉罗拉驱动链轮、右出棉罗拉驱动链轮、涨紧链轮和输出帘主动辊驱动链轮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网框板固定在左网框架上,而左网框架在对应于所述下棉箱引棉腔的左侧的位置定位在所述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并且在左网框板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用于使所述下棉箱引棉腔与外界相通的左网框板泄气孔;所述右网框板固定在右网框架上,而该右网框架在对应于所述下棉箱引棉腔的右侧的位置定位在下棉箱的前后箱壁之间并且在右网框板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同样用于使下棉箱引棉腔与外界相通的右网框板泄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护罩的隔离护罩左侧壁朝向所述压力空气进气道的一侧构成为S形弯曲、复数个循环连接的N字形弯曲或复数个循环连接的W字形弯曲,所述左护罩在对应于所述压力空气进气道的一侧同样构成为S形弯曲、复数个循环连接的N字形弯曲或复数个循环连接的W字形弯曲。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下棉箱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压力空气进气道的位置开设有一压力空气引入腔;所述的压力空气引入机构在对应于压力空气引入腔的位置设置在下棉箱的顶部,该压力空气引入机构包括一气压风机驱动电机、一气压风机和一引气箱,气压风机驱动电机与气压风机传动配合并且由气压风机连同气压风机驱动电机与引气箱的上部固定,气压风机的气压风机进气口与外界相通,而气压风机的气压风机出气口与引气箱的引气箱腔相通,该引气箱腔经所述压力空气引入腔与所述压力空气进气道相通,引气箱的下部在对应于压力空气引入腔的位置与下棉箱的顶部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压力空气进气道的弯曲呈S形、复数个循环连接的N字形或复数个循环连接的W字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将压力空气进气道设计为弯曲状态,因而能由压力空气引入机构引入的压力空气均匀地并且良好扩散地进入下棉箱引棉腔而得以保障由纤维开松刺辊引出的疏松纤维在下棉箱引棉腔内的均匀性并且最终保障无纺织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下棉箱1和一上棉箱2,上棉箱2设置在下棉箱1的顶部,该上棉箱2的上棉箱腔21与下棉箱1的下棉箱引棉腔11相通,并且在上棉箱2的前侧上部配接有一引棉管接口22,该引棉管接口22与上棉箱腔21相通并且在该引棉管接口22上即在引棉管接口22的右侧配接有一引棉管221;示出了一左护罩10、一右护罩20以及一隔离护罩30,左护罩10设置在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右护罩20在对应于左护罩10的右侧的位置同样设置在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隔离护罩30同样设置在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并且对应于前述左护罩10与右护罩20之间的上部,其中,隔离护罩30的隔离护罩左侧壁301与前述左护罩10的上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压力空气进气道40,而隔离护罩30的隔离护罩右侧壁302与前述右护罩20的上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进棉腔50,该进棉腔50通过构成于下棉箱1的顶部的下箱体进棉口12与前述上棉箱腔21相通;一纤维喂入罗拉3和一纤维喂入罗拉驱动机构4,纤维喂入罗拉3在对应于前述进棉腔50的长度方向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前述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纤维喂入罗拉驱动机构4设置在下棉箱1的后箱壁上并且与纤维喂入罗拉3传动连接;示出了一纤维开松刺辊60和一纤维开松刺辊驱动机构5,纤维开松刺辊60位于前述左护罩10与右护罩20之间,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纤维喂入罗拉3的下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前述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纤维开松刺辊驱动机构5设置在下棉箱1的后箱壁上并且与纤维开松刺辊60传动连接;示出了一左网框板70和一右网框板80,左网框板70在对应于前述左护罩10的下方的位置定位在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右网框板80在对应于前述右护罩20的下方的位置定位在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由前述左护罩10与右护罩20之间的上部空间以及由左网框板70与右网框板80之间的下部空间共同构成为前述的下棉箱引棉腔11;示出了一下棉箱引棉腔出棉机构6、一纤维输出帘机构7和一纤维输出罗拉驱动机构8,下棉箱引棉腔出棉机构6在对应于前述下棉箱引棉腔11的底部的位置设置在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纤维输出帘机构7在对应于下棉箱引棉腔出棉机构6的下方的位置设置在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并且朝着下棉箱1的右侧伸展,纤维输出罗拉驱动机构8设置在下棉箱1的前箱壁上并且与下棉箱引棉腔出棉机构6以及纤维输出帘机构7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气压棉箱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压力空气引入机构9,该压力空气引入机构9在对应于前述压力空气进气道40的位置设置在前述下棉箱1的顶部并且与压力空气进气道40相通,而该压力空气进气道40是弯曲的,并且该压力空气进气道40与前述下棉箱引棉腔11相通。

