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张紧伸缩架独创技术13826字

张紧伸缩架

2021-02-02 12:53:42

张紧伸缩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张紧伸缩架。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现有的圆筒式织布机的纱线110从圆筒式织布机的织布筒20上方外侧通过导向辊40伸入到圆筒式织布机的内部,由圆筒式织布机内部的若干编织头21将纱线110编织成圆筒状的布120,织布筒20下方设有卷布单元30,织布筒20与卷布单元30之间设有张紧伸缩架50,布120套设于张紧伸缩架50的外部,由张紧伸缩架50设置卷布单元30卷起的布120的宽度及松紧度。现有的张紧伸缩架只能由张紧伸缩架两侧的斜柱进行导向,由于布120套设于张紧伸缩架50之前,其自然状态下的直径远小于两侧斜柱之间的距离,因此需要人工手动撑开布120并套设于张紧伸缩架50上,套设操作较为困难,需要多人一同配合才能将布120撑开到足够大。另外连接张紧伸缩架50两侧的两个底部齿杆相互平行且不处于同一直线,导致经张紧伸缩架50导向后的布120的两端不处于与卷布单元30平行的平面,卷布单元30对布120进行卷绕时,布120与卷布单元30之间形成一个夹角,进而导致卷布单元30卷布时,布120发生褶皱,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套设布且布在卷布时不会发生褶皱、提高产品质量的张紧伸缩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张紧伸缩架,包括上齿杆座、下齿杆座,穿过上齿杆座及下齿杆座的涡杆、穿过上齿杆座且分别与涡杆的两侧啮合的两个第一上齿杆、穿过上齿杆座且分别与涡杆的两侧啮合的两个第二上齿杆、穿过下齿杆座且分别与涡杆的两侧啮合的两个下齿杆、连接第一上齿杆与第二上齿杆且与下齿杆平行的两个第一伸缩杆、连接第一伸缩杆与下齿杆的四个第二伸缩杆、与涡杆啮合的操作部,及与第一伸缩杆的端部倾斜连接的四个导向柱;第一上齿杆与第二上齿杆垂直设置,第一上齿杆与第二上齿杆在涡杆的轴向相错开,两个第一上齿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连接,两个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上齿杆相互远离的一端连接,两个下齿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与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连接;导向柱的第一端与第一伸缩杆的端部远离下齿杆的一侧连接,第二端朝向上齿杆座倾斜延伸;两个下齿杆均包括啮合部、弯折部及连接部,啮合部的第一端穿过下齿杆座且与涡杆啮合,弯折部的第一端与啮合部的第二端连接;一个下齿杆的弯折部的第二端朝向另一个下齿杆的啮合部倾斜延伸;弯折部的第二端位于两个下齿杆的啮合部之间的中心位置;连接部与啮合部平行,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弯折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涡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齿槽,第一上齿杆朝向涡杆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齿槽啮合的第二齿槽,第二上齿杆朝向涡杆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齿槽啮合的第三齿槽,下齿杆朝向涡杆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齿槽啮合的第四齿槽,操作部靠近涡杆的一端且朝向涡杆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齿槽啮合的第五齿槽。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第一上齿杆相互平行,两个第二上齿杆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四个导向柱的第二端处于与两个第一伸缩杆所在的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四个导向柱的第二端均设置有球形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导向柱设置于第一连接头上,第一连接头与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头的内侧与第一上齿杆或第二上齿杆的端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与下齿杆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张紧伸缩架包括上齿杆座、下齿杆座,穿过上齿杆座及下齿杆座的涡杆、穿过上齿杆座且分别与涡杆的两侧啮合的两个第一上齿杆、穿过上齿杆座且分别与涡杆的两侧啮合的两个第二上齿杆、穿过下齿杆座且分别与涡杆的两侧啮合的两个下齿杆、连接第一上齿杆与第二上齿杆且与下齿杆平行的两个第一伸缩杆、连接第一伸缩杆与下齿杆的四个第二伸缩杆、与涡杆啮合的操作部,及与第一伸缩杆的端部倾斜连接的四个导向柱;第一上齿杆与第二上齿杆垂直设置,第一上齿杆与第二上齿杆在涡杆的轴向相错开,两个第一上齿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连接,两个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上齿杆相互远离的一端连接,两个下齿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与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连接;导向柱的第一端与第一伸缩杆的端部远离下齿杆的一侧连接,第二端朝向上齿杆座倾斜延伸;两个下齿杆均包括啮合部、弯折部及连接部,啮合部的第一端穿过下齿杆座且与涡杆啮合,弯折部的第一端与啮合部的第二端连接;一个下齿杆的弯折部的第二端朝向另一个下齿杆的啮合部倾斜延伸;弯折部的第二端位于两个下齿杆的啮合部之间的中心位置;连接部与啮合部平行,连接部的第一端与弯折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连接。如此便于套设布且布在卷布时不会发生褶皱,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现有的张紧伸缩架设置于圆筒式织布机中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紧伸缩架设置于圆筒式织布机中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紧伸缩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紧伸缩架设置于圆筒式织布机中,圆筒式织布机包括底部支架10、设置于底部支架10上的织布筒20、设置于底部支架10上且位于织布筒20下方的卷布单元30、设置于织布筒20的上方外侧的纱线导向辊40,及设置于织布筒20与卷布单元30之间的张紧伸缩架50。

