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织机的张力测定装置及其张力测定方法独创技术22778字

织机的张力测定装置及其张力测定方法

2021-02-02 14:08:13

织机的张力测定装置及其张力测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对于来自纱线卷筒的针织纱施加张力的状态下经过至织针为止的给纱路径供给针织纱的织机中,能够准确地把握针织纱的张力的张力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这种织机的张力测定装置,已知如下的装置:设置于从纱线卷筒至织针为止的针织纱的给纱路径中途,测定在该给纱路径上通过顶弹簧装置、侧张紧装置等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供给的针织纱的张力(参照专利文献1)。

  该张力测定装置中,在利用经过给纱路径供给的针织纱进行编织时,给纱路径中途的针织纱的张力在通过给纱路径的给纱口之前被测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9510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不过,作为进行编织时的针织纱的张力,若考虑对编织的针织物的影响,则优选在相对于织针尽可能近的位置即通过给纱口之后的位置测定的张力测定值。

  在上述现有的张力测定装置中,是在通过给纱口之前的位置测定的针织纱的张力测定值,因此,不能否认在与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的针织纱的张力之间产生差,不能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准确地把握针织纱的张力。

  而且,在测定张力的正当中的针织纱以高速度向织针供给,因此即使针织纱的张力测定值中存在异常,也以惯性继续进行编织,可能在编织中途的针织物中产生不良情况。

  本发明鉴于这一点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机的张力测定装置及其张力测定方法,其通过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在能进行编织的状态下使给纱口停止而将针织纱向不同于向织针的给纱路径的测定路径引入而测定张力,由此能够把握不逊色于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进行编织的针织纱的准确的张力,能够将针织纱的张力测定值的异常所导致的针织物的不良情况防止于未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作为织机的张力测定装置,以在对来自纱线卷筒的针织纱施加张力的状态下将经过了至织针为止的给纱路径的针织纱通过所述给纱路径的给纱口引导而供给至所述织针为止的织机为前提。而且,在所述给纱口的附近设置张力测定装置本体,该张力测定装置本体在通过所述给纱口后的位置将针织纱相对于不同于向所述织针的给纱路径的测定路径引入而测定该针织纱的张力。并且,所述张力测定装置本体包括:针织纱引入单元,在通过所述给纱口后的位置将针织纱在能进行编织的状态下向所述测定路径引入;测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给纱口与所述测定路径的所述针织纱引入单元之间,测定通过所述针织纱引入单元向所述测定路径不进行编织而引入的所述针织纱的张力;及显示单元,显示通过所述测定单元测定的所述测定路径上的针织纱的张力测定值。此时,能进行编织的状态是指如果在通过给纱口后引导至织针为止则在该状态下能进行针织物的编织的状态。

  另外,在给纱路径设置对于所述针织纱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单元。并且,所述显示单元也可以以能够与预先作为目标的通过所述给纱口后的针织纱的张力目标值比较、且通过所述张力施加单元的调整而接近所述张力目标值的方式,显示所述测定路径上的针织纱的张力测定值。

  另外,也可以是,对应于在通过所述给纱口后的位置通过所述给纱路径上的针织纱的送出方向的变更而变动的送纱速度,变更所述测定路径上的针织纱的送纱速度。

  而且,也可以是,将所述张力测定装置本体装卸自如地设置在所述织机的给纱口的附近。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作为织机的张力测定方法,以在对来自纱线卷筒的针织纱施加张力的状态下将经过了至织针为止的给纱路径的针织纱通过所述给纱路径的给纱口引导而供给至所述织针为止的织机为前提。并且,在通过所述给纱口后的位置将针织纱相对于与向所述织针的给纱路径不同的测定路径在能进行编织的状态下引入。然后,测定向所述测定路径不进行编织而引入的所述针织纱的张力,显示通过所述给纱口后的位置的针织纱的张力测定值。

