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小豌豆知识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技术 > 电通讯技术> 一种手机贴膜独创技术13992字

一种手机贴膜

2021-04-08 20:51:37

一种手机贴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贴膜。

  背景技术

  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手机也逐渐取代了其他通讯工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首选。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使用手机,以及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对于手机屏幕通常需要进行贴膜处理。

  而目前的手机贴膜一般采用人工贴膜,人工贴膜是一项技术活儿,对贴膜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而对于贴膜技术不熟练的贴膜操作人员而言,为了达到预期贴膜效果,往往需要多次、重复贴膜,不仅导致了手机贴膜的浪费,而且延迟了贴膜时间,增加了贴膜成本。

  由此可见,现有手机贴膜贴膜难度系数较大、贴膜耗时较长,急需研发一种新型手机贴膜,降低贴膜难度以及贴膜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贴膜,提高了手机贴膜的精准度,避免了贴膜偏差所导致的手机贴膜浪费,节约了贴膜成本,且操作简单,耗时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贴膜,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保护膜、手机膜本体、离型膜、以及用于与手机进行定位的定位膜;其中,保护膜的下表面贴附至手机膜本体的上表面,手机膜本体的下表面贴附至离型膜的上表面;离型膜分为上部离型膜和下部离型膜,上部离型膜与下部离型膜之间的长度比为(1:5)~(1:10),在下部离型膜的下表面贴附定位膜。

  进一步的,定位膜与下部离型膜之间的长度比为(1:5)~(1:7);定位膜位于下部离型膜的中间部位且靠近上部离型膜侧。

  进一步的,定位膜在定位膜与手机屏幕的接触面上设有规则排布的凸起点。

  进一步的,保护膜的顶边与手机膜本体的顶边齐平,且中部沿保护膜所在平面向外延伸,形成用于揭下定位膜的第一揭开端;保护膜的底边与手机膜本体的底边齐平,且中部沿保护膜所在平面向外延伸,形成用于揭下保护膜的第二揭开端。

  进一步的,在保护膜的第一揭开端开设第一定位膜孔;在保护膜的第二揭开端开设第二定位膜孔。

  进一步的,在保护膜的第二揭开端开设若干第二定位膜孔,且若干第二定位膜孔沿保护膜的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手机膜本体的尺寸与手机屏幕尺寸匹配。

  进一步的,在上部离型膜的一端粘贴有引导标签,引导标签与上部离型膜之间的胶粘力大于上部离型膜与手机膜本体之间的胶粘力。

  进一步的,保护膜与手机膜本体之间的胶粘力小于手机膜本体与手机屏幕之间的胶粘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定位手机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手机贴膜,首先利用定位膜进行初定位;离型膜又分为上、下两部分,接着,将上部离型膜固定粘贴在手机屏幕的顶部,而后,利用刮板等从保护膜的顶部慢慢向底部刮压,将手机膜本体的下表面贴合在手机屏幕上了,手机膜与手机屏幕对位精准,提高了贴膜的精准度,避免了贴膜偏差所导致的手机贴膜浪费,节约了贴膜成本,且操作简单,耗时短。此外,上部离型膜与下部离型膜之间的长度比为(1:5)~(1:10),二者之间的长度比,正适合用手指按住保护膜的顶部,从上往下刮压该保护膜,便于贴膜操作等。

  2)定位膜与下部离型膜之间的长度比正适宜,使得该定位膜与手机屏幕间的粘贴力适宜,利于后期的贴膜操作。

  3)定位膜与手机屏幕的接触为多点接触,采用多点接触,既可避免因定位膜与手机屏幕面接触,二者之间粘合力过大的问题,同时,多点接触,也能保证定位膜与手机屏幕二者之间具有足够的粘合力,使得二者之间的粘合力适中。

