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三系统横机底板独创技术24623字

三系统横机底板

2021-02-10 17:20:20

三系统横机底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系统横机底板,属于纺织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横机底板是电脑针织横机中的额核心部件,目前常见的有单系统横机,双系统横机,三系统横机,四系统横机,横机底板其主要控制编织轨迹,现有的横机底板在工作时控制就精度低,走针不稳定,磨损严重,尝尝会出现撞针的情况,更换易损件相对麻烦,多数通过凸轮传动,工作时噪音大。

  有鉴于此,在申请号为201721507298.0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电脑横机底板机构,编织系统为两个,在底板上呈左右设置,上护山、中回针三角和中针脚下归位三角位于两个编织系统之间;三角电机安装在底板上;凸轮安装在抬针三角电机的输出轴上;凸轮连接轴安装在凸轮上;凸轮连接轴滑动安装在杠杆的一端,杠杆的另一端与抬针三角连动杆铰接;杠杆连接座安装在底板上,杠杆与杠杆连接座铰接;抬针三角连动杆上设有连动杆滑槽,抬针三角连动杆连接座与连动杆滑槽滑动连接;抬针三角连接座安装在底板上;抬针三角滑动安装在抬针三角连接座上,并与抬针三角连动杆连接座固定。上述对比文件中的四系统电脑横机底板装置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三系统横机底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三系统横机底板,包括三角母板、选针母板、三个三角单元和三个选针单元,所述三角母板与选针母板连接,所述三个三角单元均安装在三角母板上,所述三个选针单元均安装在选针母板上,每个三角单元与一个选针单元对应,其结构特点在于:

  还包括编织装置、翻针装置、连接装置、调节装置、定位装置、左上护山、右上护山、中上护山、左回针三角、右回针三角、桃形护山、左保留护山、右保留护山、保留护山、左长护山、右长护山、长护山、中长护山、左下护山、右下护山、下护山和中下护山,

  所述三角单元包括左辅助度目三角、右辅助度目三角、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尖山、翻针三角、编织三角和碟山,所述选针单元包括左推针三角和右推针三角;

  所述左上护山、右上护山、中上护山、左回针三角、右回针三角、桃形护山、左保留护山、右保留护山和保留护山均安装在三角母板上,所述左长护山、右长护山、长护山、中长护山、左下护山、右下护山、下护山和中下护山均安装在选针母板上,

  所述尖山位于三角母板的上部,所述翻针三角位于尖山的下方,所述编织三角位于翻针三角的下方,所述碟山位于编织三角的下方,所述左辅助度目三角和右辅助度目三角分别位于尖山的两侧,所述左度目三角和右度目三角分别位于编织三角的两侧,所述左上护山位于左辅助度目三角的左侧,所述右上护山位于右辅助度目三角的右侧,所述中上护山位于一个三角单元中右辅助度目三角的右侧,且该中上护山位于相邻的另一个三角单元中左辅助度目三角的左侧,

  所述左回针三角位于左度目三角的左侧,所述右回针三角位于右度目三角的右侧,所述桃形护山位于一个三角单元中右度目三角的右侧,且该桃形护山位于相邻的另一个三角单元中左度目三角的左侧,

  所述左保留护山和右保留护山分别位于碟山的两侧,所述保留护山位于相邻两个三角单元中碟山之间,

  所述左长护山位于左保留护山的下方,所述右长护山位于右保留护山的下方,所述中长护山位于选针母板的中部,所述左长护山与中长护山之间和右长护山与中长护山之间各安装有一个长护山,

  所述左下护山位于左长护山的下方,所述右下护山位于右长护山的下方,所述中下护山位于选针母板的中部,且该中下护山位于中长护山的下方,所述左下护山与中下护山之间和右下护山与中下护山之间各安装有一个下护山,且该下护山位于长护山的下方,所述左推针三角位于左下护山和下护山的上方,所述右推针三角位于右下护山和下护山的上方;