  【发明效果】

  以上,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将针织纱在能进行编织的状态下引入到测定路径,测定该针织纱的张力,由此能够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不逊色于能进行编织的状态的给纱路径而准确地把握针织纱的张力。特别是,即使在从纱线卷筒经过长度不同的多个给纱路径而编织针织物的嵌花编织的情况下等,也能够对于各个给纱路径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准确地把握针织纱的张力。而且,对于即使是同一给纱路径但对应于针织物的编织量(纱量)而变动的针织纱的张力,也能够准确地把握。

  而且,通过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使给纱口停止而将针织纱向不同于向织针的给纱路径不同的测定路径引入而测定张力,不需要在测定针织纱的张力的正当中通过织针编织针织物,能够在编织前进行确认而将针织纱的张力测定值的异常所导致的针织物的不良情况防止于未然。

  另外,通过将测定路径上的针织纱的张力测定值以能够与预先作为目标的针织纱的张力目标值比较、且通过张力施加单元的调整而接近张力目标值的方式显示,能够通过张力施加单元调整向针织纱的张力的施加状态,使张力测定值准确地接近张力目标值。

  另外,通过对应于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由于给纱路径的针织纱的送出方向的变更而变动的送纱速度而变更测定路径上的针织纱的送纱速度,能够在测定路径上简单地测定在给纱路径上变动的针织纱的送纱速度所对应的张力。

  而且,通过将张力测定装置本体装卸自如地设置在织机的给纱口的附近,也能够设置在其他织机的给纱口的附近,能够使用单一的张力测定装置准确地测定其他织机的给纱路径上的针织纱的张力。

  另外,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将针织纱在能进行编织的状态下向不同于向织针的给纱路径的测定路径引入,显示向该测定路径不进行编织地引入的针织纱的张力测定值。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张力测定方法,其除了能不逊色于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进行编织的针织纱的张力而准确地把握以外,还能够在编织前将给纱路径上的针织纱的张力异常所导致的针织物的不良情况防止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张力测定装置的横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横机的针织纱的给纱路径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图2的张力测定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标号说明】

  1 横机(织机)

  153 给纱口

  17纱线卷筒

  2 给纱路径

  20针织纱

  24测定路径

  3 顶弹簧装置(张力施加单元)

  4 侧张紧装置(张力施加单元)

  50张力测定装置本体

  51针织纱引入单元

  52测定单元

  53监视器(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张力测定装置的针织纱的给纱路径的概略构成图,图2表示示出图1的横机的针织纱的给纱路径的概略构成图。

  图1及图2中,横机1具备夹着齿口10而呈倒V字状相对的前后的针床11(仅示出一方)。另外,对于前后的针床11,跨过纱道轨道14而配置三角座滑架12。三角座滑架12通过未图示的伺服电动机而沿针床11的长度方向(图1中为左右方向)往复移动。

  具体而言,在齿口10的上方,多个纱道轨道14(图1中仅示出1个)沿着针床11的长度方向架设。纱道轨道14上,供给针织纱20的纱线架15、16以能够行走的方式被支承。另外,纱道轨道14上,各形成有两个使纱线架15、16行走的跑道。纱线架15、16具备基台151、161、从该基台151、161向下方延伸的给纱臂152、162、设置于给纱臂152、162的下端并将针织纱20向织针(未图示)引导的给纱口153、163。织针在各针床11的长度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能通过分别搭载于三角座滑架12的选针机构及三角机构等系统选择性地进行编织动作。

  另外,三角座滑架12通过使纱线架连动销卡合于纱线架15、16的凹部而使纱线架15、16连动。另外,在横机1的纱线立台18上设置有纱线卷筒17。另外,来自各纱线卷筒17的针织纱20分别经过单独的给纱路径2向各纱线架15、16的给纱口153、163供给。

