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技术 > 编织制作> 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独创技术7556字

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

2021-02-01 04:19:32

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物编织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罗纹组织又称为坑条组织,其是由正面线圈纵行与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的组合相间配置而成,正面线圈纵行称为面坑,反面线圈纵行称为底坑。罗纹组织的种类很多,常用n1+ n2来表示,n1表示一个循环正面线圈的纵行数,n2表示一个循环反面线圈的纵行数(如1+1 ;2+1;3+2罗纹等等),一般以前针床织针编织的线圈为正面线圈,后针床编织的为反面线圈。

  目前,横机生产的罗纹产品,几乎全部为竖直方向的纹理,这是由于编织罗纹的织针,固定在针床的针槽内,仅可以上下运动,织针无法改变位置,这使得编织的罗纹组织没有纹理上的变化,结构相对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解决因为横机自身的织针固定,无法编织有变化的罗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包括如下编织工序:

  工序一:编织准备,罗纹组织用n1+ n2来表示,n1表示一个循环正面线圈的纵行数,n2表示一个循环反面线圈的纵行数,以前针床织针编织的线圈为正面线圈,后针床编织的为反面线圈;

  工序二:斜罗纹纹理形成,通过整体移圈,改变工序一中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的位置,然后,在编织的过程中增加一粒补孔眼线圈,消除整体移圈后在织物表面的孔眼。

  优选的,所述工序一中的罗纹组织n1+ n2,n1、n2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整体移圈后补孔眼的方式,完成斜罗纹的编织,使单一的竖直纹理的罗纹,改变方向,形成倾斜纹理。不仅如此,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所有针床相对状态的罗纹组织。

  附图说明

  图1 罗纹纹理示意图,其中左边A为倾斜罗纹,右边B为竖直罗纹。

  图2-7,图9-14为针位图,其中1-25为针位编号。

  图8 实施方式一3+2斜罗纹编织实物效果图。

  图15 实施方式二1+1斜罗纹编织实物效果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具体如下:

  实施方式一

  3+2斜罗纹的编织

  (1)如图2所示,n1=3、n2=2,是一个3+2罗纹,一个循环前针床编织3个纵行,一个循环后针床编织2个纵行,现需要把针位6至17内编织的线圈,整体向右移动一个针距,即有两个面坑(针位8、9、10和针位13、14、15)以及三个底坑(针位6、7与针位11、12和针位16、17)发生倾斜。

  (2)如图3所示,针位18前针床编织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对应的针位上(为了形成一粒反面线圈)。

  (3)如图4所示,针位5前后针床织针都参与编织,编织机构运行,编织第一个横列。针位5后针床编织的一粒线圈,是为了消除整体移圈后,在织物表面形成的孔眼。

  (4)暂停编织,进行移圈动作,如图5所示,把在针位6、7、11、12、16、17、18后针床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

  (5)如图6所示,首先,前针床向右移动一个针距,然后,把针位5至18前针床上的线圈,翻针至后针床上,最后,前针床复位。此处,针床横移的动作在翻针的动作之前,这样可以保证针位5前针床的线圈顺利的转移至后针床;如若,先翻针再针床横移,则针位5前针床线圈叠加在后针床,失去了补孔眼的意义。

  (6)如图7所示,把在针位5、9、10、11以及14、15、16后针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针位19前针床线圈转移至后针床(与原18针位编织的线圈重叠),编织机构运行,编织第二个横列。至此,完成针位6至17内线圈整体向右移动一个针距。比较图2与图7,可见:原针位6至17内的线圈,整体的向右移动了一个针距,且保持原有的罗纹排列方式,以此方法,继续把(图7中)针位7至18内的线圈,整体的向右移动一个针距,再把针位8至19内的线圈,整体的向右移动一个针距…,即可以编织3+2斜罗纹,实物如图8所示。

  实施方式二

  1+1斜罗纹的编织,本实施例二和实施一步骤相同,区别在于:

  (1)如图9所示,n1=1、n2=1,这是一个1+1罗纹,一个循环前针床编织1个纵行,一个循环后针床编织1个纵行,现需要把针位3至7内的线圈,整体向右移动一个针距,即有两个面坑(针位4和针位6)以及三个底坑(针位3与针位5和针位7)发生倾斜。

  (2)如图10所示,针位8前针床编织的线圈转移至后针床对应的针位上。

  (3)如图11所示,针位2前后针床织针都参与编织,编织机构运行,编织第一个横列。

  (4)暂停编织,进行移圈动作,如图12所示,把在针位3、5、7、8后针床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

  (5)如图13所示,首先,前针床向右移动一个针距,然后,把针位2至7前针床上的线圈,翻针至后针床上,最后,前针床复位。

  (6)如图14所示,把在针位2、3、5、7后针床的线圈转移至前针床,针位8前针床线圈转移至后针床,编织机构运行,编织第二个横列。至此,完成针位3至7上的线圈整体向右移动一个针距,以此方法,持续向右移动,即可编织1+1斜罗纹。编织的实物如图15所示。

  综上所述发明的技术方法可以应用于:针床相对状态下,所有的罗纹组织。给出的两个实例中,编织方法相同,仅是罗纹的排针方式不同。实施例中,是以向右倾斜的罗纹为例,来说明编织方法,本方法同样适用于向左倾斜的罗纹。且实施例中,以两个面坑与三个底坑为例,来说明斜罗纹的编织方法。实际生产可以依据需求,设置更多的面坑与底坑。例如:需要编织三个面坑和四个底坑的3+2斜罗纹,则在图2中,设置把针位6至22内编织的线圈整体向右移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把所有的面坑与底坑整体向右移动,形成全部的斜罗纹。因此,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编织斜罗纹的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