  所述编织三角与编织装置连接,且编织装置安装在三角母板上,所述编织装置与连接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装置与翻针装置接触,所述翻针装置与翻针三角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和定位装置均安装在连接装置上,且定位装置与调节装置配合。提高控制精度,不会出现撞针的情况,保证工作效率,提高了产能。

  进一步地,所述选针单元还包括归位导块,所述归位导块位于左推针三角与右推针三角中部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左辅助度目三角与右辅助度目三角和左度目三角与右度目三角均滑动安装在三角母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装置包括编织底座、编织转轴、编织滚轮、编织顶杆、编织顶板、编织弹簧、编织凹槽和编织凸块,

  所述编织底座安装在三角母板上,所述编织转轴安装在编织底座上,所述编织滚轮安装在编织转轴上,所述编织凹槽设置在编织滚轮上,所述编织凸块设置在编织顶杆的一端,且编织凸块位于编织凹槽内,所述编织顶杆的另一端与编织三角连接,所述编织顶板固定在编织顶杆上,所述编织弹簧的一端与编织顶板抵接,所述编织弹簧的另一端与编织底座抵接,所述编织转轴与连接装置连接。通过编织装置控制编织三角的出没,可提高其控制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翻针装置包括翻针连杆、翻针顶环、翻针顶杆、翻针底座、翻针转轴、翻针轴座、翻针拨槽和翻针顶槽,

  所述翻针顶环固定在翻针连杆的一端,所述翻针连杆的另一端与翻针三角连接,所述翻针顶杆的一端位于翻针顶环内,所述翻针顶杆的另一端安装在翻针底座上,所述翻针底座通过翻针转轴安装在翻针轴座上,所述翻针轴座安装在三角母板上,所述翻针拨槽和翻针顶槽均设置在翻针底座上,所述翻针拨槽和翻针顶槽均与连接装置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拨杆、连接顶块、连接底座、连接转轴、连接连杆、连接曲柄和连接轴杆,

  所述连接拨杆和连接顶块均安装在连接底座上,所述连接底座安装在连接转轴上,所述连接转轴转动安装在三角母板上,所述连接拨杆的一端位于翻针拨槽内,所述连接顶块与翻针顶槽接触,所述连接连杆的一端与调节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调节装置滑动安装在连接底座上,所述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轴杆连接,所述连接轴杆固定在连接曲柄上,所述连接曲柄安装在编织装置的编织转轴上,所述定位装置安装在连接底座上。通过连接装置实现往复控制翻针装置的动作轨迹。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丝杆、调节滑座、调节底座、调节滑块、调节滑槽、调节圆环和调节环槽,

  所述调节丝杆和调节滑座均安装在连接底座上,且调节丝杆与调节滑座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调节底座固定在调节滑座上,所述调节底座与连接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滑块固定在调节滑座的两侧,所述调节滑槽和调节环槽均设置在连接底座上,所述调节滑块位于调节滑槽内,所述调节圆环固定在调节丝杆上,所述调节圆环位于调节环槽内,所述调节圆环与定位装置接触。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的需要通过调节装置对摆动的角度进行调节,提高适应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顶杆、定位底座、定位弹簧、定位凸块、定位凹槽、定位通道、定位环腔和定位顶孔,

  所述定位凹槽、定位通道和定位环腔均设置在连接底座上,所述定位环腔与定位通道同轴线设置,所述定位环腔的直径大于定位通道的直径,所述定位凹槽设置在定位通道的内壁,所述定位顶孔设置在调节圆环上,所述定位凸块固定在定位顶杆上,所述定位顶杆位于定位通道内,所述定位顶杆的一端位于定位顶孔内,所述定位底座固定在定位顶杆的另一端,所述定位弹簧的一端与连接底座抵接,所述定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底座抵接,所述定位凸块位于定位环腔内,且定位凸块与定位环腔的底壁接触。