  通过反复进行如下步骤而进行针织物22的编织:使织针的前端的针钩向齿口10进入,将从给纱口153、163供给的针织纱20向各针床11引入,使旧线圈脱圈。三角座滑架12使单个或多个纱线架15、16连动而编织针织物22。针织物22的编织按照基于预先作成的编织数据的控制而进行,针织物22配合于编织而被向齿口10的下方拉下。三角座滑架12及织针的动作也基于编织数据而自动地进行,三角座滑架12移动的移动行程也基于编织数据等而被最优化。

  纱线架15、16在成为针织物22的编织宽度的外方的编织端221附近待机。另外,三角座滑架12的移动方向在针织物22的编织宽度的外方附近通过切换伺服电动机(未图示)的旋转方向而反转。

  给纱路径2上,设置有在横机1的上端部设置的作为张力施加单元的多个顶弹簧装置3。该顶弹簧装置3具备张紧盘31、从支承该张紧盘31的基端部向前方突出的支承臂32、在该支承臂32的前端设置的纱线引导件33。并且,从纱线卷筒17向上方供给的针织纱20从顶弹簧装置3的张紧盘31通过支承臂32前端的纱线引导件33而被向下方引导。此时,对通过张紧盘31的针织纱20施加张力,通过在该张紧盘31设置的调整捏手34来调整张紧盘31的负荷而变更对于针织纱20的张力的施加情况。

  另外,给纱路径2上,设置有在纱线立台18的左右两侧设置的作为张力施加单元的多个侧张紧装置4。该侧张紧装置4具备摆动自如地支承于纱线立台18的左右两端的支承部41。另外,侧张紧装置4具备上端安装于支承部41的侧张紧臂42、设置于该侧张紧臂42的前端(下端)的纱线引导件43。支承部41能够调整相对于纱线立台18的侧张紧臂42的摆动负荷。并且,被从顶弹簧装置3向下方引导的针织纱20以通过侧张紧臂42的前端的纱线引导件43而被朝向左右方向内方引导的方式被引导。此时,通过支承部41中的侧张紧臂42的摆动负荷和该侧张紧臂42的弯曲而对针织纱20施加张力,通过设置于支承部41的调整刻度盘(未图示)来调整侧张紧臂42的摆动负荷,而变更对于针织纱20的张力的施加情况。

  而且,给纱路径2上,在顶弹簧装置3与侧张紧装置4之间设置有将针织纱20架设一周而送出的送出辊44。该送出辊44对于针织纱20施加驱动力而从纱线卷筒17经由顶弹簧装置3向侧张紧装置4给纱,通过减少阻力而顺畅地进行至纱线架15、16为止的针织纱20的送出,所述纱线架15、16与三角座滑架12连动而在纱道轨道14向左右方向滑动。纱线架15、16在与三角座滑架12连动而向左右方向滑动时,将来自侧张紧装置4的针织纱20切换成依然在其引导方向上从给纱口153、163引出的引出方向和向与其引导方向相反的方向引出的推压方向。

  图3示出图2的张力测定装置的概略构成图。该图3中,在纱线架15的给纱口153的附近,设置有张力测定装置5的张力测定装置本体50,该张力测定装置本体50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在使给纱口153停止的状态下将针织纱20向不同于向织针的给纱路径2的测定路径24引入而测定张力。该张力测定装置本体50具备框体状的壳体59,在壳体59的下表面设置有磁铁(未图示),装卸自如地安装在横机1的金属制的支承台19上。由此,也能够设置在其他横机的给纱口的附近,从而能够使用单一的张力测定装置本体50而准确地测定其他横机的给纱路径上的针织纱的张力。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在横机1的支承台19上装卸自如地安装有张力测定装置本体50的壳体59,但张力测定装置本体也可以以不能装卸的状态一体地设置于横机的支承台。