  织布筒20的内部中空,织布筒20的内部沿圆周方向设置有若干编织头21。

  纱线110经纱线导向辊40导向从上方进入织布筒20中,由若干编织头21编织成布120,布120套设于张紧伸缩架50的外部,卷布单元30用于对布120进行卷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紧伸缩架50包括上齿杆座51、下齿杆座52,穿过上齿杆座51及下齿杆座52的涡杆53、穿过上齿杆座51且分别与涡杆53的两侧啮合的两个第一上齿杆54、穿过上齿杆座51且分别与涡杆53的两侧啮合的两个第二上齿杆55、穿过下齿杆座52且分别与涡杆53的两侧啮合的两个下齿杆56、连接第一上齿杆54与第二上齿杆55且与下齿杆56平行的两个第一伸缩杆57、连接第一伸缩杆57与下齿杆56的四个第二伸缩杆58、与涡杆53啮合的操作部59,及与第一伸缩杆57的端部倾斜连接的四个导向柱572。

  涡杆5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齿槽,第一上齿杆54朝向涡杆53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齿槽啮合的第二齿槽,第二上齿杆55朝向涡杆53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齿槽啮合的第三齿槽,下齿杆56朝向涡杆53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齿槽啮合的第四齿槽,操作部59靠近涡杆53的一端且朝向涡杆53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齿槽啮合的第五齿槽。

  第一上齿杆54与第二上齿杆55垂直设置。第一上齿杆54与第二上齿杆55在涡杆53的轴向上错开一定的距离,避免第一上齿杆54、第二上齿杆55两者的相互干扰。

  两个第一上齿杆54相互平行,两个第二上齿杆55相互平行。

  两个第一上齿杆54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伸缩杆57的第一端连接,两个第一伸缩杆57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上齿杆55相互远离的一端连接。

  两个下齿杆56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伸缩杆5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58的第二端与第一伸缩杆57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连接。

  导向柱572的第一端与第一伸缩杆57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远离下齿杆56的一侧连接,第二端在第一伸缩杆57的上方朝向上齿杆座51倾斜延伸,四个导向柱572的第二端处于与两个第一伸缩杆57所在的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内。四个导向柱572的第二端均设置有球形端部573,如此不会刮伤布120。四个导向柱572减少了圆筒状的布120套设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紧伸缩架50上时所需要撑开的尺寸,减少了套设操作的难度,一个人就可完成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一伸缩杆57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头571,导向柱572设置于第一连接头571上,第一连接头571与第二伸缩杆58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头571的内侧还与第一上齿杆54或第二上齿杆55的端部转动连接。

  第二伸缩杆58的第一端与下齿杆56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头581。

  操作部59转动时,两个第一上齿杆54相向靠近或远离,同时两个第二上齿杆55及两个下齿杆56同步地相向靠近或远离,从而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紧伸缩架50的撑开尺寸,从而调节布120的宽度及松紧度。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下齿杆56分别为第一下齿杆561及第二下齿杆562。第一下齿杆561及第二下齿杆562均包括啮合部563、弯折部564及连接部565。

  第四齿槽设置于啮合部563朝向涡杆53的一侧,第一下齿杆561及第二下齿杆562的啮合部563的第一端均穿过下齿杆座52且位于涡杆53的两侧,弯折部564的第一端与啮合部56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下齿杆561的弯折部564的第二端朝向第二下齿杆562的啮合部563倾斜延伸,第二下齿杆562的弯折部564的第二端朝向第一下齿杆561的啮合部563倾斜延伸;且弯折部564的第二端位于第一下齿杆561啮合部563与第二下齿杆562的啮合部563之间的中心位置;连接部565与啮合部563平行,连接部565的第一端与弯折部56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二伸缩杆58的第一端或第二连接头581连接。如此第一下齿杆561及第二下齿杆562相互远离的一端处于与第一伸缩杆57平行的的平面,从而使得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紧伸缩架50张紧导向后的布120的两端处于与卷布单元30平行的平面,卷布单元30对布120进行卷绕时,布120与卷布单元30之间不会形成夹角,进而避免布120在卷布单元30上卷绕时不会发生褶皱,提高了产品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张紧伸缩架包括上齿杆座51、下齿杆座52,穿过上齿杆座51及下齿杆座52的涡杆53、穿过上齿杆座51且分别与涡杆53的两侧啮合的两个第一上齿杆54、穿过上齿杆座51且分别与涡杆53的两侧啮合的两个第二上齿杆55、穿过下齿杆座52且分别与涡杆53的两侧啮合的两个下齿杆56、连接第一上齿杆54与第二上齿杆55且与下齿杆56平行的两个第一伸缩杆57、连接第一伸缩杆57与下齿杆56的四个第二伸缩杆58、与涡杆53啮合的操作部59,及与第一伸缩杆57的端部倾斜连接的四个导向柱572;第一上齿杆54与第二上齿杆55垂直设置,第一上齿杆54与第二上齿杆55在涡杆53的轴向上错开一定的距离,两个第一上齿杆54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一伸缩杆57的第一端连接,两个第一伸缩杆57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上齿杆55相互远离的一端连接,两个下齿杆56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伸缩杆58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58的第二端与第一伸缩杆57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连接;导向柱572的第一端与第一伸缩杆57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远离下齿杆56的一侧连接,第二端朝向上齿杆座51倾斜延伸;两个下齿杆56均包括啮合部563、弯折部564及连接部565,啮合部563的第一端穿过下齿杆座52且与涡杆53啮合,弯折部564的第一端与啮合部563的第二端连接;一个下齿杆56的弯折部564的第二端朝向另一个下齿杆56的啮合部563倾斜延伸;弯折部564的第二端位于两个下齿杆56的啮合部563之间的中心位置;连接部565与啮合部563平行,连接部565的第一端与弯折部56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二伸缩杆58的第一端连接。如此便于套设布且布在卷布时不会发生褶皱,提高了产品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张紧伸缩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