  进一步地,当定位顶杆的一端位于定位顶孔外时,所述定位凸块位于定位凹槽内。调节摆动角度后可通过定位装置将调节装置进行定位避免发生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翻针顶环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翻针顶环分别位于翻针连杆的两侧,且两个翻针顶环错位设置,所述两个翻针顶环均为腰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翻针顶槽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翻针顶槽均安装在翻针底座上,所述翻针拨槽位于两个翻针顶槽之间,所述两个翻针顶槽各与一个连接顶块接触。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该三系统横机底板可实现对横机的编织轨迹进行控制,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无需经常对易损件进行更换,控制精度高,不会出现撞针的情况,无需凸轮进行传动,工作时噪音小,提高产能,节约能耗,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系统横机底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系统横机底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系统横机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系统横机底板中的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系统横机底板中的部件的左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B-B剖面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系统横机底板中的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三角母板1、选针母板2、三角单元3、选针单元4、左上护山51、右上护山52、中上护山53、左回针三角61、右回针三角62、桃形护山63、左保留护山71、右保留护山72、保留护山73、左长护山81、右长护山82、长护山83、中长护山84、左下护山91、右下护山92、下护山93、中下护山94、左辅助度目三角31、右辅助度目三角32、左度目三角33、右度目三角34、尖山35、翻针三角36、编织三角37、碟山38、左推针三角41、右推针三角42、编织装置01、翻针装置02、连接装置03、调节装置04、定位装置05、编织底座011、编织转轴012、编织滚轮013、编织顶杆014、编织顶板015、编织弹簧016、编织凹槽017、编织凸块018、翻针连杆021、翻针顶环022、翻针顶杆023、翻针底座024、翻针转轴025、翻针轴座026、翻针拨槽027、翻针顶槽028、连接拨杆031、连接顶块032、连接底座033、连接转轴034、连接连杆035、连接曲柄036、连接轴杆037、调节丝杆041、调节滑座042、调节底座043、调节滑块044、调节滑槽045、调节圆环046、调节环槽047、定位顶杆051、定位底座052、定位弹簧053、定位凸块054、定位凹槽055、定位通道056、定位环腔057、定位顶孔05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0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用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种三系统横机底板,包括三角母板1、选针母板2、三个三角单元3和三个选针单元4,编织装置01、翻针装置02、连接装置03、调节装置04、定位装置05、左上护山51、右上护山52、中上护山53、左回针三角61、右回针三角62、桃形护山63、左保留护山71、右保留护山72、保留护山73、左长护山81、右长护山82、长护山83、中长护山84、左下护山91、右下护山92、下护山93和中下护山94。

  本实施例中的三角母板1与选针母板2连接,三个三角单元3均安装在三角母板1上,三个选针单元4均安装在选针母板2上,每个三角单元3与一个选针单元4对应。

  本实施例中的三角单元3包括左辅助度目三角31、右辅助度目三角32、左度目三角33、右度目三角34、尖山35、翻针三角36、编织三角37和碟山38,选针单元4包括左推针三角41、右推针三角42和归位导块。

  本实施例中的左上护山51、右上护山52、中上护山53、左回针三角61、右回针三角62、桃形护山63、左保留护山71、右保留护山72和保留护山73均安装在三角母板1上,左长护山81、右长护山82、长护山83、中长护山84、左下护山91、右下护山92、下护山93和中下护山94均安装在选针母板2上。

  本实施例中的尖山35位于三角母板1的上部,翻针三角36位于尖山35的下方,编织三角37位于翻针三角36的下方,碟山38位于编织三角37的下方,左辅助度目三角31和右辅助度目三角32分别位于尖山35的两侧,左度目三角33和右度目三角34分别位于编织三角37的两侧,左上护山51位于左辅助度目三角31的左侧,右上护山52位于右辅助度目三角32的右侧,中上护山53位于一个三角单元3中右辅助度目三角32的右侧,且该中上护山53位于相邻的另一个三角单元3中左辅助度目三角31的左侧,左辅助度目三角31与右辅助度目三角32和左度目三角33与右度目三角34均滑动安装在三角母板1上。