  前述纤维喂入罗拉3通过纤维喂入罗拉轴31的两端端部分别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前述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上的纤维喂入罗拉轴支承座上;前述的纤维喂入罗拉驱动机构4包括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41、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主动链轮42、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从动链轮43和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传动链轮44,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41固定在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固定座411上,而该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固定座411固定在前述下棉箱1的后箱壁上,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主动链轮42固定在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41的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轴412上,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从动链轮43固定在前述纤维喂入罗拉轴31的轴头上,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传动链轮44的一端套置在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主动链轮42上,另一端套置在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从动链轮43上。

  当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41工作时,由纤维喂入罗拉驱动电机轴412带动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主动链轮42,由该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主动链轮42通过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传动链轮44带动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从动链轮43,由纤维喂入罗拉驱动从动链轮43带动纤维喂入罗拉轴31,从而使纤维喂入罗拉3转动,由纤维喂入罗拉3将由进棉腔50引入的纤维向纤维开松刺辊6喂送。前述进棉腔50内的纤维是这样引入的:由前述的引棉管221将由前道工序的开松机开松的纤维依次经引棉管接口22和上棉箱2的上棉箱腔21以及下箱体进棉口12进入进棉腔50。

  继续见图1,前述纤维开松刺辊60通过纤维开松刺辊轴601的两端端部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前述下箱1的前后箱壁上的纤维开松辊轴支承座上,并且在纤维开松刺辊60的辊体上设置有开松排钉602;前述的纤维开松刺辊驱动机构5包括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51、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主动皮带轮52、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从动皮带轮53和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传动皮带54,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51固定在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固定座511上,而该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固定座511固定在前述下棉箱1的后箱壁上,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主动皮带轮52固定在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51的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座512上,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从动皮带轮53在前述纤维开松刺辊轴601的轴头上,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传动皮带54的一端套置在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主动皮带轮52上,另一端套置在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从动皮带轮53上。

  当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51工作时,由纤维开松刺辊驱动电机座512带动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主动皮带轮52,经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传动皮带54带动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从动皮带轮53,由该纤维开松刺辊驱动从动皮带轮53通过纤维开松刺辊轴601带动纤维开松刺辊60运动,由开松排钉602将来自于前述进棉腔50的纤维开松并且在气流作用下朝着下棉箱引棉腔11的下方即朝着左、右网框板70、80之间引送。

  前述的下棉箱引棉腔出棉机构6包括一左出棉罗拉61和一右出棉罗拉62,左出棉罗拉61对应于前述下棉箱引棉腔11的底部偏左侧,该左出棉罗拉61通过左出棉罗拉轴611的两端端部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前述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上的左出棉罗拉轴支承座上,右出棉罗拉62对应于前述下棉箱引棉腔11的底部偏右侧,该右出棉罗拉62通过右出棉罗拉轴621的两端端部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前述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的右出棉罗拉轴支承座上,前述纤维输出帘机构7对应于左出棉罗拉61与右出棉罗拉62之间的下方,前述纤维输出罗拉驱动机构8与前述左出棉罗拉61以及右出棉罗拉62传动连接,并且该左出棉罗拉61为顺时针转动,而右出棉罗拉为逆时针转动。

  继续见图1,前述的纤维输出帘机构7包括输出帘主动辊71、输出帘从动辊72、输出帘73和一对从动辊托臂74,一对从动辊托臂74彼此前后对应,该对从动辊托臂74的左端与前述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的右侧下部固定,而一对从动辊托臂74的右端以水平悬臂状态朝向右伸展,输出帘主动辊71通过输出帘主动辊轴711的两端端部转动地支承在设置于前述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的下部的输出帘主动辊轴支承座上,输出帘从动辊72通过输出帘从动辊轴721的两端端部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从动辊托臂74的右端之间,输出帘73的一端套在输出帘主动辊71上,另一端套置在输出帘从动辊72上;与前述左出棉罗拉61以及右出棉罗拉62传动连接的前述纤维输出罗拉驱动机构8与前述输出帘主动辊71传动连接。