  张力测定装置本体50具备针织纱引入单元51,该针织纱引入单元51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将针织纱20在向织针送纱时的给纱路径2上在能进行编织的状态下向测定路径24引入。针织纱引入单元51具备:针织纱引入电动机511;与针织纱引入电动机511的输出轴512旋转一体地连结的针织纱引入带轮513;相对于针织纱引入带轮513在夹着针织纱20的状态下连带旋转的从动带轮514。该情况下,基于针织纱引入单元51的测定路径24上的针织纱20的送纱速度设定成与通过与三角座滑架12连动的纱线架15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向织针引导的给纱路径2上的针织纱20的送纱速度相同。

  另外,张力测定装置本体50具备测定单元52,该测定单元52设置于给纱口153与测定路径24的针织纱引入单元51之间。该测定单元52具备:引导向测定路径24送纱的针织纱20的2个引导辊521、522;在两引导辊521、522间设置的张力检测辊523;支承张力检测辊523的负载传感器524。并且,关于测定单元52,通过针织纱引入单元51向测定路径24引入的针织纱20的张力经由张力检测辊523通过负载传感器524测定。

  而且,张力测定装置本体50具备显示通过负载传感器524测定的张力测定值的作为显示单元的监视器53。该监视器53中,显示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的针织纱20的张力测定值即测定路径24上的针织纱20的张力测定值。显示于该监视器53的张力测定值以能够与至给纱路径2上的织针为止的针织纱20的作为预定目标的张力目标值比较的方式显示,以通过顶弹簧装置3及侧张紧装置4的调整使张力测定值接近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处给纱路径2上的针织纱20的张力目标值的方式被利用。该情况下,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处给纱路径2上的针织纱20的张力目标值根据横机的种类而预先设定,不需要为理想的张力目标值,只要是能进行编织而不是无法进行编织的张力目标值即可。

  另外,测定路径24上的针织纱20的送纱速度对应于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处至给纱路径2上的织针为止的针织纱20的引导方向的变更、即来自通过三角座滑架12的行进方向的折返的切换而反转的纱线架15的给纱口153的针织纱20被切换为推压方向和引出方向时变动的送纱速度而被变更。该针织纱20的被切换为推压方向和引出方向时变动的送纱速度对应于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间距、编织的线圈的线圈长、编织针织物22的速度、横机1的机号而预先设定。该情况下,针织纱20的推压方向及引出方向的送纱速度对于横机1的每个种类而预先设定。

  例如平针组织的情况下,针织纱20的推压方向上的送纱速度(m/s)也能够基于((线圈的线圈长-线圈的间距)/线圈的间距)×编织针织物22的速度来算出。具体而言,针织纱20的推压方向上的送纱速度(m/s)根据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间距1.814、编织的线圈的线圈长6.0、编织针织物22的速度1.0、横机1的机号14G而成为(6.0-1.814)/(1.814×1.0)≈2.3m/s。

  另一方面,针织纱20的引出方向上的送纱速度(m/s)也能够基于((线圈的线圈长+线圈的间距)/线圈的间距)×编织针织物22的速度来算出。具体而言,针织纱20的引出方向上的送纱速度(m/s)根据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间距1.814、编织的线圈的线圈长6.0、编织针织物22的速度1.0、横机1的机号14G而成为(6.0+1.814)/(1.814×1.0)≈4.3m/s。

  另外,也能够根据相互的相关关系基于针织纱20的推压方向或引出方向上的送纱速度得到针织纱引入电动机511的转速。例如,根据相互的相关关系得到,针织纱20的推压方向上的送纱速度2.3m/s时针织纱引入带轮513的转速为约1400rpm,针织纱20的引出方向上的送纱速度4.3m/s时针织纱引入带轮513的转速为约2550rpm。

  接着,对于使用张力测定装置本体50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测定针织纱20的张力的测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从纱线卷筒17经过顶弹簧装置3及侧张紧装置4将在通过各纱线架15的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处的针织纱20相对于不同于向织针的给纱路径2的测定路径24在能进行编织的状态下引入。