  4)设置的第一揭开端、第二揭开端主要作为一个撕扯的拿捏端,从而可以更好的将保护膜撕下。

  5)设置第一定位膜孔、第二定位膜孔,先通过第一定位膜孔、第二定位膜孔实现对手机贴膜的第一次定位,提高了该手机贴膜的定位精准度。

  6)在上部离型膜的一端粘贴有引导标签,引导标签与上部离型膜之间的胶粘力大于上部离型膜与手机膜本体之间的胶粘力,从而避免揭下上部离型膜时,手机膜本体随离型膜一起被揭下。保护膜与手机膜本体之间的胶粘力小于手机膜本体与手机屏幕之间的胶粘力,从而避免在揭下保护膜时,手机膜本体随着保护膜一起被揭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贴膜的结构示意图(保护膜方向视图);

  图2为图1中的离型膜以及定位膜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手机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保护膜1、第一揭开端101、第二揭开端102、第一定位膜孔103、第二定位膜孔104;手机膜本体2;离型膜3、上部离型膜301、下部离型膜302、引导标签303;定位膜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论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手机贴膜,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保护膜1、手机膜本体2、离型膜3、以及用于与手机进行定位的定位膜4。其中,所述保护膜1的下表面贴附至所述手机膜本体2的上表面,所述手机膜本体2的下表面贴附至所述离型膜3的上表面。所述离型膜3分为上部离型膜301和下部离型膜302两部分,所述上部离型膜301与所述下部离型膜302之间的长度比为(1:5)~(1:10),并在所述下部离型膜302的下表面贴附所述定位膜4。需要说明的,此处的长度是指对应的贴膜沿手机长度方向的长度值,宽度为对应的贴膜沿手机宽度方向的宽度值。

  具体的,手机膜本体2即为贴在手机屏幕上用于保护手机的手机膜,手机膜本体2的尺寸与手机屏幕尺寸匹配。该手机膜本体2可以采用防窥膜,防窥膜是一种防偷窥看膜,该防窥膜的主要功效是保护屏幕隐私、防偷看,能对手机屏幕上的信息起到保护作用,实现正面可见屏幕信息,侧面不可见屏幕信息,防止旁边人看清屏幕内容,从而保护隐私、防偷看。定位膜4主要用于实现手机贴膜与手机屏幕间的定位,定位完成后再进行后续的贴膜操作,从而保证了贴膜的精准度。手机膜本体2位于离型膜3与保护膜1之间,当离型膜3揭下时,保护膜1粘贴在手机膜本体2的上表面,主要起保护作用,从而在贴膜过程中以及在手机贴膜未使用状态下,可以很好的保护手机膜本体2。