  本实施例中的左回针三角61位于左度目三角33的左侧,右回针三角62位于右度目三角34的右侧,桃形护山63位于一个三角单元3中右度目三角34的右侧,且该桃形护山63位于相邻的另一个三角单元3中左度目三角33的左侧。

  本实施例中的左保留护山71和右保留护山72分别位于碟山38的两侧,保留护山73位于相邻两个三角单元3中碟山38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左长护山81位于左保留护山71的下方,右长护山82位于右保留护山72的下方,中长护山84位于选针母板2的中部,左长护山81与中长护山84之间和右长护山82与中长护山84之间各安装有一个长护山83。

  本实施例中的左下护山91位于左长护山81的下方,右下护山92位于右长护山82的下方,中下护山94位于选针母板2的中部,且该中下护山94位于中长护山84的下方,左下护山91与中下护山94之间和右下护山92与中下护山94之间各安装有一个下护山93,且该下护山93位于长护山83的下方,左推针三角41位于左下护山91和下护山93的上方,右推针三角42位于右下护山92和下护山93的上方,归位导块位于左推针三角41与右推针三角42中部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的编织三角37与编织装置01连接,且编织装置01安装在三角母板1上,编织装置01与连接装置03连接,连接装置03与翻针装置02接触,翻针装置02与翻针三角36连接,调节装置04和定位装置05均安装在连接装置03上,且定位装置05与调节装置04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编织装置01包括编织底座011、编织转轴012、编织滚轮013、编织顶杆014、编织顶板015、编织弹簧016、编织凹槽017和编织凸块018,编织底座011安装在三角母板1上,编织转轴012安装在编织底座011上,编织滚轮013安装在编织转轴012上,编织凹槽017设置在编织滚轮013上,编织凸块018设置在编织顶杆014的一端,且编织凸块018位于编织凹槽017内,编织顶杆014的另一端与编织三角37连接,编织顶板015固定在编织顶杆014上,编织弹簧016的一端与编织顶板015抵接,编织弹簧016的另一端与编织底座011抵接,编织转轴012与连接装置03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翻针装置02包括翻针连杆021、翻针顶环022、翻针顶杆023、翻针底座024、翻针转轴025、翻针轴座026、翻针拨槽027和翻针顶槽028,翻针顶环022固定在翻针连杆021的一端,翻针连杆021的另一端与翻针三角36连接,翻针顶杆023的一端位于翻针顶环022内,翻针顶杆023的另一端安装在翻针底座024上,翻针底座024通过翻针转轴025安装在翻针轴座026上,翻针轴座026安装在三角母板1上,翻针拨槽027和翻针顶槽028均设置在翻针底座024上,翻针拨槽027和翻针顶槽028均与连接装置03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翻针顶环0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翻针顶环022分别位于翻针连杆021的两侧,且两个翻针顶环022错位设置,两个翻针顶环022均为腰型结构;翻针顶槽02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翻针顶槽028均安装在翻针底座024上,翻针拨槽027位于两个翻针顶槽028之间,两个翻针顶槽028各与一个连接顶块032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03包括连接拨杆031、连接顶块032、连接底座033、连接转轴034、连接连杆035、连接曲柄036和连接轴杆037,连接拨杆031和连接顶块032均安装在连接底座033上,连接底座033安装在连接转轴034上,连接转轴034转动安装在三角母板1上,连接拨杆031的一端位于翻针拨槽027内,连接顶块032与翻针顶槽028接触,连接连杆035的一端与调节装置04转动连接,调节装置04滑动安装在连接底座033上,连接连杆035的另一端与连接轴杆037连接,连接轴杆037固定在连接曲柄036上,连接曲柄036安装在编织装置01的编织转轴012上,定位装置05安装在连接底座033上。