  前述的纤维输出罗拉驱动机构8包括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81、纤维输出罗拉驱动主动链轮82、左出棉罗拉驱动链轮83、右出棉罗拉驱动链轮84、涨紧链轮85、输出帘主动辊驱动链轮86和传动链条87,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81通过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座811固定在前述下棉箱1的前箱壁的下部,纤维输出罗拉驱动主动链轮82固定在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81的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轴812上,左出棉罗拉驱动链轮83固定在前述左出棉罗拉61的左出棉罗拉轴611的前端,右出棉罗拉驱动链轮84在前述右出棉罗拉62的右出棉罗拉轴621的前端,涨紧链轮85固定在涨紧链轮轴851上,该涨紧链轮轴851转动地支承在涨紧链轮轴调整支承座8511上,而该涨紧链轮轴调整支承座8511设置在下棉箱1的前箱壁上,输出帘主动辊驱动链轮86固定在前述输出帘主动辊轴711的前端,传动链条87套置在纤维输出罗拉驱动主动链轮82、左出棉罗拉驱动链轮83、右出棉罗拉驱动链轮84、涨紧链轮85和输出帘主动辊驱动链轮86上。

  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81工作,由纤维输出罗拉驱动电机轴812带动纤维输出罗拉驱动主动链轮82,再经传动链条87同时带动左出棉罗拉驱动链轮83、右出棉罗拉驱动链轮84、涨紧链轮85和输出帘主动辊驱动链轮86。在前述过程中,左出棉罗拉驱动链轮83通过左出棉罗拉轴611带动左出棉罗拉61顺时针转动,由右出棉罗拉驱动链轮84通过右出棉罗拉轴621带动右出棉罗拉62逆时针转动,从而在左出棉罗拉61与右出棉罗拉62的彼此配合作用即相互协同作用下将下棉箱引棉腔11内的纤维引至输出帘73上,由输出帘73向下一工位如梳理机的工位输送。在前过程中,由输出帘主动辊驱动链轮86通过输出帘主动辊轴711带动输出帘主动辊71,由输出帘主动辊71使前述输出帘73围绕输出帘主动辊71与输出帘从动辊72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移运平面。

  继续见图1,前述左网框板70固定在左网框架701上,而左网框架701在对应于前述下棉箱引棉腔11的左侧的位置定位在前述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并且在左网框板70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用于使前述下棉箱引棉腔11与外界相通的左网框板泄气孔702;前述右网框板80固定在右网框架801上,而该右网框架801在对应于前述下棉箱引棉腔11的右侧的位置定位在下棉箱1的前后箱壁之间并且在右网框板80上以密集状态开设有同样用于使下棉箱引棉腔11与外界相通的右网框板泄气孔802。夹杂在纤维中的空气可由左网框板泄气孔702以及右网框板泄气孔802排至外界。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隔离护罩30的隔离护罩左侧壁301朝向前述压力空气进气道40的一侧构成为复数个如两个循环连接的W字形弯曲,前述左护罩10在对应于前述压力空气进气道40的一侧同样构成为复数个如两个循环连接的W字形弯曲。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前述W字形改为S形或N字形,那么应当视为等同的技术手段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继续见图1,在前述下棉箱1的顶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压力空气进气道40的位置开设有一压力空气引入腔13;前述的压力空气引入机构9在对应于压力空气引入腔13的位置设置在下棉箱1的顶部,该压力空气引入机构9包括一气压风机驱动电机91、一气压风机92和一引气箱93,气压风机驱动电机91与气压风机92传动配合并且由气压风机92连同气压风机驱动电机91与引气箱93的上部法兰固定,气压风机92的气压风机进气口921与外界相通,而气压风机92的气压风机出气口922与引气箱93的引气箱腔931相通,该引气箱腔931经前述压力空气引入腔13与前述压力空气进气道40相通,引气箱93的下部在对应于压力空气引入腔13的位置与下棉箱1的顶部固定。

  由图1所示,由于前述的隔离护罩左侧壁301以及左护罩10与压力空气进气道40相对应的一侧构成为W字形,因而前述压力空气进气道40呈W字形弯曲,由此可知,隔离护罩左侧壁301以及左护罩10的弯曲形状决定着压力空气进气道40的弯曲形状。

  当气压风机驱动电机91工作时,由其带动气压风机92工作,由气压风机进气口921引入空气,并且气压风机出气口922将空气引入引气箱93,进入引气箱93的引气箱腔931内的压力空气依次经压力空气引入腔13和压力空气进气道40,将由前述纤维开松刺辊60开松的纤维向下棉箱引棉腔11的下部压送或称驱赶,即向前述左、右网框板70、80之间驱赶,由前述左、右出棉罗拉61、62协同引至输出帘73,由输出帘73引至上面已提及的梳理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气压棉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