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天然纤维> 一种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独创技术10111字

一种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

2021-04-25 13:29:22

一种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

  背景技术

  色纺纱是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在色纺纱的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纱线喂入加工装置中,因此需要使用到一种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进纱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此类进纱装置在进纱时通常容易出现多股纱线缠绕在一起的情况,因而容易降低进纱的工作效率;

  (2)传统的此类进纱装置在使用时通常需要根据需求不断的更换纱线筒,且纱线筒容易受牵引力的影响改变放置位置,给人们带来困扰;

  (3)传统的此类进纱装置在使用时难以保证出现的位置与后续装置接线的位置水平,从而容易造成纱线的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进纱装置在使用时纱线容易缠绕,纱线筒更换不便和纱线容易断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包括装置壳体、转杆、分线结构、纱线筒和分线板,所述装置壳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转杆,转杆的两端皆与装置壳体的内壁相铰接,且转杆的外壁上固定有罗拉,并且罗拉的外壁上皆套装有等间距的限位盘组,所述罗拉上方的装置壳体内壁上安装有分线板,且分线板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分线结构,所述装置壳体的顶端皆设置有等间距的进线孔,且装置壳体一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出线孔,并且装置壳体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支撑脚。

  优选的,所述装置壳体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固定筒,且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插杆,插杆的顶端延伸至固定筒的外部,插杆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端与插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罗拉位置处的装置壳体内壁上设置有导线板,且导线板一侧的外壁上皆固定有固定件,并且导线板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线孔,导线孔与出线孔相互配合。

  优选的,所述分线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分线杆、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引线槽和海绵条,分线板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杆,且第一定位杆下方的分线板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和第一定位杆皆与分线板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杆下方的分线板外壁上固定有分线杆,且分线杆一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引线槽,并且引线槽两侧的内壁上皆安装有海绵条。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下方的装置壳体顶端皆固定有等间距的套座,且套座的上方设置有套杆,套杆的底端延伸至套座的内部,套杆的顶端与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并且套座的外壁上套装有纱线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不仅避免了纱线出现缠绕的情况,避免了纱线筒在进纱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且便捷了纱线筒的拆装,而且减少了纱线出现断裂的情况;

  (1)通过设置有分线板、分线杆、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引线槽和海绵条,纱线从分线板外壁上的第一定位杆与第二定位杆中穿过,减小了纱线穿过时的摩擦力,纱线从分线杆一侧的引线槽内部穿过,海绵条的软质作用减小了纱线的磨损,避免了纱线出现缠绕的情况;

  (2)通过设置有固定筒、插杆、固定板、套杆和套座,将纱线筒套装在套座的外部,再按压固定板使得插杆插入固定筒的内部,同时套杆插入套座的内部,将纱线筒固定住,避免了纱线筒在进纱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且便捷了纱线筒的拆装;

  (3)通过设置有固定件、导线孔、出线孔和导线板,纱线在罗拉外壁限位盘组的导向作用下通过导线板外壁上的导线孔,并由出线孔完成出线工作,由于导线孔与出线孔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保证了纱线的平稳出线,从而减少了纱线出现断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套杆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线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壳体;2、罗拉;3、限位盘组;4、支撑脚;5、转杆;6、分线结构;601、分线杆;602、第一定位杆;603、第二定位杆;604、引线槽;605、海绵条;7、固定筒;8、插杆;9、固定板;10、套杆;11、纱线筒;12、套座;13、进线孔;14、分线板;15、固定件;16、导线孔;17、出线孔;18、导线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转杆5、分线结构6、纱线筒11和分线板14,装置壳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转杆5,转杆5的两端皆与装置壳体1的内壁相铰接,且转杆5的外壁上固定有罗拉2,并且罗拉2的外壁上皆套装有等间距的限位盘组3;

  装置壳体1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固定筒7,且固定筒7的内部设置有插杆8,插杆8的顶端延伸至固定筒7的外部,插杆8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底端与插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板9下方的装置壳体1顶端皆固定有等间距的套座12,且套座12的上方设置有套杆10,套杆10的底端延伸至套座12的内部,套杆10的顶端与固定板9的底端固定连接,并且套座12的外壁上套装有纱线筒11,避免了纱线筒11的偏移且便捷了纱线筒11的拆装工作;

  罗拉2位置处的装置壳体1内壁上设置有导线板18,且导线板18一侧的外壁上皆固定有固定件15,并且导线板18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线孔16,导线孔16与出线孔17相互配合,用于纱线的水平出线工作;

  罗拉2上方的装置壳体1内壁上安装有分线板14,且分线板14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分线结构6,装置壳体1的顶端皆设置有等间距的进线孔13,且装置壳体1一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出线孔17,并且装置壳体1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安装有支撑脚4;

  分线结构6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分线杆601、第一定位杆602、第二定位杆603、引线槽604和海绵条605,分线板14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杆602,且第一定位杆602下方的分线板14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杆603,第二定位杆603和第一定位杆602皆与分线板14相铰接,第二定位杆603下方的分线板14外壁上固定有分线杆601,且分线杆601一侧的外壁上皆设置有等间距的引线槽604,并且引线槽604两侧的内壁上皆安装有海绵条605;

  纱线从分线板14外壁上的第一定位杆602与第二定位杆603中穿过,由于第一定位杆602与第二定位杆603与分线板14为转动连接,减小了纱线穿过时的摩擦力,接着,纱线从分线杆601一侧的引线槽604内部穿过,海绵条605的软质作用减小了纱线的磨损,完成了纱线的分离工作,从而避免了纱线出现缠绕的情况。

  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将纱线筒11套装在套座12的外部,再按压固定板9使得插杆8插入固定筒7的内部,同时套杆10插入套座12的内部,将纱线筒11固定住,避免了纱线筒11在进纱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且便捷了纱线筒11的拆装,其次,工作人员将三股纱线分别通过进线孔13引入装置壳体1的内部,然后,纱线从分线板14外壁上的第一定位杆602与第二定位杆603中穿过,由于第一定位杆602与第二定位杆603与分线板14为转动连接,减小了纱线穿过时的摩擦力,接着,纱线从分线杆601一侧的引线槽604内部穿过,海绵条605的软质作用减小了纱线的磨损,完成了纱线的分离工作,从而避免了纱线出现缠绕的情况,最后,纱线在罗拉2外壁限位盘组3的导向作用下通过导线板18外壁上的导线孔16,并由出线孔17完成出线工作,由于导线孔16与出线孔17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保证了纱线的平稳出线,从而减少了纱线出现断裂的情况,完成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的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一种色纺纱加工用进纱装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