  本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04包括调节丝杆041、调节滑座042、调节底座043、调节滑块044、调节滑槽045、调节圆环046和调节环槽047,调节丝杆041和调节滑座042均安装在连接底座033上,且调节丝杆041与调节滑座042通过螺纹连接,调节底座043固定在调节滑座042上,调节底座043与连接连杆035的一端转动连接,调节滑块044固定在调节滑座042的两侧,调节滑槽045和调节环槽047均设置在连接底座033上,调节滑块044位于调节滑槽045内,调节圆环046固定在调节丝杆041上,调节圆环046位于调节环槽047内,调节圆环046与定位装置05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05包括定位顶杆051、定位底座052、定位弹簧053、定位凸块054、定位凹槽055、定位通道056、定位环腔057和定位顶孔058,定位凹槽055、定位通道056和定位环腔057均设置在连接底座033上,定位环腔057与定位通道056同轴线设置,定位环腔057的直径大于定位通道056的直径,定位凹槽055设置在定位通道056的内壁,定位顶孔058设置在调节圆环046上,定位凸块054固定在定位顶杆051上,定位顶杆051位于定位通道056内,定位顶杆051的一端位于定位顶孔058内,定位底座052固定在定位顶杆051的另一端,定位弹簧053的一端与连接底座033抵接,定位弹簧053的另一端与定位底座052抵接,定位凸块054位于定位环腔057内,且定位凸块054与定位环腔057的底壁接触;当定位顶杆051的一端位于定位顶孔058外时,定位凸块054位于定位凹槽055内。

  具体的说,该三系统横机底板在工作时限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转动调节丝杆041对调节滑座042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得通过连接曲柄036驱动连接连杆035摆动时,连接顶块032沿着连接转轴034转动的角度符合要求,调整前按动定位底座052并旋转,使得定位凸块054位于定位凹槽055内,同时定位顶杆051的一端与定位顶孔058分离,然后在通过调节丝杆041调整调节滑座042的高度,对调节滑座042的高度调整完毕后,按动定位底座052并转动,使得定位凸块054位于定位环腔057内,并使得定位凸块054的与定位环腔057的底壁抵接,此时定位顶杆051的一端位于定位顶孔058内,实现对调节圆环046和调节丝杆041定位,避免调节丝杆041转动,以减少其受力。

  对其调节丝杆041定后,正常工作状态下,编织转轴012与电机连接,通过电机控制编织转轴012的转动,进而控制编织滚轮013与连接曲柄036的转动,当制编织滚轮013转动的过程中,编织滚轮013的外壁与编织凸块018接触时,通过编织顶杆014将编织三角37向下推,当编织凸块018位于编织凹槽017内时,通过编织弹簧016将编织顶板015顶起,实现对编织顶杆014的复位,实现对编织三角37的上下移动控制。

  连接曲柄036安装在编织转轴012上,连接轴杆037与编织转轴012设置,实现对连接连杆035的摆动控制,进而通过连接连杆035控制连接底座033沿连接转轴034往复摆动。

  当连接底座033沿连接转轴034向右摆动时,连接拨杆031位于翻针拨槽027内,此时左侧的连接顶块032与左侧的翻针顶槽028接触,右侧的连接顶块032与右侧的翻针顶槽028分离,同时右侧的翻针顶杆023向下顶动右侧的翻针顶环022,且左侧的翻针顶杆023向上顶动左侧的翻针顶环022。

  当连接底座033沿连接转轴034向左摆动时,连接拨杆031位于翻针拨槽027内,此时右侧的连接顶块032与右侧的翻针顶槽028接触,左侧的连接顶块032与左侧的翻针顶槽028分离,同时左侧的翻针顶杆023向下顶动左侧的翻针顶环022,且右侧的翻针顶杆023向上顶动右侧的翻针顶环022;以减小其受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通过翻针顶杆023控制翻针顶环022往复摆动,进而可通过翻针连杆021控制碟山38的上下移动,使得编织三角37与碟山38的动作更加协调,避免在工作时发生撞针的情况,同时也无需凸轮传动,减少工作时的噪音。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三系统横机底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