  接着,将向测定路径24不进行编织而引入的针织纱20夹入到针织纱引入带轮513与从动带轮514之间。然后,通过针织纱引入电动机511使针织纱引入带轮513在向织针引导时的给纱路径2上在能进行编织的状态下旋转,使从动带轮514连带旋转,向测定路径24将不进行编织而引入的针织纱20送出。

  此时,在设定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切换为给纱路径2的针织纱20的推压方向和引出方向时变动的送纱速度的情况下,对应于线圈的线圈横列方向的间距、编织的线圈的线圈长、编织针织物22的速度、横机1的机号等,基于预先设定的数值而设定测定路径24上的送纱速度即可。具体而言,基于与针织纱20的推压方向或引出方向上的送纱速度的相关关系,设定针织纱引入带轮513的转速即可。由此,能够利用线圈的线圈长和编织的速度的组合简单地再现比率不同的推压方向和引出方向的送纱速度,也能够在测定路径24上简单地测定在给纱路径2上变动的送纱速度所对应的张力。

  然后,通过测定单元52的负载传感器524测定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向测定路径24不进行编织而引入的针织纱20的张力。由此,能够不逊色于能进行编织的状态的给纱路径2而准确地把握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的针织纱20的张力。特别是即使在从不同的纱线卷筒17经过长度不同的多个给纱路径2、2编织针织物22的嵌花编织的情况下等,也能够对各个给纱路径2、2准确地把握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的针织纱20的张力。而且,对于即使是同一给纱路径2但对应于针织物22的编织量而变动的针织纱20的张力,也能够准确地把握。而且,通过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使给纱口153停止而将针织纱20向不同于向织针的给纱路径2的测定路径24引入而测定张力,不需要在测定针织纱20的张力的正当中编织针织物22,能够在编织前进行确认而将针织纱20的张力测定值的异常所导致的针织物22的不良情况防止于未然。

  然后,在监视器53中显示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通过负载传感器524测定的针织纱20的张力测定值。因此,显示于监视器53的张力测定值能够与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处给纱路径2上的针织纱20的张力目标值比较。由此,通过顶弹簧装置3的调整捏手34调整张紧盘31的负荷,或通过侧张紧装置4的支承部41调整相对于纱线立台18的侧张紧臂42的摆动负荷,能够使给纱路径2上的针织纱20的张力测定值准确地接近张力目标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括其他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显示于监视器53的张力测定值与在通过给纱口153后的位置处给纱路径2上的张力目标值比较,利用于通过顶弹簧装置3及侧张紧装置4等的调整而使张力测定值接近张力目标值时,但只要将在通过给纱口后的位置引入到测定路径的针织纱的张力作为张力测定值显示于监视器即可。此时,显示于监视器的张力测定值是尽可能接近于进行编织的状态的张力测定值,因此不需要必须进行接近张力目标值的针织纱的张力值的调整。根据这一点,通过显示于监视器的张力测定值,能够把握相同织机内的每个给纱口的差异、不同的织机间的差异等,给纱路径上的张力施加状态的调整也不依赖于感觉,而能够基于张力测定值而准确地处理。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给纱路径2设置有对于针织纱20施加驱动力的送出辊44,但也可以在给纱路径上设置对于针织纱施加驱动力并同时测定针织纱的给纱量的送出装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将张力测定装置5应用于横机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张力测定装置也可以应用于经编机、圆编机等织机,这是不言自明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张力施加单元,对于应用顶弹簧装置3、侧张紧装置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过是一例,张力施加单元不限于此。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张力测定装置本体50通过在其壳体59的下表面设置的磁铁而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横机1的支承台19上,但也可以在横机的支承台上设置凹部,在该凹部内嵌入壳体而装卸自如地安装张力测定装置本体。另外,也可以通过锁定部件等将张力测定装置本体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横机的支承台上,这是不言自明的。

《织机的张力测定装置及其张力测定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