  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贴膜在使用时,首先将带有定位膜4一侧按压在手机屏幕上,并将该手机贴膜精准的定位在手机屏幕的上,此时,手机膜本体2也精准的位于手机屏幕的上方;接着,用手沿定位膜4的宽度方向按压,保证定位膜4处粘贴在手机屏幕的指定位置上,实现对该手机贴膜的定位。而后,从手机贴膜的顶部向上翻折该上部离型膜301处,翻折至可以撕除上部离型膜301即可,接着将上部离型膜301向下翻折,翻折至未翻折时的位置处,用手按压或采用刮板等,将上部离型膜301固定粘贴在手机屏幕的顶部。然后,从手机贴膜的底部向上翻折该下部离型膜302处,翻折至可以完全撕除下部离型膜302即可,并从下部离型膜302的顶部慢慢撕下下部离型膜302(在下部离型膜302被撕下的同时,位于下部离型膜302上的定位膜4同时被撕除),在撕下的过程中,利用刮板等从保护膜1的顶部慢慢向底部刮压;当下部离型膜302完全被撕下时,手机膜本体2的下表面也完整的贴合在手机屏幕上了;最后,撕下保护膜1,完成这个贴膜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贴膜,首先利用定位膜4进行初定位;离型膜3又分为上、下两部分,接着,将上部离型膜301固定粘贴在手机屏幕的顶部,而后,利用刮板等从保护膜1的顶部慢慢向底部刮压,将手机膜本体2的下表面贴合在手机屏幕上了,手机膜与手机屏幕对位精准,提高了贴膜的精准度,避免了贴膜偏差所导致的手机贴膜浪费,节约了贴膜成本,且操作简单,耗时短。此外,所述上部离型膜301与所述下部离型膜302之间的长度比为(1:5)~(1:10),二者之间的长度比,正适合用手指按住保护膜1的顶部,从上往下刮压该保护膜1,便于贴膜操作等。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膜4与所述下部离型膜302之间的长度比为(1:5)~(1:7),且所述定位膜4位于所述下部离型膜302的中间部位且靠近所述上部离型膜301侧。使用时,需先将定位膜4定位在手机屏幕上,后仍需要将定位膜4从手机屏幕上撕除,若定位膜4的长度值相比于下部离型膜302的长度值较大,则定位膜4与手机屏幕之间粘合面积较大,粘贴力较大,不利于手机贴膜的初步定位;若定位膜4的长度值相比于下部离型膜302的长度值较小,则定位膜4与手机屏幕之间粘合面积小,粘贴力过小,通过定位膜4在手机贴膜上形成的初定位可能不稳定,不利于后期的贴膜操作,影响贴膜的精准度;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膜4与下部离型膜302之间的长度比正适宜,使得该定位膜4与手机屏幕间的粘贴力适宜。具体的,对应的在所述定位膜4与手机屏幕的接触面上设有规则排布的凸起点,使得定位膜4与手机屏幕的接触为多点接触。采用多点接触,既可避免因定位膜4与手机屏幕面接触,二者之间粘合力过大的问题,同时,多点接触,也能保证定位膜4与手机屏幕二者之间具有足够的粘合力,使得二者之间的粘合力适中。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膜1的顶边与所述手机膜本体2的顶边齐平,且中部沿所述保护膜1所在平面向外延伸,形成用于揭下所述保护1膜的第一揭开端101。所述保护膜1的底边与所述手机膜本体2的底边齐平,且中部沿所述保护膜1所在平面向外延伸,形成用于揭下所述保护膜1的第二揭开端102。具体的,第一揭开端101、第二揭开端102主要作为一个撕扯的拿捏端,从而可以更好的将保护膜1撕下。第一揭开端101、第二揭开端102具体的延伸形状及尺寸,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综合考虑拿捏的舒适度及手机贴膜的外形美观度综合考虑,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保护膜1的第一揭开端101开设第一定位膜孔103;在所述保护膜1的第二揭开端102开设第二定位膜孔104。具体的,在所述保护膜1的第二揭开端102开设若干第二定位膜孔104,且所述若干第二定位膜孔104沿所述保护膜1的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膜孔104数量设置三个。第一定位膜孔103、第二定位膜孔104开设的形状与尺寸,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考虑,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贴膜中的保护膜1对应的套设在手机贴膜定位装置上与手机进行定位。该手机贴膜定位装置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第一定位膜孔103以及第二定位膜孔104的开设位置配套设置相应的手机贴膜定位装置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所用配套手机贴膜定位装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在对手机进行贴膜操作之前,先通过第一定位膜孔103、第二定位膜孔104实现对手机贴膜的第一次定位即可。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部离型膜301的一端粘贴有引导标签303,所述引导标签303与所述上部离型膜301之间的胶粘力大于所述上部离型膜301与所述手机膜本体2之间的胶粘力,从而避免揭下上部离型膜301时,手机膜本体2随离型膜3一起被揭下。所述保护膜1与所述手机膜本体2之间的胶粘力小于所述手机膜本体2与手机屏幕之间的胶粘力,从而避免在揭下保护膜1时,手机膜本体2随着保护膜1一起被揭下。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一种手机贴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或pdf格式)